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7 03:50:18瀏覽3030|回應37|推薦108 | |
看完書寫讀後心得是學生時代的惡夢,為交差了事,即使無所得也要東拉西扯瞎掰。脫離學生身份的一大樂事,就是再也沒人能逼自己交這類作業。但看到 巴代 在臉書上說他也討厭寫讀書心得,因為感動純是個人內心私密的事。嘿,作者這樣說,我倒有興趣寫了,就像從前小學老師提早發下寒假作業本,因為叮嚀先不必寫,反倒誘發學生寫的動機。 我可沒文學評論的本事,『白鹿之愛』的文學成就如何,我不知道。但據國立台灣文學館所聘專家評審的決定,此書入圍 2012年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在評審眼中,『白鹿之愛』至少是今年台灣最好的十部長篇小說之一。 身為一個資質平平的讀者,我覺得『白鹿之愛』是本好看、容易讓人身臨其境的小說。巴代寫此書不止於談情說愛,他還把四百多年前大巴六九部落的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工筆重現,更將族人慘烈的歷史事件驚心動魄地寫來。我窩在溫哥華家中看書,卻彷彿置身大巴六九部落,隨著書中人物一同經歷生活裡的鬱悶與快樂,眼見驚險場面而屏氣,因其悲壯宿命而嘆息。 身為一位人類學專家,做田野調查、訪問耆老、翻閱典籍,獲得許多珍貴資料後,該如何呈現成果?寫成專業研究報告是其一,但那樣嚴肅性的東西,一般人很難親近,除了給同行研究參考外,多是束之學術高閣,乏人聞問。我想巴代不會甘心自己的心血結晶是這樣的命運。所幸他除了有學科訓練養成的嚴謹精確,又有小說家細緻敏銳的心,所以能先準確無誤地架好已冰冷的骨架,然後重新注入溫熱血肉人情,使歷史還魂重生在我們的眼前。 其實巴代並非為贏得一般外人的讚譽而熱切書寫,他應該是急迫地想為自己族人重現昔日先祖的形貌,重新認識、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進而建立自尊與自信。小說中男女的相處、情愛的表現,婚嫁的過程,一切細節都藉由書中人物自然鋪陳,讓人為之憂慮、緊張、歡喜……因為人物立體深刻,讀者自然看見、記得他們的生活。一些部落打獵、耕種、生活等規矩能細細寫來,不是憑空想像,作者一定下足了考據功夫。 巴代曾有軍事訓練背景,花費大篇幅描繪戰事時,那樣場景、氣氛的掌握自不是一般作家能及。讀到大巴六九部落面對荷蘭軍的進逼時,我有種絕望的壓迫感,像看電影『魔戒』或『阿凡達』,替勢弱一方擔心極了。實力如此懸殊,拿弓箭、長矛的部落絕對打不過拿槍的軍隊,可是我又期待巫術也許真能奏效,或族裡的英雄能創造奇蹟……我就不說書裡的具體情節或結局了,因為故事本身很吸引人,把『後來呢?』的答案揭曉,會破壞一些閱讀樂趣。 在台灣文壇,類似『白鹿之愛』這樣以小說包裝,生動詳實描寫一個族群的生命觀、文化習俗的書不多。我想起『千江有水千江月』,蕭麗紅在書中也寫了許多閩南人溫婉的風俗人情,當年我讀著覺得很溫馨,一掃低級本省人粗鄙的自我感覺。巴代筆下的多情男女,部落生活樣貌,讓我們對十七世紀的大巴六九有多些理解,這種認識是深入他們的所思所想,非只是表面浮光略影。至於對其本族,尤其對族裡年輕人,巴代大概有提醒『典範在夙昔』的苦心! 就像物種的滅絕,世上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也快速消失當中。現在不同文明相遇,大併小不必然皆出於武力鎮壓,強勢文明的價值觀、文化可以藉政治和媒體侵蝕、瓦解弱勢文明,讓對方誤認自己的一切是愚昧落後,進而蔑視、離棄自己的根。 白鹿之愛是 巴代試著為族人的安根之作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