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2 10:27:22瀏覽462|回應0|推薦3 | |
兩岸影展,除去國家電影資料館,以數位修復的幾部老片不論,本次參展之大陸片共6部;禮拜天(5/30)的最後一部-星海,挾帶著徐若瑄的高人氣,一票難求,也就索性不再與人湊熱鬧去,其餘5部,我均是以吸納更多觀影經驗的學習態度而進行欣賞。 走路上學 這是週六登場的第一部,也是令我最為動容的一部,雖然身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同學,認為它其實是較商業的催淚片,但無疑的,至少作為催淚片,它非常成功。 片中的主軸在於少數民族上學的艱辛,與一段深刻的姊弟之情;放映後座談,導演親臨現場,有人表示,本片深具教育意味,值得讓台灣的孩子們,了解上學的幸福,期望能在台灣上映並發行DVD。對於能觀賞到尚未於大陸本地上映的片子,我不得不在此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然而,接近片尾,突然天外飛來一筆,父親帶回電視天線,家人用餐時看著電視,並讓電視的播報聲音成為主調,接近一分鐘,宣揚大陸希望工程之偉大的片段,說真的,令人有那麼一點如坐針氈。是導演畢竟希冀本片能成功於大陸播映,而不得不加入,抑或,他真認同大陸政府的這項善舉,欲藉此片致敬之,不得而知。但是,對於我,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片段,讓這部教育溫情片,變成了政令宣導片;那隨著劇情汩汩而出的淚水,也轉換而為一種個人感情的宣洩,而不再是深深的感動… 額吉 故事發生在60年代,大陸遭逢了3年大飢荒,蒙古人無私的養大了在上海被父母拋棄的孤兒。這部片,開演前,主辦的同學說,比走路上學更令人感動;許是抱著這樣的期待,我反而,沒流下什麼淚來。 額吉,是蒙語母親的意思,因此英文片名直譯為MOTHER,片子的基調,煞是內斂,總讓我淚盈眶卻沒有掉下來;然,這或許是導演欲呼應,蒙古人,對於這樣一件偉大的善行,一點都不居功,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需要訴說的淡然態度吧。 總覺得是導演想在本片說很多東西。主軸談親情,用了許多事件去鋪陳,但是片中以男主角的聲線作為旁白,推進故事,反而不像走路上學只用單一事件陳述那般深刻;談蒙古人的逐水草而居,對生與死的觀念,對作為”人”的尊重等,也讓人感覺看到很多元素,卻都不夠深入;對於國家,導演究竟是在反諷抑或讚揚,對於當初拋棄孩子父母的出現,也很難看出他們究竟代表什麼。 興許,這也是本片選擇在母親節於大陸上映,卻票房不佳的原因吧!過於內收的情感,無法在觀眾內心燙下深深的烙印。 鐵人 意識型態最深的,就是這部片吧!故事背景,與額吉有所重疊,一樣提到3年大飢荒。隨便google就發現,這個事件,本身就是國家機器操弄下,一個大陸官方不願面對的真相-1980年前中國政府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至1980才願宣稱三分之一責任歸於自然原因,而三分之二的責任歸於錯誤管理。 然,這個被西方稱為大躍進飢荒的事件,片中竟被主角(鑽井工人領頭的師傅-鐵人王進喜)拿來比喻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差別,慷慨激昂的說國民黨是將白饅頭撥一小塊給人民,其他留給自己,而共產黨是將豆子平均分給每個人民,所以大家絕對能夠共同渡過飢荒。 這部片子,看起來非常煎熬,一方面,動容於鑽井工人在惡劣環境下,彼此凝結的情感與意志力,一方面,卻得抗拒著共產主義藉此所灌輸的意識形態;真要說起來,這也是自己服膺的另一套意識形態在作祟;國家機器以愛國思想愚民,並不獨有大陸,更不獨是共產黨的專利,應該專注的是電影中演繹出人與人之間寶貴的情感-在這種內心交戰的獨白中,看完一整部片,實在很難令人輕鬆的做出評論。 走著瞧 很難歸類的一部片子,要說它是搞笑片,其實,我一直笑不出來;要說是動物保育片,它前面實在做了太多的錯誤示範。吃素的我,對於與動物相關的片子,都很難等閒視之吧! 這部電影是由王松的小說《雙驢記》所改編,該作者擅長寫文革時代的故事。對於電影,因為難以釋懷之中的戲謔,所以,我選擇了閱讀原著小說。主張電影與小說是兩種完全不同形式的論者,或許不同意拿原著小說與改編的電影做比較;但這次,如果不是讀完原著,我恐怕是無法平心論電影的。 電影的事件,大致與小說相同,除了述敘順序有些變更,部份情節許是技術難以克服,許是描繪過於殘忍,被省略了;其餘,算是忠於原著,但,我卻覺得電影失去了明確的中心思想。小說敘述的故事或許有些誇示得荒誕,然其真正想對比的正是文化大革命的荒誕;電影的呈現方式,可感覺到導演想傳達敬畏生靈的意念,個人卻認為以這樣的原著作基底,並不適宜。如若,導演想傳達的是與小說一致的概念-批判文革,那對台灣觀眾來說,更是失敗,因為這樣的故事,不論放在大陸任何的時代背景,都說得過去,並不讓人覺得是文化大革命獨特的荒謬。 影後座談,有人問及男主角手中捧的書《鋼鐵是怎麼練成的》,是否代表什麼意義,導演解釋這是文革期間必讀的一本蘇聯小說,想用來表達當時的知青們,渴望有一番作為,卻受限於當時的大環境。或許,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隔閡,是我沒真讀懂電影的原因。 鬥牛 時間:1940年,事件:對日抗戰,地點:山東的小村落。意識流般的時空交錯敘述,是這部片不同於其他4部的地方;同樣是以人與動物的互動為主要劇情,鬥牛的情感比走著瞧要令人深刻,雖然以劇情架構來說,不免有些俗套,以情節來論,也不免有些不真實到讓人想玩起大家來找碴的遊戲;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片子想說的東西,至少是不隱晦且真誠的。 一個純樸的農民,正如電影所演示般,對於抗日戰爭,他知道的只有莫名奇妙的殺戮-全村人一瞬之間全死光,他知道的只有重然諾-照顧好被八路軍託付給村子的乳牛,他知道的只有生存-活下去才能照顧乳牛並還給八路軍。張愛玲說: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因為他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 張愛玲說的自然是她筆下的人物,但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苦難時代的平凡百姓,所以說劇情架構俗套,是因為,這樣的故事容易訴說,也容易動人,它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苦難時代,重新不斷被演繹。唯一有點微詞的是,女主角九兒的形象過於負面與刻板,似乎那樣時代的寡婦就該刁蠻刻薄似的,過度的風格化顯得太刻意,有點難以接受。 ------------------------------------------------------------------ 電影運鏡與攝影燈光,甚至電影語言,都不是我的專長,確實的情況也是我看過的電影實在太少。意識形態強烈,是我看完這5部電影的綜合印象,因此我以此為題,寫下了觀影的感覺;然,一反思,或許根本意識形態太強的是自己。我拿反政治宣傳觀點看走路上學,拿反國族主義觀點看鐵人,拿動物保育觀點看走著瞧,拿女性主義看鬥牛;所以,每一部都無法以藝術的欣賞眼光來單純看待,但,再一尋思,電影做為一種媒體,本就是包裹著娛樂糖衣的思想工具,如果不能看透其中隱藏的意志,不啻也是種危險〜〜 2010第二屆兩岸電影展電影簡介及預告片http://blog.sina.com.tw/csfe2010/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