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8 23:40:37瀏覽5501|回應4|推薦11 | |
筆者作為基測、學測教育體制下升學的學生,原本十分樂見教育當局發現考試升學的種種弊病,加以興革。然而,國中基測改為「四不像」的國中教育會考,令人扼腕。 像國中基測這樣的集體升學測驗,最大的問題是「考試領導教學」。學校將升學率奉為神主、教師將教科書奉為圭臬,原本立意良善用來刺激學生多元發展的各種非「主科」課程,被陽奉陰違的變更為考試時間、複習時間、補救時間,形同醬缸一樣囚住學生;寒暑假原本是孩子們得以自在繽紛安排多樣活動的時光,然而即便教育當局三令五申違法,學校仍然想方設法促使學生參與輔導課程,美其名曰「輔導」,實則為連日的考試與溫習,生活被「考試」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這種教育制度,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然而,當前的國中會考,仍有等第與級距之劃分,甚至還有團體認為「級距」劃分不夠明確,容易失去公平性、造成高分低就的離譜現象。當然,這種想法確實有其道理,而這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碰到的最大阻力之一:當追求多元性,公平性難以兼顧;當追求公平性,即失卻多元性。國中會考實際上是教育當局在「多元性」與「公平性」之間力求均衡而誕生的結果,卻使得莘莘學子惶惶不可終日,考試領導教學的弊病未除,升學不公的問題已現。此種「四不像」的教育改革,甚至比之前的「基測」更不可取。 在「公平性」與「多元性」之間,基測站在較靠近公平性的一端,國中會考試圖往多元性靠攏,最終落了個四不像。追溯其為何擺盪在鐘擺之間,便在於民眾要求學子能有公平的機會上一個「好高中」的殷殷期盼,而這也點出我國教育改革的病灶所在:教改廿載,改了制度,人心未改。教育部積極推動優質化高中計畫,積極扶持社區高中,便是想破除「明星高中」迷思,為畸形的升學競爭探出一條活路。如若每間學校都有能力培養出能力出眾的學生,又何必非「明星高中」不可?如若不必為是否就讀「明星高中」而忙亂,升學率與考試公平性的問題便自能消弭於無形,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亦可消失,學生們的多元能力自得彰顯。 教育改革,不能脫離「人心」的改變。人心不改,無論何種教育制度,皆難以解決問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