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血糖在70以下就算低血糖
2023/05/06 03:48:27瀏覽176|回應0|推薦0
PhotoGrid_1682648189457.jpg

 

我的血糖變化由低至高之緣由

凌晨00:48測得的血糖為73,這是從來未有過的數據,而血糖在70以下就算低血糖。因此我立即喝了杯拿鐵咖啡 + 2.5片自製的厚片全麥雞蛋鮮奶吐司,兩小時後02:56的血糖卻高過飯後標準值140以上為165。05:09的血糖為134。10:13 的血糖為103。

為何會如此?難道是前一日中餐的雞蛋鮮奶麵包只吃一片,而晚餐的全麥雞蛋鮮奶麵包也只吃一片,凌晨全麥麵包卻多吃了2.5片所導致。

經檢討是我在凌晨發現低血糖後心急,一方面吃多了澱粉,另一方面則是違反「水、肉、菜、飯、果」的用餐順序,在喝完拿鐵咖啡後,就直接吃了GI值(升糖指數)較高的2.5片厚片全麥雞蛋鮮奶吐司(澱粉),所以造成飯後血糖快速上升。

回憶前一日三餐食物如下:

早餐:拿鐵咖啡。

中餐:椒麻雞排2 + 超商盒裝生菜1 + 厚片雞蛋鮮奶土司1。

晚餐:椒麻雞排2 + 厚片全麥雞蛋鮮奶吐司1

經查醫學網路得知研究顯示,梭莫基(Somogyi)效應又稱低血糖反彈,是指午夜低血糖後出現早晨高血糖的現象。梭莫基效應是低血糖反彈的一種情況,是身體的保護機制,詳細情況是在半夜發生低血糖的時候,這個低血糖情況刺激身體的賀爾蒙釋放,包含像是腎上腺素、生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醇等等,這些的賀爾蒙會讓我們身體的血糖開始衝高,擺脫低血糖的窘境,而衝高的數值甚至會比平常時的血糖還要高。

而白麵包的GI值(升糖指數)為69,全麥麵包的為72,全麥穀片的則為67,而蔗糖(食用糖)是59。沒錯!全麥麵包的GI值(升糖指數)比蔗糖的還高;附帶一提,旗下有M&M's、士力架(Snickers)等品牌的瑪氏食品(Mars, Inc.)出產的巧克力棒,儘管內含牛軋糖、巧克力、蔗糖、焦糖等用料,GI值(升糖指數)為68,比全麥麵包的低。而士力架巧克力棒的GI值(升糖指數)是41,更是比全麥麵包要好很多。

mceu_29913880121610529673868.jpg

低血糖的三大關鍵密碼

我早晚各服用一顆降血糖藥,經過食物的調整後,空腹8小時的血糖已經多次低於90,落在85上下。3個月後實施糖化血色素的檢查,再由醫師決定是否要減少用藥。

經查醫學網路的低血糖敘述如下:低血糖在醫學上有嚴格的定義,除了有頭暈、飢餓、手抖、心悸、冒冷汗、昏迷等低血糖症狀外,必須測量血糖值確認低於70以下。

國人可以採用「50、70、90」三數字來區隔嚴重程度,血糖低於90以下通常以飢餓感而為。低於70以下會出現前述典型低血糖症狀。一旦低於50有可能發生意識混亂,昏迷與死亡率皆大幅提升。

醫師提醒,低血糖的發生有可能與糖尿病用藥有關,患者務必定期回診,以利醫師調整藥物,減少低血糖風險。

20230413_004712.jpg

前一日未吃水果後今日空腹八小時血糖86符合標準值100以下

前一日三餐正常,菜餚如下述:

早餐:拿鐵咖啡 + 水煮蛋2。

中餐:空心菜 + 厚片豆腐干 + 黑咖啡。

晚餐:空心菜 + 青椒炒臘肉 +  竹筍炒肉絲 + 油炸鱈魚 + 自製雞蛋鮮奶吐司。

20230416_052356.jpg

未吃水果改吃自製麵包的血糖均未超標
 
連續四天未吃水果改吃自製麵包的血糖,空腹8小時只有一天超標為112,其餘依續為86、96、99(符合100以下)。之所以會超標112,係因自製的雞蛋鮮奶吐司,吃了3片厚片後所造成,但是一天只要吃2片就不會超標了。
 
而晚餐後,又多吃了辣洋芋片2包與好市多小麻糬麵包2個後,隔日空腹8小時的血糖為99,顯見以往水果的食用量過多,導致甜度過高後血糖值必然昇高。
 
PhotoGrid_1681953889072.jpg

血糖變化的醫學原理

凌晨1點53分,被雷雨聲所驚醒後起床量測血糖為161,這是飯後5小時的血糖,超過標準值140以上,兩個小時後再量測的數據為95,符合100以下。

我的血糖為何會如此?經查醫學網路後,簡要答案為,前天晚飯的用餐時間比較晚、進食量過大,或者睡前吃零食,都容易導致第2天一早出現血糖升高的狀況。

前一日晚餐:蝦仁豌豆苗 + 竹筍炒肉絲 + 油煎鱈魚 + 油菜花 + 自製雞蛋鮮奶吐司 + 辣洋芋片。

至於詳細醫學說明則如下述:

撰文者:陳亦云

清晨血糖升高---可能是出現黎明現象或梭模里效應

發現這種情形,除了飲食不正常或是壓力問題以外,糖尿病患很有可能是發生了所謂的「黎明現象」或是「梭莫基效應」(Somogyi Effect)。

我們先來了解人體血糖供需機制,當人吃進了含糖食物後,身體會將糖分解成葡萄糖,再藉由胰島素的幫助,將葡萄糖提供給身體細胞利用,也會在肝臟儲存成肝醣。當血糖偏低時,體內就會分泌升糖素,促進肝醣分解來維持血糖的濃度。

而在晚上睡覺時,雖然沒有進食,但身體還是需要基本的能量,就會由肝臟的肝醣分解後來提供,以維持正常的血糖值。

糖尿病患注射胰島素的兩個「停損點」!

什麼叫黎明現象?

那到底「黎明現象」是什麼呢?黎明現象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的人體生理現象,糖友在夜間就寢時血糖平穩無低血糖發生,接近黎明時間(約凌晨3-4點),因體內相關荷爾蒙分布不平衡,而有血糖逐漸升高的現象,如果凌晨3點血糖是110mg/dL,早上空腹血糖140mg/dL,就可能是出現了「黎明現象」。而其實沒有糖尿病的人也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根據臨床統計,罹患1型糖尿病發生「黎明現象」的機率是29%到91%,而2型糖尿病人出現「黎明現象」的機率則是6%到89.5%。幾乎10個糖尿病患就可能有9個曾經有過血糖升高的「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發生的原因

而黎明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有3種:

一、激素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黎明現象」,大多與人體胰島素阻抗激素(如生長激素等)不斷增多有關(在凌晨3時左右開始增加)。人體為了與血液中增加的胰島素阻抗激素抗衡,只能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確保血糖維持在合理的範圍。但是,糖尿病人已經發生胰島細胞功能缺損,難以增加胰島素分泌,因此就出現了黎明時血糖升高的狀況。

二、用藥因素:

有些糖尿病人為了防止晚上發生低血糖,因而減少了前一晚的降糖藥量或者胰島素注射量,導致清晨天亮時血糖升高。

三、飲食因素:

前天晚飯的用餐時間比較晚、進食量過大,或者睡前吃零食,都容易導致第2天一早出現血糖升高的狀況。

四、年齡因素:

年輕的糖尿病病人其內分泌功能也較為亢進,而容易在夜間分泌較多對抗胰島素作用的生長激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因而易引起清晨血糖升高的現象。

什麼叫梭模基效應?

再談談什麼叫做梭模基效應(Somogyi Effect)。它又稱低血糖反彈,常見於第1型糖尿病患,主要原因是半夜低血糖,導致身體反向調節荷爾蒙(例如生長激素、皮質醇、升糖素以及腎上腺素)刺激葡萄糖新生及分解,提升血糖濃度以抵禦低血糖。由於第1型糖尿病缺乏內源性胰島素,身體對荷爾蒙的反應更為敏感,只要半夜血糖稍為降低,隔天清晨產生反彈性高血糖。

梭模基效應的原因大都是因為1型糖尿病患注射胰島素過量,或是晚餐時營養攝取不足所致。

出現黎明現象或梭模里效應該如何因應?

所以當你發現你睡前血糖都正常,但晨起血糖卻異常偏高,建議必須從夜晚0時開始,每隔2個小時監測一次血糖值,特別是量測半夜4點的血糖值,確認到底是屬於哪一種狀況。

如果是出現黎明現象,就要醫師的指導下適當地增加降血糖的藥量,或是在睡前增加胰島素的注射量;至於發生梭模基效應的病患,在臨床上,可以增加晚餐前口服短效降血糖藥物,並減少中效降血糖藥物劑量,而在睡前注射少量中效胰島素,也可以避免梭模基效應的發生。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chaoyi&aid=17915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