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汎論 ( 中 )
研究金剛經之前 如能從五教 ( 儒、道、釋、回、耶穌 ) 教範中現出佛理 更在「時代背景」中找到經旨 才是正解本經的方法
「因果」二字如具體說起來 應該稱之為「因緣果報」「因」是主因、「緣」是助因。 由因緣和合產生的東西曰「果」、此果對因來說便是「報」
「劫運」二字一般宗教家多云天降 殊不知上天本來好生 豈會特別降‧劫? 所謂劫運者 實際是眾生世世所種惡業過重 一旦遇「緣」之巧合 則必積成慘大之果報 此即「劫」之由來。 故「劫」之遭受 如以「業」來言 實是自作自受也。 中庸言:「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此即說明...世人果能致其中和 則天地萬物必「泰」;否則世人如果失其中和 則天地萬物必「否」。
然而 一般善良之人豈能與惡劣者同沒於‧劫? 故又根據其過去累世之善業積報 遇機緣成熟時 又得成全其善報 是以「道運」與「劫運」並降。 一方拯善 一方罰惡。 世道人心經此淘汰與澄清後 始可以歸復正常而穩定 故 師尊曾說過:「非道不能拯善信、非劫不能警愚頑」誠哉斯言也! 劫運之收惡 必賴「人禍」或「天災」以成之。 道運之救善 必依「明師」與「真道」以導之。
自古以來逢人心漓極之時 上天必假之以「緣」而成劫; 又恐劫勢殃及善良 故又假之以「緣」而降道 劫在明處 道在暗裡。 如只降劫而無道 則必天理混淆 同歸於盡。 如只降道而無劫 則又善惡不清 良莠不分 故「道與劫」都是眾生善與惡之積報 依助緣之成熟方成其機 如五教聖人之行教 多應於麋亂之世 聖道之顯露 多降於劫難之時 這便是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 聖人成焉;天下無道 聖人出焉」之謂也
故知「道本自有」假若自性不迷 上天「降道」為何? 既云降道者實出於不得已 仍是自家物 只不過天假以緣 天成其機 再使自性復明、復全就是了。道是因、事是緣。因緣和合而成道運 故如來佛說:「一大事因緣」即是此意
道運如此 劫運亦然。康樂之世本來無劫 假若人心不壞 上天「降劫」作甚? 故云降劫者亦非天心所欲 純粹是眾生自作自受 因眾生之自作惡太大 在萬有「因果律」中理當自食惡果 所謂降者 實亦天成其事假之以緣
自古以來 無分中外 每至世道崩潰或人心反常 單憑人力所不能挽救時 上天必降濟難扶危之辦法 一方面差聖人降世 一方面使大道洩機 假天人交接之機運 指我固有之所在 和 修復的方法 此即「求道」亦即「出迷途、登覺岸」之入門
佛之大乘 ( ㄕㄥ\ ) 思想本欲人人皆佛 儒之大同思想亦願人人率性 這種導向人人的方法 必由「教化」來推致 施之者曰「行教、佈教、傳教」;受之者曰「承教、領教、受教」而教之最善者當推 導人「破迷生覺、修復本來」為最要
近三千年來 凡是稱得起一種教化者 當都是導人以善、引人以正 這是不會二樣的 五教之真理 還是直接影響著現世代 雖無力返回古風而起理想的美作用 但五教所建成的好效果 仍隨處皆是而不能盡廢 唯世人自甘入迷不肯虛心接受便是
我們說的五教乃是指五教之真諦 並非五教後人所指之形式作觀點...如「功名化的儒教 逃世化的佛教 方術化的道教 點綴化的耶教 種族化的回教」...此經過變質以後所產生者 並不是原始教化之真象 還原立教時之原始景象 亦是今日天人共待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