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摘錄美的覺醒
2008/09/17 09:34:38瀏覽716|回應0|推薦1

主題:美的覺醒                      新竹教育大學 蘇永明教授

參考資料:蔣勳相關著作《天地有大美》、《身體美學》

1.
美是用有別於功利的心態在看世界,即康德所謂的「disinterested interest」,一
 種無關乎利害的興趣。這有類於《浮生六記》中,作者看癩蛤蟆之趣味。蔣勳在書中舉 出感覺、味覺、聽覺、臭覺、視覺、觸覺之美。

2.
美看似無用,一旦為人們所欣賞,卻有無窮的價值。就品味(taste)而言,它也是社
 會階級區分的關鍵因素,而不是收入的多少。

3.  
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主張「更以美感教育來完成其道德」。康德說:「美是
道德善的象徵」,它們在不求功利的共同特質下,是屬於同一類的行為。

4.
康德認為,人們在面對道德律(moral law)的時候,就像是面對「壯美」(sublime)
 對象,這就是徐志摩所說的「物大便是美」,在心中充滿了「尊敬」或「敬畏」之情, 所以他的墓誌銘寫的是:「有兩件事充滿心靈中,如果持續地加以思索,便覺得不斷的驚 異,即是在我頭上是眾星的天空,在我心中是道德的法則。」因此,「壯美」又譯為「崇高」。這說明德行本身是非常崇高,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另一方面,德行也是永遠無法做完的,必須不斷力行。

5.
美也可以用來調節情緒,《情緒轉化:美學與正向心理學的饗宴》(五南)一書有這方
 面的連結。

6.
傳統的美術教育偏向現代主義,是「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將藝術

活動自成一個領域,以追求精緻藝術(fine art)為職志。是以培養專家為取向。


7.
九年一貫課程的美學觀是一種生活美學,是屬於後現代的藝術觀,將藝術融入生活
中,或應該說藝術本來就來自於生活。因此,將「美術」與「勞作」結合,又與「表演藝術」等多元的組合,使得課程更為活潑、有趣。教師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課程的設 計。

8.
美育可以算是教育所追求的高標準,一個人的氣質常顯現在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上,也
 表現在價值觀和對美的鑑賞之上。一個人是否高雅(elegance)或粗俗都需長久之涵養, 因此與一個所接受的教育有密切關係。而教育更應以改變學生氣質做為真正的目標。

感想---

對世上任何人來說 美有不同的解釋   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   心中有美的人會用心經營自我的日子   找出自己生活的目標   教育上能夠培養學生有美的欣賞  讓美以變化氣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2501kimo&aid=222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