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7 23:19:36瀏覽4407|回應1|推薦16 | |
我第一次對鑽石感到讚嘆,是1999年參觀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國家自然博物館中看到希望鑽石(Hope Diamond),這顆世界上最大的藍鑽,重45.52克拉。傳說這是一顆受詛咒的寶石,它會為擁有者帶來不幸的惡運。
這幀相片我想不需要說明,這位小男孩的眼神說明了一切,這真的是一顆有神奇魔力的寶石。 回台灣後,在因緣際會之下,有一陣子常接觸到珍貴的高價珠寶,因而略懂得一些與鑽石相關的常識,也開始翻閱和珠寶有關的書籍。 在幾年前,我看到了國家地理雜誌「鑽石的真相」,才知道了「血腥鑽石」或「衝突鑽石」這樣子的故事。到今天,我還忘不了當初看到那篇文章及那些相片所帶給我的震撼。特別是知名攝影記者Cary Wolinsky所拍出的畫面,那是一些超越我想像的殘酷、駭人、驚嘆的影像。
這是真的嗎?當我第一次告訴我的朋友關於「血鑽石」這部電影的故事時,他是如此的反應。 直到現在,很多台灣人對於鑽石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片。 而「血鑽石」這部電影就像一顆眩目的鑽石,讓人瞧得目不轉睛! 「血鑽石」故事描述在1990年代,飽受內戰及社會動亂之苦的獅子山共和國,門德族漁夫所羅門.梵迪(吉蒙.翰蘇Djimon Hounsou)在一場戰鬥中被叛軍強行押走,帶往採鑽場工作。 所羅門在採礦時發現了一顆巨大的鑽石原石,並把它藏起來。就在他被叛軍發覺他偷藏這顆鑽石時,正好政府軍攻打過來了,他被抓進監獄裡。 所羅門入獄後,也在獄中的南非籍傭兵丹尼.艾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得知所羅門把這顆稀有鑽石藏起來,就開始想儘辦法從所羅門得知鑽石的下落。 艾奇出獄後,結識了美國女記者曼蒂.鮑恩(珍妮佛.康納莉 Jennifer Connelly),並把所羅門營救出來。曼蒂想揭發鑽石大盤商為了驚人的商業利益不顧人命的真相,她想利用艾奇幫助她調查這件事,艾奇也想要利用曼蒂。 艾奇和所羅門在曼蒂的協助下,潛入了槍林彈雨的叛軍地盤。艾奇想利用索羅門找到那顆價值連城的巨大鑽石原石,但是所羅門卻想要找回他的家人和他被反抗軍帶走的兒子。 看完這部電影,個人覺得除了功能性的女主角(這已經不是這位導演第一次這樣做了,在末代武士、火線勇氣、光榮戰役中,我實在看不太出來女主角的價值性),三不五時的天降神兵及艾奇的神通廣大離譜了些,實在是一部拍得不錯又發人深省的好電影。 如果說「血鑽石」這部電影是一顆鑽石,那每一個刻面反映出的是不要命的軍火販子、嗜血的新聞記者、無家可歸的難民、濫殺無辜的反抗軍、持著自動步槍的娃娃兵、奴役人民的政府、擁兵自重的武裝團體和唯利是圖的鑽石商人。 在無政府狀態下,殺頭生意人人搶著做!鑽石的光芒閃鑠在利益糾葛、貪婪人性和血腥暴力的黑暗大陸上,或許這就是T.I.A. (This is Africa!) 在影片中一段討論禁止非法鑽石進口的國際會議及非洲採礦場的平行剪接,強烈的對比最令我印象深刻。坐在會議桌上西裝筆挺的白人,面無表情的說:「自古以來,非洲一旦發現珍貴的資源,非洲的人民就飽受苦難而失去性命;象牙、橡膠、黃金、石油都是如此,而現在鑽石也不例外。」畫面呈現的是採礦場中擠滿了衣衫襤褸的非洲黑人一起辛苦的挖掘鑽石,一個私藏了鑽石的工人被監控的反抗軍發現,被要求交出後,立即被當場槍決。 電影中道盡了非洲黑人在槍桿下生活的悲哀與無奈,他們甚至想如果是被白人奴役會不會生活得更好。 據說「血鑽石」的導演艾德華.茲維克(Edward Zwick)是在看過獅子山共和國內戰的紀錄片,因為鑽石所帶來的戰亂,導致非洲超過數百萬人慘遭殺害無家可歸,為讓世人知道這個殘酷的真相,開始著手拍攝電影。 對於這位導演而言,發現這個故事題材,就像發現那顆巨大的鑽石原石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龐大的票房收益及話題性,我很懷疑他想拍的意願還有多少?實在沒有必要冠上這樣冠冕堂皇的拍攝理由。 其實,真正了不起的,值得大家尊敬的應該是當時那些出生入死拍下紀錄片的工作人員。而不是荷包賺飽飽的影星、導演及片商!而他們之中也未聽說有任何人要捐出一毛片酬來幫助非洲的難民。這一切也只是為了利益!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