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二女兒的國語課上到客家風情,內容提到北埔柿餅
與福菜。由於現在觀光的宣傳普及下,多數人對客家文
物與飲食、特產的印象,都集中在北埔。實際上,有關
柿餅的製作與推廣,還是以新竹縣新埔的旱坑里最為古
老傳統。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511249_34_1.jpg)
趕在中秋前夕,回家一趟。回到家,下車、迎面而來的
山風吹的一陣涼意,比起北部的悶熱,秋,真的已經到
了家門口。九降風起,新埔鎮最有名的特產之一柿餅,
傳出陣陣香味。手工製柿餅的傳統原味,更是新埔鎮由
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從第一批客家人進駐新埔約兩
百七十年前,台灣的柿餅工業就 已經開始了。
新竹縣新埔鎮舊名為「吧哩國」,是一個擁有二百七十
餘年歷史充滿客家文化風情濃厚的客家小鎮,向來以柿
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特色聞名全台。
與孩子們騎著腳踏車隨意「探險」,是小朋友最樂的遊
戲。不經意讓她發現課本內容的敘述,相信會讓她印象
深刻。第一站就讓浩浩蕩蕩的一家人「發現」碳窯。這
是燒木炭的窯子,以前人在山上建有窯子,窯子一般可
以容得下10來人藏身。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5112155_33_3.jpg)
這是碳窯燒完之後的次級品木炭。碳窯是難得一見的舊
行業「燒炭業」,既辛苦,利潤又薄。以前新埔地區就
有幾十處炭窯,如今已沒落而寥寥可數了。在旱坑里目
前還又有二處碳窯,大致所提供外地木炭需要,從前在
旱坑里製作柿餅,在地居民利用木炭烘烤柿餅以加速柿
子的糖分加速凝結。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5112155_32_2.jpg)
(旱南碳窯)位於新埔天主教公墓旁邊,早期本地有十
幾處碳窯,大部分早已沒落了,僅存兩處碳窯,此圖為
旱南碳窯。窯的材料用紅土,阿伯說,蒸燻一窯相思木
炭需要八天。這個碳窯有很久的歷史,見證了昔日先民
在旱坑山區辛勤墾殖的過程。當大家經過這個地方,不
妨小歇一下,欣賞這座蒙古包式的土窯,並共同維謢,
永久留存。
旁邊的林蔭小道進入,趕上張發來老先生正在收好曝曬
的柿餅,準備要進入碳室燻烤。昨天剛削好皮的柿餅,
顯得有些蒼白,引起女兒好奇「為何不是金黃色的?」
現在製作柿餅的業者,多以快速的電烤箱速成,少了煤
球、煤炭的燻烤,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古老味。
傳統客家婦女的發來嬸,很熱心的以夾雜客語和國語,
一一講解柿餅製作過程,三個女兒眼界大開,還親自體
驗煤炭的溫度與熱氣。
說著,說著,發來嬸還聊起電視上常報導的燒炭自殺,
這種「最不好死」的方式讓她感觸良多。我說著,可能
是比起割腕、上吊....燒炭是比較不痛苦的「好死」方
式,她卻不以為然說,「只有死在自己的床上,才是最
福份的【好死】。」
這樣的壽終正寢(內寢)觀念,意外成為柿餅之旅的話
題,也凸顯傳統客家老人珍惜生命的人生觀。「看到電
視上他們一家人燒炭自殺,我都會難過好幾天。」發來
嬸悠悠的說著。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5112134_57_1.jpg)
(旱北碳窯)位於旱坑里涼井人文講堂旁邊。早期本地
有十幾處碳窯,大部分早已沒落了,僅存兩處碳窯,此
圖為旱北碳窯。旱坑傳統古法製作柿餅,以碳窯烘烤,
距離旱南炭窯往北約五百公尺處的【涼井人文講堂】,
是新竹中學國文老師彭元歧開設,家門口就是新埔鎮民
過去依賴百年的「涼井」,因此以涼井為名。
涼井人文講堂頻繁舉辦各種客家文化講座,或請客家
藝文人士前來表演,更曾經邀請國寶級客家山歌王徐木
珍大師前來表演「搭韻隨口逗」--也就是「客家脫口秀
」。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6130055_44_4.jpg)
彭元崎本身熱愛詩詞歌賦,更愛吹拉彈唱,因此每每吸
引眾多熱愛客家文化人士前來喝咖啡、聽古詩、唱山歌
,彭元岐與妻子李心惠默契十足的唱唱和和,更羨煞眾
多來訪人客。
新竹縣新埔鎮傳承了上百年的製作精髓,向來享有「柿
餅之鄉」的美譽。新埔丘陵地形,而西區的旱坑,更因
天乾少雨,再加上強勁有名的新竹風,完全符合生產柿
餅的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曝曬、乾燥及脫水等要件,所以
才能製作出口感十足的「新埔柿餅」。
阿梅姐
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的柿餅在市場口販賣,秋冬之際,
每次回鄉都會向阿梅姐採購一些送給台北的朋友,順便
拿一粒阿梅姐親自醃漬的橄欖,入口真的是回味無窮。
她的仙楂也是不錯吃。
![](http://tnews.cc/photonew/記者直擊/夸父視窗/新埔采風/big/200511224_32_1.jpg)
阿梅姐所販售旱坑里的柿餅依照古法、利用日曬及碳烤
方式製作,在繁複的日曬乾燥、碳烤、壓製的過程,使
柿青中的單寧酸慢慢地轉換成葡萄糖,也讓澀澀的柿子
成為精緻天然的健康柿餅,品嚐起來風味特佳。味甜而
且沒有澀味,而且Q度也佳。
柿子如果還沒脫澀,吃起來會「咬嘴」,發來嬸用客家
話說,這叫做「相罵」。其實,並非按照字面解釋,柿
子會與人吵架相罵。而是,如果主人請你吃柿子,結果
客人吃起來澀澀的,主人問起「感覺如何?」作客的不
會直接了當的說「你的柿子太澀了!」而是含蓄的說「
你的柿子與我相罵。」
不但以人類「相罵」時,嘴唇喋喋不休的樣子,形容吃
到生澀柿子時,嘴吧難以合攏的貼切樣子,同時也替主
人保留顏面,相互以「辭可達意」的代用形容,說明吃
到生澀柿子的情況,充分顯示出敦厚的本性。9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