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意圖--我與皮膚的關係》
2011/03/27 11:40:36瀏覽418|回應0|推薦22

圖說:《3月23日前世今生催眠講座,地點:加拿大多倫多。在團體前面的個別催眠個案探討》


我很認同一種觀點(“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 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 by Dr. Thorward Dethlefsen & Dr. Rudiger Dahlia 1983)認為:心理的問題並不會造成身體的症狀,而身體的症狀也不會造成心理的改變。所有的心理內容都可以在身體上找到對應的部份。每一件事都只是一種症狀,一如恐慌症並不會比在小腿長瘡化膿而更不具象,他們都是代表一種問題的不同症狀的表現。然而,大部份的人只接受外顯的具體的症狀,例如發炎的大腿肌肉,卻不樂於接受為表達心靈意識面的症狀,例如憂鬱症。


例如,我見過的個案八十多歲的猶太裔老先生法蘭克因為在9個月前發生右腳大腿突然不良於行,每每站不到三分鐘就得坐下,看過了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甚至也接受針灸治療都不見好轉。有人告訴他恐怕是老化或者甚至可能是骨癌的前兆。


當研究症狀出現的時間架構時,我發現:他在約二十歲時由出生地德國展轉逃難而定居到加拿大,幾年前終於跟離散多年且目前住在德國的哥哥再度連絡上,一年前他接到哥哥的電話問說法蘭克何時可以回德國去相聚?


“我哥哥說,法蘭斯!(他的小名)我已經很老了,明年就90了,你甚麼時候來讓我看看啊?”法蘭克在我診間,閉著眼緩緩地說著,在催眠狀態下他來到青少年時住過的德國,他說,他的周遭都是傷兵,滿屋子血流的味道。而當時他正在搬運屍體,一個接一個,也因為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感覺很累。我問他工作多長時間?他說14個小時沒休息過,來這裡幾個月了天天都是如此,他說感覺雙腳很酸,全身都不舒服,尤其是看到這麼多屍體後胃部一直很不舒服,想吐,晚上睡覺時也總是惡夢連連。


我觀察到法蘭克的眼角流下眼淚,我問:你現在有什麼感覺?有什麼話要說嗎?


他說,戰爭實在太殘忍了,我的家人全都失散也不知是死是活?他家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和父母。我很恨那些殺手,為甚麼這麼殘忍?我不想再回去,回不去了,一切不會再一樣了!


當時是夏末秋初,法蘭克也已經訂了十二月的機票準備回到德國跟幾十年沒見面的哥哥慶祝九十歲生日,但是因為這一場病如果再不好,恐怕要改變計畫了。


我於是引導他往前走到今年的年底,這是一個可能的未來。我說:“我將由一數到五,法蘭克!當我數到五的時候你將會來到哥哥家的門口。好現在深呼吸,呼氣時再度放鬆自己,1,放鬆,放鬆,放鬆。2 任何一個念頭,思想或者聲音都會幫助你加速放鬆。3 你做得很好, 4 你將來到哥哥家, 5 到達了。你在裡面還外面?”


“我在客廳,好多好多人都聚在這裡,我和哥哥大家都很開心。”法蘭克說。我問:“那麼,你來之前心理擔心甚麼嗎?跟你的腳有關係嗎?”


法蘭克吸了一口氣然後說:“害怕,很害怕,不願意再看到殘忍的那一幕或分離。”


我說:“為什麼需要經過這個事件?這裡有什麼要學習的?”


法蘭克:“追求和平,要珍惜,珍惜每一個關係。”


我問,現在的感覺是甚麼?


他回答,“很平靜,很開心,事情沒那麼難過去,大家都很堅強,因為要學習堅強的毅力,要相信神給我的磨鍊和機會,我們都愛對方。”


法蘭克在當年十二月如期回到德國參加哥哥的生日會,當然,他的腳好了。


法蘭克心中的恐懼回憶阻止他再度回首,雖然意識上他是同意事情已經過去,而且他也希望能再去拜訪哥哥,然而潛意識下的印記經由腿部的傷阻止他回去,換言之,腿傷使得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可以“不回去”。


所有的症狀都會迫使我們改變,症狀使阻止我們做想做的事,也使我們做不想做的事。


例如,我多年前的暈眩迫使我停下腳步,只是躺在沙發椅上而且在孩子下課後無法為他們準備晚餐,十多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個盡責的母親,然而因為生病所以只好開始教我的男孩們自己做飯,由簡單的泡速食麵,煮起司義大利麵,烤披隡,雞腿和做沙拉。當我看著朝天的碗盤和孩子們得意的笑容時,終於明白了,我長期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卻還以為自己是個盡責的母親。原來他們都長大了,再幾年就要離家,我應該教他們獨立的。




有位個案在正式進行催眠前的面談告訴我,近來他有嚴重的皮疹,所以近來很小心飲食。我要他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先給你的問題創造一個代號換個名字,例如:比啦尼啦,所以你要稱它為甚麼?


2 在 比啦尼啦開始或者被診斷出來之前,你的生活環境有什麼令你感到窒息或限制的?


3 工作上,人際關係,或生活中有沒有你想作但是無法伸展開來的?


4 你想要打破甚麼慣性?要突破甚麼?


5 那時有沒有甚麼的夢想?為何沒有被追隨?


6 你想作甚麼改變但卻放棄?因為某些人的感受而放棄?


7 因為比啦尼啦所以你不能做什麼?改變甚麼?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nypai&aid=502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