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5 22:00:08瀏覽798|回應1|推薦3 | |
中央社一則報導說,新加坡有幾家公司組成團隊進軍中東,準備好好分食中東的水務市場。又是一個台灣人看得到、吃不到的東西。但為什麼小小一個新加坡卻可以呢? 幾年前國科會跟時報基金會辦「水水台灣」活動,根本是個諷刺。台灣的河川都嚴重污染,台灣的水科技更是落後,什麼「水水台灣」? 台灣四面環海,山高水急、人口眾多,自從日本殖民政府建設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等水利設施開創了台灣水利工程與水產業以來,在進入二十世紀末期之後,台灣的水利工程以及整個水服務產業進步的腳步近乎停滯。 即使不想泛政治化地水相關產業的落後歸因於政商勾結或政府無能,但是看看台灣這些年來水利工程、淨水供水、廢水處理等相關產業確實沒有什麼進步。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早期屬於省政府,早年也有不少能幹、認真負責的工程師,政府都還花錢派遣他們出國到泰國的亞洲理工學院、荷蘭的水利環境學院以及其他國家進修,學習先進的工程和管理技術。1980年代開始,隨著國民黨政權日漸式微,外有台灣外交困境較以往更為嚴峻,內有政商勾結、工程人員專業地位下滑;內憂外患交攻之下,不只是自來水公司,包括中央各機關、台電、中油、公路局、鐵路局等各級機關的公務人員進修幾乎全面停止,公家機關工程人員的素質逐漸下降。偏偏這些時間連續推動的六年國建等重大建設,龐大的土木工程市場吸引了許多原本在公家機關服務的工程人員。過去強勢和專業的公家機關,逐漸變成弱勢。過去業主經常比顧問公司和營造廠專業和強勢,現在態勢逆轉,反過來顧問公司和營造廠比較專業和強勢。一來一往之間,公部門對於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品質等各方面的掌握鬆弛,不僅工程品質下降,且逐漸形成了政府部門無力主控公共工程的狀況。現在政府部門的官員/工程師,別說設計了,連規範、規格都開不好,談什麼把工程弄好呢? 有個很悲情的笑話,水公司的官員告訴過我,他們總公司一年的圖書費用只有五六十萬元,這還包括了訂報紙費用在內,那能買什麼專業書籍呢? 以水公司為例,水公司本身的工程師中年以下的都沒有設計管網和淨水廠的能力了。當然,國內外的趨勢都是把設計交給顧問公司來做,不過,因為水公司本身工程師欠缺設計和營造的經驗、甚至連學理上的專業都不足,導致了對於顧問公司的設計和營造廠的工程品質無法有效掌握。業主機關沒有能力掌控設計,沒有能力瞭解技術內容。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類似金棠科技的淨水廠水質一直達不到標準無法驗收的狀況。其實,不管有沒有政商勾結,工程至少要做到好,連這都做不到,顯然問題不只是出在工程給誰做,而是該做些什麼、該怎麼做都弄不清楚。政府所興建的各種污水處理廠工程也面臨一樣的問題,不論是各縣市政府的污水處理廠、廢棄物掩埋場的滲出水污水處理廠、工業區的工業廢水處理廠皆然。與水公司的淨水廠一樣,廠商的重點不在於技術能力,而在於拿到標案。反正各種水處理設備也都不需要靠自己研發,一律都從國外買現成的拼裝就是了。政府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廠內許許多多的各種設備,在運轉一段時間之後,過了保固期,萬一壞了要找人修理換零件都困難重重。尤有甚者,假如有間專門的拼裝公司也就算了,問題是沒有。得標的是營造廠,分包給設備商,把處理廠拼湊起來。保固期期限之內,賣各種不同設備的廠商各自負責自己賣的設備,保固期過了,誰來管整個廠能不能運作。更別想找營造廠來負責,他們只負責土木結構而以。 簡單說,除了公部門的工程人力沒有一套制度好好培養之外,對於工程技術的本土化更是毫不關切。各項工程興建時根本沒有做到要求技術轉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政府部門不注重人才培育、不注重技術培養,終究要全體國民負擔後果。年代不久但已經不堪用的污水處理廠到處都是,請問有多少官員被檢討過?還不是再找理由編列預算,弄個更新整建或汰舊換新。 不只是水處理如此,其他的公共工程項目亦然。舉凡較難設計施工的橋梁、隧道、場站,本地的顧問公司和營造廠都仰賴和外國的廠商合作。當然這是合乎WTO等國際化趨勢以及政府的採購規範,但是卻腐蝕了本地的工程專業能力。 以台灣的工程界來說,即使看到大陸的龐大市場,看得到吃不到,因為我們沒有技術上的優勢,光是「語言」上的便利,根本不足以讓我們插手大陸市場。台灣的工程界完全沒有利基。面對中國大陸如此,面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更是如此。 台灣有進步的捷運、台灣有很長的隧道、台灣有超高密度的機場、台灣的高鐵工程也近完工,台灣還有許多的水庫、橋梁,各地有進步的淨水廠、污水處理廠,但是為什麼面對國外龐大的市場,我們只能望之興嘆? 新加坡公司不一定會製造水處理廠的各項先進設備,但是他們很清楚每一項設備的細節,知道該向那個廠商買哪項設備,組裝起來可以達到他們設計的效能。他們能從設計到整合、到組裝、運轉、維護的整體服務。台灣卻只能拼拼湊湊還不一定堪用,我們當然沒有能力在國際上競爭。 商人的惡質、政府的無能、工程界本身的短視、工程人員的惰性、學校教師的既愚蠢又好高騖遠、學生的懶散,這些就是原因。連學校老師都不切實際地追求「卓越」,連基本概念都不夠清楚,更何況是他們教出來的學生?有幾個環境工程系的老師弄得清楚一個污水處理廠的整體流程該怎麼設計?有幾個土木工程系的老師弄得清楚一個工程從頭到尾該怎麼進行?大家只知道局部、細節,一兩樣專門技術,就一直在這上面打轉。我的荷蘭朋友帶著印度水利部的官員來台灣參觀水利工程時,他們一致的看法是台灣的水利工程建設是「補釘」式的而缺乏整體規劃:他們說這是Patch work。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挖東牆、補西牆。 台灣人不是笨。施振榮、林百里這些人從做電子計算機開始,能把台灣的電子資訊產業做到這麼大,顯然台灣人很厲害。但是只要是「公」部門的事情就一定不行啦。台灣人就是這麼短視、這麼自私自利,結果反而自絕生路嗎? ********************************************************************* 以下是這則中央社的報導: 星九家公司組聯盟爭取中東水務商機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五日專電)為爭取更多訂單,以新加坡為總部的九家水務公司,合組一水務處理方案聯盟,鎖定中東水務龐大商機,計畫到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安曼等中東國家,爭取水務和廢水處理建設工程。 由於中東和非洲地區缺乏水資源,加上這些產油國相當富有,因此水務與廢水處理工程商機龐大。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在未來十年中,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水務和廢水處理工程將達到一千二百億美元。 同樣缺乏水資源的新加坡,多年來以薄膜逆滲透等淨水技術,逐漸朝水源自主的目標邁進,已經有許多經驗,因此新加坡政府已把水務業列為未來刺激新加坡經濟再度成長的重點行業之一,希望爭取更多國際訂單。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表示,業者要在這個領域中爭取到訂單,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公司的規模和實力。 因此,新加坡的水務公司希望透過集體的聯合行動,增加在中東投資和爭取訂單的優勢。 根據統計,新加坡與中東的貿易和投資活動不斷成長,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三年的四年之間,新加坡在中東的投資成長超過三倍,達到八點五三億新元(新台幣一百七十點六億元)。 在新加坡,水務處理方案聯盟已經是第六個類似將聯合進軍中東的企業組織,希望能爭取更多中東商機。950815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