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1 00:00:41瀏覽2348|回應27|推薦134 | |
圖片來源:網路 前一陣子最為社會、教育當局與學校關注的新聞,便是李姓少年遭國中學長霸凌,並且在李姓少年的背上留下不雅的刺青。此外,北市某私立學校多名學生也向平面媒體指出,班上有5、6名男學生常以肢體、言語霸凌班上的同學,曾經有校內一名身高矮小的女學生被公開推倒在地、被球砸頭情形;另外,還公然賞班上男同學巴掌,甚至把水桶蓋在同學頭上,推到牆角毆打,並嗆聲自己父親是黑道。 什麼是霸凌(bully)?霸凌是指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霸凌的形式,包括肢體的、言語的、關係的、性霸凌等,霸凌已經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實在是不容輕忽。 . 一旦有霸凌現象,學校、老師與家長一定要共同解決問題,特別是協助霸凌兒童時,要與專業合作、給予更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態度恩威並濟;協助受凌兒童時,要鼓勵他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果斷力,而且要與專業合作;至於協助旁觀者時,則應培養其同理心,並給予「反霸凌」的明確訊息。 (資料來源:智邦公益館) . 圖片來源:有話好說 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二十餘年的我,由於任職的學校學生素質頗高,又因為家長們也很關心子女,於是類似霸凌的現象,可以說是完全不曾出現過。 然而,學校終究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同儕之間的相處,也常常因為彼此的模仿、學習或嬉鬧,形成許多的校園現象。 曾經流行或正在流行的校園現象,除了「垮褲」以及歷久不衰的「綽號」,還有「阿魯巴」傳奇。 早年有一種名為「阿魯巴」的遊戲。要進行阿魯巴之前,首先要先找到「被阿魯巴」的人,隨即迅速上前一個抓左腳,一個抓右腳,一個抓左手,一個抓右手,然後四個人同時將「被阿魯巴」的人的雙腳扒開,向前撞擊或磨蹭某個目標物(通常是牆柱、樹幹)。 然而,「阿魯巴」絕對不同於「霸凌」,被霸凌的人通常是弱小的、被欺負的;而被阿魯巴的同學,通常是因為人緣較好、人際關係不錯,同學之間的玩笑遊戲,或是展現類似慶功拋舉身體的熱情。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記得多年前,有一屆畢業生在校園巡禮之後,為了表達對我這個導師的不捨與歡欣之情,學生竟然簇擁著我,隨後打算將我「阿魯巴」,所幸快要衝向目標物時,便將我放下,雖然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熱情,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心有餘悸啊! 當然,凡事若不能克制,一旦玩過了頭,就會玩出問題,嚴重者還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因此,教育當局也慎重下了公文,嚴禁在校園玩「阿魯巴」的遊戲。自此,「阿魯巴」也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在這期間,曾有學生在課堂上問了我一個問題,以下是印象中的對話: 學生:「老師,“阿魯巴”的動詞是哪一個字啊?」 原本我是不想討論這個問題,不過心想也許可以給學生一次機會教育,就決定姑且聽聽學生的答案。於是先賣了個關子,我先反問學生:「你們認為“阿魯巴”的動詞是哪一個字?」 有一位學生隨即舉手回答:「是“魯” 字。」 我很好奇地問:「為什麼?」 學生說:「因為阿魯巴時要衝向目標物,“魯” 字有衝撞過程輸送的感覺。」 只聽到學生在台下,有的笑出詭異的聲音,有的在竊竊私語…… 我又問了其他人的看法,有人認為是“阿”,學生說:「因為在進行的時候,大家會一起喊『“阿”下去』!『“阿”下去』!」 沒想到話一說完,底下七嘴八舌、你來我往的都在討論,我還很清楚地聽到有學生說:「應該不是喊『“阿”下去』啦!是『“巴”下去』啦!」 此時,我心裡想著:「這個問題真的值得討論嗎?學生對於課業,有時會聽的打瞌睡,夢周公者有之;有時根本是一問三不知,來個相應不理。怎麼現在大家是精神百倍啊!」 . 然後,我很嚴正的告訴學生 :「動詞是哪一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魯巴不是健康的遊戲,我很希望同學不要只是為了好玩而玩出問題!」 「阿魯巴」真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校園現象,從何時開始?什麼人發明的?為什麼叫做「阿魯巴」?這種種的謎,直到現今仍然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不過,慶幸的是這個不算是優質的校園現象,應該已經走入歷史了。我們也深切期望霸凌現象,能夠儘快消失在純樸的校園中,讓校園充滿著愛。 . . . 延伸閱讀 ◎開滿著繽紛的綽號記憶的花朵 .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