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7 09:34:14瀏覽738|回應1|推薦5 | |
好久好久以前,我當學生時,台灣還是個窮國家,學校裏沒什麼資源,教學就是老師的嗓子加粉筆,當初也沒電腦、網路,知識的主要來源真的就是聽老師講,加上是威權時代,統治者也不要你思考,乖乖聽話就好,所以教學進行中,『安靜!不要講話!』是對學生理所當然的要求。 幾十年過去了,社會變化多大啊,科技進步,知識的取得和面貌跟過去大大不同,如果學校還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背課本上的資料,實在有些荒謬。有些優秀的老師能體會日新月異,要學生適應未來變遷的環境,在教學上會設計培養學生重要的核心能力,如蒐集資料、思考分辨、綜何整理。但不可否認,很多老師還停留在逼學生死背課本一些破碎資料(舉指之勞,所有資料都在網路上,電腦輕易能做的,為何逼人腦做?),把時間花在背資料上,這樣折磨孩子,把心力花在沒用的東西上,父母怎忍心?現在的社會,訊息撲天蓋地而來,我們如何判斷他們的真偽,如何分析綜合,如何應用?這才是學習的重點。 另外,在民主社會,理性溝通辯論是重要的公民素養。但想一下,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有機會學到這個能力嗎?除了少數參加演講辯論比賽的學生,其他學生有多少機會能正式在眾人面前,條理清晰地說明自己的想法,能理智地詰問反駁,能冷靜地補充解釋。這些都是要學習的,老師塑造這樣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學生才可能慢慢學會溝通的過程中,人人可以表達不同意見,但過程是和平理性的。 沒有誰是真的喜歡整天閉嘴只聽別人的。等到一個人大了,沒有誰可以喊他『安靜!不要講話!』時,他當然要講話了。但他學會怎麼講了嗎?如果社會大眾沒有理性的對話,只有謾罵、詛咒,只有臉紅脖子粗,氣得說不出話來,也許我們要回頭,從學校教育方式找解答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