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3 08:34:05瀏覽510|回應0|推薦20 | |
司馬炎的成就 受到母親(才女王元姬)、外祖父(著名經學家王肅)和祖父司馬懿的影響,司馬炎是一個非常注重歷史文化和傳承的人。自從取得王位,他就一直維護著「獻祭上帝、追祀祖先」的禮儀,所以在他主政的25年期間,留下許多稱頌上帝和紀念祖先的詩歌。 司馬炎稱帝後,經過14年的準備和努力,於咸寧六年(西元280年)正月,命王濬、王渾等大將率大軍南下滅吳,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實現了三國統一的歷史使命。 在政治方面,司馬炎採取了寬柔親民的策略,對所征服的吳蜀兩國臣民,都給予相當高的禮遇。他以王位善待劉禪和曹奐,授予降將和大臣原職,對所有分封的諸侯也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策略,這是歷史上少有的成就。他尤其注重調動和平衡各方面的力量,使得社會趨向安定,生產得到改善,於是人口迅速增加。在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時全國人口只有240萬戶,三年後(西元282年),人口增加了50%以上,達到了371多萬戶。除此之外,在經濟方面也有所發展,所以史學家讚譽司馬炎在位時期為「太康繁榮」。 在教育方面,司馬炎為了培養人才,大力發展洛陽太學,學生多達一萬多人。他又於咸寧二年(西元276年)設立國子學,開啟了中華國子學之門。他也很重視古籍和圖書的收集和整理開啟了中華國子學之門 《竹書紀年》之出土和整理 《竹書紀年》也叫《汲塚紀年》,是晉武帝時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竹簡汲塚書的一部分,體例屬於編年體,稱為《紀年》,一般就稱《竹書紀年》。《竹書紀年》的竹簡於咸寧五年(西元279年)十月被盜墓者「不準」所發現。它當時被埋藏於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五帝到魏襄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當地官員知道了古墓裡所盜取的竹簡之後馬上報告朝廷,司馬炎下令當地官府,立即將竹簡散片全部集中裝車護送到洛陽,藏於密府。 太康二年(西元281年),他命令荀勖、傅瓚、衛恆、束皙等人加以整理,從竹簡殘片中發現了多種先秦著作,其中重要的有《竹書紀年》、《國語》、《易經》、《穆天子傳》等。《竹書紀年》是一部早於《史記》200多年的史書,司馬炎對其整理成書功不可没。然而其原件於宋朝時丟失,只有一些副本得以保存。二十世紀前後,經朱右曾與王國維等人考察先宋文獻,重新發現了古本的主要內容。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