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訪] 98訪:李威熊教授
2009/06/10 19:52:04瀏覽3189|回應0|推薦4

積極樂觀的玄風人生-李威熊教授 
    在教育上奉獻數十載的李威熊,循循善誘是他教育學生的準則,認為人格養成應重於學識養成,學生清楚自己的方向,才能把握適合自己的機會。對於「命」,李威熊侃侃而談,開導學習邊緣的學生,勸人懷抱希望積極面對人生。李威熊的處世哲學也是他的養生之道,凡事不計較、心境開闊,人生沒有什麼好煩惱的。

 


錄音稿整理:陳婉婷

撰文及校稿:蘇治宏
 

中午艷陽高照,下課鐘聲響徹逢甲大學校園,學生一窩蜂的往校門口離去,只有我們一反常態的到教授研究室等待與「威公」李威熊教授共進午餐。

就在一陣陣打招呼聲中,被大家尊為聖人的李威熊面帶微笑,踏著輕鬆的步伐朝我們而來,並且謙和地邀請我們入坐開飯。

近距離觀察李威熊,除了頭髮上的白浪,還真看不出他的真實年齡,也許是長年修習氣功,使得肢體動作非常輕柔,表現十足親和力。出乎我們意料地,威公似乎有些緊張。

我們翻閱事前的準備資料──李威熊的研究、編撰書籍、發表論文,著作等身,執教數十載,桃李滿天下。和藹笑容是威公的標誌,使人感到如沐春風的舒暢。但這些都引不起我們的好奇,我們更想知道威公私底下不為人知的一面,以教育為職的他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他偏好的命理研究難道與所學有關?人生到了他這個地步,還有沒有其他夢想尚未實現呢?

教授對我們的提問感到新奇,或許他自己未曾想著這些問題,但他思索片刻後坦言,別人或許對他的經歷感到好奇,但有今日的成就是因為想要極力擺脫孩兒時代的苦而拼出來的。

順勢而為,不強求但把握

    對此,李威熊沉思道:「小時候下課回家,還要幫忙工作,確實很辛苦,從小學到師範的學費,都是半工半讀賺來的。」不安定的生活讓教授嚮往一個安定的生活,威公立志要成為老師,唸完師範,到小學教三年書,在海軍陸戰隊當兵,退伍之後,教授自修苦學考上政治大學中文系,一路唸到研究所、拿到國家文學博士,成為大學教授,夢想中的生活初步有了結果。

「我曾想過,如果不當老師,不成為教授,我可能就此回家耕田,繼承家業。但我覺得自己一路順遂,不是我自己想要去做什麼,而是我懂得順勢而為。」李威熊指出,「在什麼時代,有什麼時代的風氣,立定自己的腳步,才看清楚自己在時代裡的定位;看清楚定位,才知道機會在哪裡,才能把握。」

    笑問教授,是否談戀愛到結婚都這麼有把握?李威熊很靦腆地說自己真的沒有把握,那時的戀愛風氣還很封閉,大多經由相親結婚。李威熊說由於自己是農家出身,條件不是頂好,若是門不當互不對,門風甚高的家庭不會平白無故把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

相親結婚,今談起還羞怯

   「我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謝我的小學老師,他把他老婆的妹妹介紹給我認識,後來成為我的老婆。」李威熊露出羞怯神情說,「小學老師是我們的媒人,我想這在現今社會是很難見到的。」娶了美嬌娘,生兩個小孩,擁有一個花圃,這些他都做到了,美滿的生活,一百分的生活。

    「我跟我老婆是結婚後才開始戀愛的,不只我們,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婚後互相包容,沒有什麼合與不合的問題,我們盡力去維持一段婚姻。」李威熊臉紅道出自己的戀愛觀及婚姻生活,「現在很多人都提倡同居,但是同居後結婚的人能有多少?或是同居後結婚維持長久的也不多。這並不是個性合不合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婚姻責任的問題。」他用自身作為模範教育他的下一代,不能只是因為個性不合就分手、離婚,而是要用包容的態度去磨合彼此,對自己甚至於對方的家族都要有責任。

學生即兒女,教育無等差

    李威熊提出教育兒女的方法,就是讓兒女看到父母是怎樣的人,才能做到最好的身教。   

    李威熊以為,很多父母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執行,是很不正確的觀念,「從家庭就要做起,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不要自己看電視,卻限制小孩不能看電視。這只會造成反效果。」

    教授的子女多是很有成就的,只是教育子女和教育學生的方法是否有落差,是否更嚴格要求子女?李威熊搖頭說:「我是學教育的,上過我課的學生都能夠體會,我注重的不是成績,只要能夠主動積極,早晚能夠達成願望,所以我對子女的要求也是,在接受教育後能夠有正確的價值觀,具備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向未來,不一定對社會要有正面的貢獻,但是不要造成負面的影響。」

    「我的要求不多,只要有進步就好了。」李威熊教育學生也如同教育自己的兒女,認為只要學生能夠規規矩矩的做人,保持積極主動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這和大部分的老師而言是很不一樣的。

命理乾坤,玄學影響最深

    李威熊在逢甲大學中文系大學部,開設魏晉玄學等課程。選修老師課的學生大都聽過教授的算命故事。重要的是,他認為身為一位算命師要有道德,在他生平的兩次算命,對他而言鼓勵很大。

    「我接觸命理是因為學術,在政大的求學時代因為修習中國思想史,想更進一步認識易經。」李威熊點出自己為什麼對命理有興趣的原因,「我研究的命是陰陽五行的命,學術上的命,不是民間的命。」

    「天命的命是與生俱來的,不可改,命有分先天和後天,在客觀條件下想改的是命運,是後天的命,屬於環境和個性所創造命運的命。」算命師心中應有一把尺,在道德上,分辨何者該說和不該說,能夠鼓勵當事人是很重要的,要幫助當事人走向正面,開發潛力。不能讓命輪為宿命,要使命成為客觀,才能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

    聽君一言,勝讀萬卷書。聽李威熊談命,勝算百世情。我們不禁好奇,李威熊的養生之道,是否也與研究玄學有關呢?

養生之道,讀書作息要規律

    教授聽了表示,玄學的確也啟發他許多養生之道的觀念。但他的養生之道,除了練氣功、少糖少油少鹽的飲食、保持心情愉悅和常保笑容,更重要的是「正常規律的生活」。

    「生活有規律,工作要正常,每天要念書,用讀書來保持年輕。」這樣的回答對於時下的莘莘學子來說,實在不置可否。但教授又說了:「每天都要運動,我一天運動兩個小時,讓全身動起來,還有我也練氣功,等下吃飽飯我可以示範兩招讓你們學一下。」

    頓時氣氛熱絡了起來,大家也紛紛應允,等待老師的氣功表演。威公又說:「我從小接觸大自然長大的,現在我還是喜歡到菜園種菜和種些花草,這也可以讓心情保持愉快輕鬆。」

學思歷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李威熊主持大型會議時,往往能夠立即且準確掌握演講人談話的重點,並加以分析、整理成有條不紊的口條。

    當訪問到他的學思歷程時,剛開始他笑笑地說:「老師的學思歷程很長,待會再講。」之後大概是在聊別的話題時,在腦海裡消化了很長的學思歷程,一開口便說:「其實老師的學思歷程很簡單。」這樣的回答著實嚇了大家一大跳。好在後來敘述讓我們知道,教授陳述的是精簡後的「重點」。

    教授說自己平常有做筆記的習慣,但屬於雜記式的,他上課也要求、鼓勵學生多寫筆記。「讀書時要多寫筆記,倘若讀書沒有整裡重點,就不會有深刻記憶,如果將來要參考資料時又會忘記了。」他說。

    在讀書過程中常常做筆記,藉由邊讀邊學邊思考,可以很容易掌握重點,何時該精讀,何時該略讀,這都是可以從做中學慢慢累積而來的,教授說:「凡是讀過都要讓它留下記錄。讀書的時候我會眉批,留下自己思考後的結晶。」大家佩服老師的能力,其實都是從習慣累積。

教育學生的落差,七○年代以前和以後

    李威熊幾乎歷經了臺灣各個教育階段的改變,時代變了,教育方式變了,不變的是老師還是老師,學生還是學生。對於早期教學的方式,教授似乎有些感嘆。

    以前的教授是「絕對權威」,學生不敢有意見。但以前念大學的學生都是佼佼者,即使不教,學生也會主動唸書。老師還說了一個當時的笑話:「一流的學生,二流的老師,三流的校長。」引得哄堂一笑。

    現代教育的普及,用功程度不如以前,不過現在的老師教學是透明化,要讓學生知道授課大綱,老師的課程準備、課後輔導都要很詳細。上課之前也要認真備課,不可以憑自己記憶中的知識來教導學生,這容易造成學生誤解誤記或誤讀,萬萬不可。

不景氣,更重視「軟」技能

    全球經濟崩潰,不景氣的衝擊,多數人認為工作理所當然的不好找。李威熊認為基本能力是一定要具備的,比如電腦處理能力、第二外語學習,此外還要加上人際關係是否得宜,這些是「soft skills」。

    他說自己的的座右銘是「不要計較」。待人處事要寬厚,做事要認真,只要努力,負責任,到處都是機會。「對工作不要用薪水去衡量一切,如果考慮社會地位的高低,那一定不會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他自言放棄工作比找工作還難,「我對我的工作有熱忱,喜歡教育學生讓我去了解學生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我也一併改進自己的思維,讓自己不要變得迂腐無知。」

    李威熊最後指出,現今教育應重視「學力」而不是「學歷」,所以他不認同當下社會只要求看畢業證書錄用人才,有學歷卻放不下身段,反而變成一種障礙,「學力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認為,才能和負責任才是看一個人的標準。

 

 

※李威熊給年輕人的十句情話

l  我覺得自己一路順遂,不是我自己想要去做什麼,而是我懂得順勢而為。

l  現在很多人都提倡同居,但同居後結婚的人能有多少?或是同居後結婚維持長久的也不多。這並不是個性合不合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婚姻責任的問題。

l  有正確的價值觀,具備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向未來,不一定對社會要有正面的貢獻,但是不要造成負面的影響。

l  算命是要讓自己知命進而改命,如果知命後反而鎮日不安,不如不算命。

l  生活有規律,工作要正常,每天要念書,用讀書來保持年輕。

l  讀書時要多寫筆記,倘若讀書沒有整裡重點,就不會有深刻記憶。

l  凡是讀過的書都要讓它留下記錄。讀書的時候邊下眉批,留下自己思考後的結晶。

l  基本能力是一定要具備的,比如電腦處理能力、第二外語學習,此外還要加上人際關係是否得宜,這些是「soft skills」。

l  凡事莫計較。待人寬厚,處事認真,人只要努力、負責任,到處都是機會。

l  對工作不要用薪水去衡量一切,如果考慮社會地位的高低,那一定不會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mmer84&aid=30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