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6 16:45:49瀏覽487|回應0|推薦2 | |
【新購機車環島與郊山露營的帳篷】2014/09/22
因我的腰椎四五節滑脫現象壓迫神經,致使左腳腳趾頭「發麻」一事的後遺症,除了積極接受復健治療之外,必須少坐多站、不能負重登山或騎單車,運動以吊單槓為主、散步為輔。
因此以往固定的「戶外野炊露營」習慣依然,但不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與需要負重者,而是將登百岳的經驗改換成汽機車即能抵達的野溪小徑。
2014/09/22下午復健後,特驅車前往登山店購買了一頂價格實惠便宜的「1.4Kg輕量一人帳」。 購買時心知肚明,在「重量、防潮、外帳透氣」方面,絕對比不上知名品牌與我已經有的中高級山帳。
但是該帳篷的內帳使用大面積網狀(類似蚊帳),因此透氣性佳,再加上此次購買的目的,係搭配汽機車與短程步行和涼亭所使用,因此「重量、防潮」方面的缺失就瑕不掩瑜了。
2014/09/24獨自一人,在茂林情人谷瀑布第二層的涼亭中露營。
茂林情人谷瀑布第二層,距離第一層瀑布只有5分鐘的階梯路程。
一般人都不知道第二層瀑布的美麗與第一層瀑布邊就有乾淨公廁。
汽機車可直達瀑布邊停車,去得時候別忘了攜帶泳衣泳褲與溯溪鞋(或拖鞋)。
「鳳山登山隊」的老同學,在臉書中見到我的露營紀錄後,特要我訂定「茂林情人谷瀑布夏秋季節的露營計畫」,好邀集並安排時間前往,惜臨時因故取消,但我還是將計畫與臉書討論資料公佈如下,供有需要者參考:
【茂林情人谷瀑布夏秋季節的露營計畫】
我的經驗:
初次嘗試野溪露宿者,會一夜不好眠,尤其是獨宿者,隔日會急於午休。因此建議下午去遊山玩水、晚上露營、隔日上午回。我都是如此安排,因為要享受的是「晨昏與夜晚」。
自備項目:
早晚兩餐(高樹超商可購買)、隨身藥物、瓦斯罐(大買場或小北有賣、百元上下),頭燈或手電筒(含備用電池)、帳篷或蚊帳(低海拔夏秋季節的涼亭露營,無紗網帳篷會熱,還不如蚊帳)、涼蓆、枕頭、睡袋或涼被、地墊(或草蓆)、地布、長袖保暖衣褲、碗筷、杯子、雨傘(午後與夜半都會有地形雨)、泳衣泳褲、盥洗衣褲、備用衣褲、衛生用品、溯溪鞋(或拖鞋)、零食、酒菜。
團體裝備:
頭燈2、夜間小照明燈1、高山炊具爐頭2、二人帳1(無外帳)、緊急避難二人帳1(無內帳)、單人帳2、高山睡袋2、地墊2、地布3、水袋1、電蚊香拍1、掃把1、細繩1綑、藥品。
說明:
1.個人有帳篷或能調借者,歡迎自備。 2.茂林情人谷瀑布第二層,距離第一層瀑布只有5分鐘的階梯路程,因此無需考慮裝備輕量化問題。 3.主涼亭區分三層,可供十人左右舒服地露營,第四層近瀑布且上方無屋頂遮蓋,因此帳篷需有外帳。 4.第一層瀑布邊就有乾淨公廁之外,且汽機車可直達瀑布停車。 5.請自備垃圾袋之外,還請將垃圾帶下山。 6.年底枯水期一到,情人谷瀑布就只有「娟娟細絲」了! 請參加者自備"瓦斯罐"(大買場或小北有賣、百元上下),團體裝備提供"爐頭"。
所謂的自備項目,一定"需自備",若需團體裝備支援者,請告知數量,以便減少團體裝備所攜帶的物品。
除了自備瓦斯罐與食物糧水和薄棉被之外,不建議同學貿然購買高山睡袋與高山帳篷,而是於當日現場看完所有的睡袋與帳篷後,再做參考與討論後決定。
外帳當天用不到,除非是堅持要在涼亭第四層無屋頂處,面對瀑布,但晚上會"大陣雨"。另外大夥可能還會嫌熱與悶,因為是低海拔露營。
習慣睡墊者,可攜帶薄棉被加涼蓆替代。若家中有涼蓆與墊被結合者最佳,因為此行的停車點與露營點階梯只有5分鐘而已。
2014/09/24我使用網狀內帳,未用外帳,且涼蓆墊底,半夜穿長衣長褲,始曉蓋被子在腿部。
參與露營的同學們:
家中如有即將丟棄的掃把,請攜帶一支,並煩請通知我並鋸短,因為涼亭地板落葉滿佈。
裝備需做防潮處理(套塑膠袋),該地區經常有午後與夜間雷陣雨。
煩請指定人員車輛集合管制點(超商),以利兩餐糧水的確認。建議:人員車輛集合管制點,屏東縣高樹鄉興中路193號(十字路口7~11),為大津與情人谷瀑布前的最後一間超商。
【重陽節露營公裝】2014/10/02
10/02下午將與老同學前往山區的野溪露營,85+10公升的背包內除了個人物品之外,外加公裝(雙人帳1、單人帳2、蚊帳1、睡袋2、鍋具5、高山瓦斯2、爐頭1、頭燈2、夜間小照明燈1、水袋1、細繩1綑、急救藥品),不含水與公糧重17.5公斤。
先陳列分類再逐個收納到登山背包中,因為部分同學沒有睡袋與露營帳篷,所以特別多帶了不同海拔高度的露營帳篷與睡袋備用。
採泡棉睡墊外掛(黑色、重400g )與雙人帳下掛(深橘色、重2.kg)方式。
照片翻拍自「戶外裝備輕量化」一書。 提到登百岳與戶外運動時,我輩以上的年齡者,多半持反對意見,理由不外乎危險,要不就是說家中有冷氣電視不會享受,跑到荒郊野嶺去吃不好睡不好的活受罪,搞不好還會碰到嚇死人的.......。
早年當兵時參加過「師、旅」對抗的老男人更是強調,台灣全島都走透透,已經沒興趣再去了。
而我陪同曾在「官、步、預」三校受訓的退伍同仁,回官校登鳳凰山(官校後山)後,他們的結論通常都是:為何不走馬路(61.2與71.4旁馬路、先鋒路),而是走山野小徑與步道?
之所以會不同,因為當年是行軍,而今卻是休閒健身。
美國知名作家「享利米勒」說的好,我們旅行的目地從來不是個地理名詞,而是為了要習得一個看事情的新角度。
個人的"戶外裝備輕量化"經驗談: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49596370
個人的"野外維生受訓心得(1-4) "經驗談: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49010074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