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打鬧是好事?(轉載)
2013/11/09 13:01:28瀏覽139|回應0|推薦0

老鼠&猴子實驗證實:打鬧遊戲也能培養社交能力

和有氧運動一樣,打鬧遊戲需要心臟和肺部不斷提供飽含氧氣的血液到肌肉組織,對健康很有幫助。事實上,因為其中包括跑、推、扭、抱這些動作,打鬧遊戲也能建立起柔軟度和肌力。但這類遊戲最大的益處其實在社交層面。

在老鼠的實驗當中(其大腦系統與人類相似),被禁止和其他老鼠玩打鬧遊戲的幼鼠長大後,在社會互動方面會出現問題。
那些被禁止跟其他老鼠玩打鬧遊戲的公鼠,長大後就無法學會躲避攻擊。相較之下,玩過打鬧遊戲的老鼠很快就能學會,只要靜止不動,就不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而錯過打鬧遊戲的公鼠則會不斷移動,因而引起鼠王的攻擊。會打鬧著玩,學習解決問題,加強思考能力

如果打鬧遊戲只與打架有關,在教養方面就不會如此重要。我們從幼鼠實驗中發現,如果剝奪幼鼠跟別人「打成一片」的機會,將影響牠們的思考能力。
這些幼鼠成年後,思考速度和其他打鬧在一起的老鼠相較之下較為緩慢(無論是走迷宮或找食物)。當研究員把幼鼠與成鼠關在一起飼養時,也發現了相同的現象──因為成鼠雖然提供了肢體接觸的機會,卻不會和幼鼠打鬧著玩。而每天只要讓幼鼠們一起玩一小時,牠們的思考能力就會有所進步。

人類的孩子們得有理解社交訊息的能力—─不只是避免肢體衝突,也包括與其他孩子和大人好好相處。證據顯示,孩子參與角力或打鬧遊戲,能讓他們學習如何避免和別人打架,也有助他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員計算低年級男孩下課時與同學玩打鬧遊戲的次數,接著,他們讓這些男孩看兩張圖,第一張是一個孩子試著從另一個孩子手中拿玩具;第二張是一個孩子試著逃避被媽媽痛罵的命運。研究員接著進行問卷調查,而想到最多解決方式的,是那些最常玩打鬧遊戲的孩子。

陪孩子打打鬧鬧,增進社交技巧

孩子要成功,在各個方面都需要社交技巧,社交技巧不好的代價非常大。任何爸爸只要聽過孩子的傷心故事,知道孩子如何被其他孩子討厭、甚至是被排擠,就知道這樣的事多麼地令人心痛。如果父親的遊戲時間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融入團體,那將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曾有一項探索型的研究,試著去了解學校裡受歡迎的男孩女孩,他們的父親在家中是如何陪他們玩遊戲的?結果發現,透過打鬧遊戲,他們學習到三種特殊技巧。

學習控制興奮情緒

第一項技巧是控制自己的興奮情緒,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很困難的──管理強烈的情緒(即使是「開心」)對小小孩而言,是很費力的事情。許多爸爸與小孩的遊戲是一連串的活動,混雜著一絲絲害怕和擔憂。孩子不知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即使他「幾乎」可以確定,一切都會很好。這類害怕是促成許多遊戲中興奮、極度開心的重要元素,與驚恐不同。

讓我們回溯一下「躲貓貓遊戲」:寶寶喜歡這個遊戲,她看著爸爸把臉藏在書後,她也知道爸爸何時會露出臉,並發出震耳欲聾但又振奮人心的「噗!」並對著他笑。而突然加快的心跳和上升的血壓、急促的呼吸,以及可能上升的腎上腺素,都是他正在學習掌控的生理狀態──躲貓貓遊戲可以讓她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控制生理反應。

解讀他人情緒&傳遞情緒

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社交技巧是解讀別人的情緒及傳遞情緒。嬰兒可藉由和父母互動及觀察,來學習這些能力。等進入學步期,他們就會將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得的技巧運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就是有可能成為玩伴或朋友的人──而玩伴在成長階段,將左右孩子開心與否與有沒有自信心。

對學步期的孩子而言,要發展出偵查別人情緒的能力,靠的不只是觀察,還有「從做中學」。在打鬧遊戲中,他們可以學習面部表情的意義,以及自己該如何用表情表達內心;而緊繃的身體或其他各種姿勢又各蘊含了什麽意思?

這些學習是對外,也是對內的:除了體察別人的情緒之外,孩子也開始體驗自己所經歷的各種情緒。打鬧遊戲的好處在於,這樣的學習,可以透過有趣的遊戲,發生在任何一個時刻。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y882001&aid=940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