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5 15:02:26瀏覽1124|回應0|推薦4 | |
還沒有考保險證照以前,只要業務人員跟我講什麼,我就傻傻的買什麼,而且保單拿到手,馬上鎖在櫃子裡不聞不問,連最基本的十天審閱期都不會好好花時間研讀。然後過了一兩年才又後悔花錢買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更不懂減額繳清及展期繳清,全都拿去辦解約或乾脆不繳,最機車的是,業務人員也不會主動告知我可以利用減額繳清及展期繳清把損失降到最低。 既然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那何必花冤枉錢在不必要的險種上?有朋友問我,壽險可以在有生之年拿回來嗎?當我回答她,那些保障是等她本人出險後,遺留給她指定的受益人,就開始後悔了,而且還繳了十幾年!如果都不清楚壽險的定義了,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省吃儉用,然後有生之年用不到? 我剛生完小孩沒多久,有位業務人員跟我推銷高利率的保單,一年4.5%,繳100萬等六年後領回128.5萬,而且是以澳幣計價,那時她就一直強調六年後的利息是28.5萬,對於外幣及匯率的該注意的細節避重就輕,因為我完全不懂,心裡只貪那28.5萬的利息,就很興奮的買下去,拿到保單時,還在納悶著:「為什麼保單上面寫投資型保單?什麼是投資型保單?投資不是有風險嗎?為什麼她一直保證六年後有28.5萬的利息?一連串的疑問只在腦中閃一下子,管這麼多,反正有28.5萬的利息....」 我想,也許有很多保戶都有類似的經驗吧?保單的白紙黑字與業務人員講的話不完全一樣,但還是聽業務人員的話,對白紙黑字寫得很清楚的保單反而不看一眼,甚至就擺著讓它超過十天! 等到後來才有朋友告訴我,以外幣計價的保單,就是把台幣換成外幣,然後等時間過了,再來看看生出多少外幣利息,然後用外幣的本利和再兌換成當時的台幣,那也就是說,六年後的利息有可能低於28.5萬。聽到這些都呆住了,一氣之下跑去辦解約,後來等我考到人身、產險,甚至到投資型保險的證照時,才了解這些險種的意義,投資型保單又不是保證獲利,對方憑什麼保證六年後有28.5萬的台幣利息?當初100萬出去,擺了一年多拿回來時不到90萬,也只能安慰自己花十幾萬上一堂投資型保險的課。 像我這種什麼都不懂就跑去購買的保戶,可能大有人在,尤其在朋友問我壽險可不可以把錢拿回來之類的問題之後,總算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做保險可以做到年收入上千萬,而且還有一票人搶著做保險,就是因為很多保戶都把錢拿去買自己不需要或不清楚的險種嘛!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保險的常識與資源,當業務人員遞建議書給你時,花一點時間上網做一下功課,或問問周遭懂保險的朋友,不要急著把錢送出去,免得日後花一堆冤枉錢購買不喜歡或不適合的保險商品。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