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昨夜.關於珠峰
2008/05/09 21:38:46瀏覽2881|回應2|推薦13

昨夜.關於珠峰

◤紀錄片「Everest」

昨夜,在bk家看了一部紀錄片「Everest」,這部片子是美國的登山製片家David Breashears於1996年製作拍攝的,他組織了一支登珠峰的隊伍,運用IMAX的攝影技術詳實地記錄他們攀登珠峰的過程,試圖為這座世界最高峰留下最壯麗逼真的影像。

他的目的顯然達到了,在八千八百公尺以上的高峰上,當環景的影像帶出這世界最高屋脊的眾多八千公尺以上的山頭時,那一刻的感動,你會明顯感受到這裡為什麼會被稱為是眾神的國度了,尤其是回想三位登頂者一路所歷經的艱難,以及那明淨壯麗的藍天、雪崖、冰川……對珠峰,更是只有敬畏,以及無盡的感動。

片子的安排也極富戲劇性,三位登頂者,一位是剛新婚的美國登山家Peter,他帶著才結婚7天權充基地營指揮官的妻子,把這趟可能是生離死別看的珠峰山旅視為他們的蜜月旅行;一位則是長相甜美的西班牙籍的女子攀岩好手,她將挑戰成為西班牙首位登上珠峰的女性;最後一位,話題性更足,他是五十餘年前首登珠峰的雪巴人Tensing Norgay的兒子Jamling Norgay,他將接續他父親曾走過的路,再次踏上他父親,也是他自小,魂牽夢縈的山頭。

為了加強故事及話題性,登頂的人選顯然做了安排,希望以此營造些許劇情效果,可誰知,這些人為刻意的舖排,還遠不及現實一次無情的災難那樣的揪緊人心──1996年5月,珠峰發生了史上最大的山難,共有9名登山客在登頂後,因不及撤退而喪生在山上,而那時,也在基地營猶豫著要不要上山的拍攝小組,恰巧地記錄了這珠峰登山史上最悲慘的一刻。


◤Robert Hall

影片記錄了有名的登山家Robert Hall生命的最後。他那次帶領著商業團(有錢,保證上珠峰的豪華團)上珠峰,不專業的團員不聽從他的勸告,至遲在午後兩點前一定要下撤(即使珠峰就在眼前,時間過了就一定要放棄),卻遲至下午三點(一說甚至是四點以後)後才登頂下撤,延誤了時間,天氣產生了變化,他為了救後面的團員而身埋於暴風雪裡……

後來,在基地營的Peter收到了他微弱的音聲,雖然透過無線電不斷的鼓勵他,但終究起不了任何作用……因為外頭的風雪仍未止歇,而他的位置距離Peter所在的基地營又還有兩天的路程,又況且Robert Hall已將近陷入昏迷,幾乎已聽不到好友Peter,幾乎是哭喊著在對他說話……

最後,透過連結,他們用無線電接上了他遠在紐西蘭的妻子,他們才結婚不久,而且他的妻子還懷著七個月的身孕(也因此這次未陪同他一起上山,否則,他們通常是同行的伴侶),他們透過無線電交談著,共同為這個尚未出生,Robert也見不到面的女兒命了名,然後,他的音聲越來越低:

I love you. Sleep well, my sweetheart. Please don't worry too much。

直到聲音,終為風雪所掩埋……

我很想知道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刻,躺在自己最愛的山的懷抱裡,實際上,(山)也是奪去自己生命的劊子手,Robert Hall是幸福無悔呢?還是不甘而悲憤呢?又特別是那一刻耳邊還傳來遠處生命中最親最愛的人的音聲,還有那位自己第一胎,又終見不了面的親生骨肉,對山,還能無怨嗎?Robert Hall先生,那一刻,你是怎麼看待這一切的,你在想什麼呢?

莫自使眼枯,收汝縱橫淚,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那一刻,我想起了杜甫的這四句詩,眼淚早不爭氣的掉了下來。


◤美涼談珠峰

那夜,後來,我們去拜訪了偉忠哥與美涼,美涼曾攀登過珠峰,所以我們又聊起了珠峰……

我問她,為何那次沒有登頂呢?是身體有狀況,所以放棄了嗎?

她說,不是,純粹就是感覺不對,爬山有時就是會有些莫名的感覺,那次就是感覺不能上,所以就選擇不上(她已經上到7千多公尺的基地營,最後一段才選擇放棄)。

我想,這種感覺也有些「經驗」的成份吧!因為過去經驗的某些觸動,讓你的心裡產生些特別的直覺,甚至可能連自己都說不出所以然來。

像「Everest」的Peter,那次與他們同時在基地營等候登頂的還有另外三個團(其中一團是高明和帶領的台灣團),他們在五月初旬都選擇上山了,可是Peter觀察山頭的飛碟雲,覺得風勢仍大,所以就選擇不動,可是當他看到其他人都走了(其中還包含像Robert這樣的大行家),也疑惑自己是否錯過最佳的上山時機,但他的直覺還是叫他再等一等……

發生大山難後,Peter面臨是否要撤退下山,他無法做決定,他選擇請人在山下的喇嘛廟,讓喇嘛請示神佛來決定是否要繼續上山,而神佛給了他正面的答案,於是,他做了決定,遲至五月下旬才登頂,結果論,他們選擇的恰是當年最好登頂的時候。

在山上,類似美涼這種莫名的感覺許多人都有過,我自己在山上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不知不覺,面對山,漸漸就會學得更加謙卑,對所謂的冥冥之中也會多少有點相信……

我想Peter的請示神佛,不一定代表他迷信,或許和他在與山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曾感知自己的渺小,或甚至也和山有過心靈上的交流(或許他也和我一樣,有時會請山神喝啤酒哩),所以,出發前,才會傾聽一下神佛(山)的意見吧!

「要不要讓人上,決定的是山。」那位甜美的西班牙女孩兒,在大山難後,紅著眼眶,對著鏡頭,也如是說。

第二天早晨,我們在偉忠哥和美涼位於宜蘭鄉間的家泡茶聊天時,又談起了珠峰,美涼說這幾年她再攀登珠峰的機緣很多(有些還提供全額的贊助),但是她卻提不起興趣,我問她為何?她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她說:

我覺得爬珠峰對我來說是種朝拜,我朝拜過了,就夠了,沒必要再去了……

果然是被山呵護浸淫過的,話裡的那份豁達,也非常的「珠峰」!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853612

 回應文章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 to Thin Air
2010/06/15 12:23
讀了Jon Krakauer 的 In To Thin Air, 可以窺此災難全貌. 裡頭, 對於高銘和有詳細介紹與嚴正指責!




阿棟(stonejung) 於 2010-06-15 13:25 回覆:
謝謝。這本書台灣商務有出中文版,我已看了中文版了。

謝國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高銘和
2008/05/10 03:40
高銘和那年也在珠峰上,後來幸運活了下來.美國作家強.克拉庫爾寫了一本書"巔峰",翔實紀錄當年珠峰慘劇了來龍去脈.
阿棟(stonejung) 於 2008-05-10 08:23 回覆:

謝謝小安安

那年的山難,後來引起很大的反響,高銘和的事,後來也聽過許多意見、、、

但這篇關於珠峰,實際上最讓我感動的是Robert Hall生命即將消逝那一刻的種種,似乎觸動了我生命底蘊的什麼、、、

和偉忠哥、美涼那晚是第一次見面談話,由於剛看完了片子(一肚子山的問題),再加上她攀登的珠峰北坡路線,我也曾到過那裡的基地營,所以就履履談及了珠峰,長了不少見識、、、

那一夜,關於珠峰,談的、看的,雖是珠峰,但更多是碰觸心裡的事、、、

珠峰,是個令人感難再三的地方,像美涼說的,親近祂,就像是在完成某種朝拜的儀式,過程中,會有些難以言說的洗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