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0 16:45:03瀏覽902|回應1|推薦6 | |
「廣論」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簡稱,為宗喀巴所著。整本的文言文字句,再加上習慣用語的不同,閱讀或朗誦與文章詞句的了解,對我來說有點吃力。
學讀廣論,佛學名詞字義的了解,除了透過研討班的師兄(姐)班長引導外,自己的自修與辭典查閱是不可少;為了能快速進入狀況,多閱讀外,就是透過佛學辭典詞彙解說融會字義,了解佛學名詞曲或是整句的含意。
週三讀到68頁倒數第二行「馬鳴阿闍黎所造《修世俗菩提心論》云: 『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捨一切所執,此是善趣行。 遍關生死苦,斷故修諦道,斷除二種罪,此是寂靜行。 亦應取此等,是出離道支。 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
文中有「馬鳴」一詞,想對馬鳴更深入了解,翻閱「佛學常見詞彙」,「馬鳴」名詞只做個簡單介紹,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再翻閱「佛光大辭典」,裡頭有較多的介紹,但對於馬鳴的生平只有簡單幾句話;正為此而煩惱時,隨手拿出最新一期的「福智之友」(112期)“悅”讀,看到作者余愚的文章有「馬鳴」的生平略述與「馬鳴」名稱的由來因緣,欣然不已。
馬鳴菩薩名稱的由來: 馬鳴菩薩是中印度市舍衛國娑枳城人,出身婆羅門家族,博學又善辯,曾與印度長老脅尊者對論,深受他懾服,後皈於尊者門下。出家後,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四處弘法化眾,深受國王器重。此外,他感化了月氏國王迦膩色迦,帶領臣民皈依向佛。 馬鳴菩薩的本名並非「馬鳴」,但一般都以「馬鳴比丘」、「馬鳴大士」、「馬鳴菩薩」尊稱他,以表示他的德行。 據說,當月氏國王對中印度發動戰爭獲勝時,要求三億金為撤兵的條件,並揚言如果沒錢,可以改用佛缽及馬鳴比丘相抵。國王果然獲得這兩項稀世珍寶,非常高興,但群臣都表示不滿,議論紛紛,國王為了使大家了解他的用意,更感受馬鳴菩薩的辯才與智慧,藉以引導大眾體悟佛理。 國王召集所有沙門外道,禮請馬鳴菩薩升座說法,會中同時備有七匹已經餓了六天的馬,並為牠們備妥糧食,隨大眾一起聞法。說也奇怪,所有聞法的人都悟道,連饑餓的馬也不急著填飽肚子,卻深受感動而嘶鳴,於是,臣民心生感佩,景仰他的高德懿行。由於群馬深受感化的奇蹟異象,因此世人尊稱他為「馬鳴菩薩」。 (轉載於福智之友/112期49頁)
一般人對「馬鳴」了解不多,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必須要透過善知識講解才行。
我何其有幸,當需要了解知道名相意義時,在身旁就能獲得。願此深入的學習能轉變成「增上生」力量,生生世世。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