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逢甲大學中文系的定位
2009/07/01 15:07:39瀏覽2653|回應0|推薦3
昨天午餐時遇到教我書評寫作的錦婷老師,她到圖書館寫博論,我們在吃午餐的時候,聊到各大學中文系的背景跟專長。錦婷老師大學及碩班都在中央大學讀,教書十餘載後,直到四十多歲才來逢甲的博班。

中文學界的研究可以分為小學(文字、聲韻、訓詁)、文學(文本與創作者)、思想(中國文學本質的內涵)。大多數主流的中文系,如台大、政大、師大等,他們學的課程內容多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人文人,研究的範圍是從主流中去析論一點;而東吳、文化等校,通常注重文學的部份,也就是文本呈現或是創作者的技巧、創作角度;老師出身中央大學,她認為中央導向思想的部份較多。基本上中文系的所學多圍繞這三個方向。

而錦婷老師覺得逢甲中文的取向,剛開始她有點抓不到,但久了卻發現逢甲中文有它獨特的背景。逢甲的中文系偏重思想,但更取向「文化」所牽連的歷史、古蹟(所有的學門的頭頭是哲學,哲學是抽象的,文化是稍微具象的哲學,之後才細分為三個研究方向:小學、文學、思想),這從我們考試的書寫步驟可知一二,比如在「試論述張旭〈桃花谿〉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之結構」考題,我們的寫法通常從時代、作者背景來切入,帶出可能有牽連的片段,並且簡述兩者的異同,然後才會論到兩者可能有的裙帶關係是什麼?創作手法是如何?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來創作等等。

逢甲大學中文系學風,教授比較鼓勵學生研究冷門的題材,另闢新徑,比如我們大二的詩選要寫作小論文,教授就規定我們不能碰李白、杜甫等詩作,因為「太多人寫了」,所以我們做的題目在別校看來都是很刁鑽的(比如唐詩中的婦女頭飾、中唐婦女社會);其次我們所學紛雜,系上不會集中開某個領域的課,小學是必修、文學及思想的選修比例稍重,但是圍繞著文化來切入教學點,我們對單一文本的解釋,關注文化背景比文本本身更多;最後是學校給予的資源太豐富,即使在逢甲讀中文系,逢甲中文系學生也通常具備課外的認知,比如財經、電腦資訊等,我們就比其他學校的資源來得豐富,也因為接觸頻繁,所以我們給人的感覺,中文系的氣息不是很明顯,反而是具備通才(對大學各種學門有基本的通識)。也可以說逢甲專注在「小眾文學」及「通俗文學」的成分較大。這些對學生日後想跨足其他領域十分方便,但是想要繼續在中文學界求發展,反而需要下更多功夫,畢竟目前的中文學界,主流還是李杜、韓柳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家。

錦婷老師建議我如果想繼續求學中文,可能要從這些眾多資源中去更抓出自己想要的,才能有比較明確的定位。我自己的感覺也是,我們學校所擁有的講座真的很豐富,大學這幾年我過得很忙碌,沒有課的時候打工,沒有打工就跑去聽講座。有別校的同學很驕傲他們有許多講座可以聽,「我們一年就舉辦了二十幾場的講座。你們呢?」他說,我聽了則有點為難地說:「我們有兩百多場的講座耶......而且電影季、文藝季、各系雙週活動還不包括在此......」我說得小心,他則聽得愣住了。

錦婷老師的想法是,資源很多,學生學得就比較紛雜,可以解釋成有競爭力,但是如果畢業後就要深造反而會找不到方向;不過我對此有其他想法,以目前許多文哲學系的學生準備考研究所的情形,在我們系上可說很少見,大學四年我們樂在學習,學習的領域獨一無二,此外校內外的活動校內外的活動我們也包辦許多,也許短時間內想深造不容易,但如果經過社會幾年的磨鍊,其實還是可以找出自己真正喜愛的研究方向的,畢竟中國文學易學難精,若干年後,有更多的思想結晶,中文才能繼續讀得有價值及目的。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mmer84&aid=309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