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9 01:58:57瀏覽1301|回應1|推薦5 | |
記得國中時,上物理課,老師那堂課開頭的陳述很有趣 那是物理老師學磁學的開場白,被我們班同學搞成了搞笑課。
關於臺灣核能發電廠,早期,核一、核二廠,未依國際核能發電的SOP規定──核能發電廠需要抽取大量冷卻水,但此冷卻水需經冷卻處理後才能排放,但核一、二廠冷卻水未經冷卻處理直接排放入海,還在參觀問題時,覺得理所當然;後來,核三廠,哪不蓋,蓋在國家公園旁,成了全世界的最大奇觀──國家公園與核能發電廠共存,而,惡習不改,排放過熱的冷卻水,造成核三廠附近水域美麗的珊瑚礁死亡──白化,這問題經海洋保育學者一再呼籲才受重視,核三廠才將冷卻設備作改建,以降低排水溫度。 連冷卻水這件事都做不到國際標準,更不用說,在蘭嶼裡放的核廢料又爆出問題,以及核四層出不窮的問題。臺灣的反核意識,終於在日本311和曝露而出愈來愈多的核四問題,把反核意識慢慢拉到最高點。 反核的意識,在於珍惜我們所在的環境,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想危害它,如果做一個比喻,核能發電與人類處理核能發電的能力,人類之於核能發電,好比小學生之於一台1000 CC的重機,能力不足、技術不足、知識不足,這架玩具,看起來很誘人,但同時也很危險,這也是為何311之後,會延燒廢核話題,因為,日本已經世界公視的龜毛民族,做事按部就班,處理每個小細節都異常的仔細,像這樣的國家素質,核災一發生,還造成這麼大的災害,嚇得其他先進國家,諸如德國、比利時與瑞士都要一步步展開廢核行動。 臺灣已是全世界核能發電密度最高的國家,記得以前參觀核能發電時,他們說,全台只要兩坐核能發電廠就能提供全臺用電量,那為何還要蓋核三甚至核四?以前的說法是,部分能源拿去做核能研究,那現在的說法呢?用電量愈來愈高?有高到是1980年代的三倍嗎? 過去舊國民黨政府最讓人討厭的是,為了發展經濟,不顧歷史古蹟、恣意破壞環境,讓我們記憶中的美好一一的消失,現在人民意識起,懂得維護這些美好,珍惜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反核,是一種宣示,宣示我們對這塊土地的愛。 我是人,我反核。 如果你跟我一樣愛這塊土地,不論你會不會上街頭,請從自己做起,多關一盞燈,少開一個電源;多看點書,少看電視;少吹冷氣,多吹電扇;如果你有時間,請把家裡的電源盡可能的關了,上街頭,用家裡的黑暗,上街頭,宣示我們愛臺灣、反核的決心。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