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慣性思維
2011/02/07 15:55:00瀏覽486|回應0|推薦2
近日在手邊流轉的書
不約而同的
有著相同的情節
父親的死亡

《不熄燈的房》
描寫父親的口腔癌
《父後七日》
雖僅在書局讀了兩章
但滿溢的情緒
在眼眶中滴溜的打轉
《分手信》
男主角父親的去世
帶出故事的轉折
《如果那一天》
則由父親的逝世
作為故事的開場

其實不是很了解
這個母題
怎會突然受到
如此廣泛的運用

除去《父後七日》
其餘三部作者均為男性

在女性主義的場域中
父親死亡的母題
代表著
父權抑或菲勒斯中心
的失勢與閹割

在男性
似是要透過這個
象徵性的儀式
來宣告自己
終究需獨當一面

這樣的寫作動機
對身為女性的自己
少了一種說服力
所以
也就不怎麼動容

慣性的思維模式
是這樣建構著人們
即使覺知
仍無法輕易跳脫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rose1020&aid=48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