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行道!
2010/01/05 09:10:02瀏覽592|回應0|推薦1

若稍加注意 學習的機會到處都是!

台中市中區也就是沒落的舊市區
大同國小自由路上的人行道似乎正在進行著大工程
這人行道為什麼要翻修呢?

是因為前一陣子的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雨 造成市區嚴重淹水?
讓我們胡自強市長想到市區地面均沒有涵水的功能

過去 水泥化的城市
讓大水無處宣洩滲透的錯誤規劃
近年來環保概念成熟下
台中市

真的有計畫要將人行道做成可以滲透雨水的鋪面而大興土木嗎?

事實是我想得太美好了!

那天在學校門口看見對面的大同國小怪手正在挖開那原本就好好的人行道
看著黃土地都跑出來了
心想這塊土地終於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
這新的人行道讓我有許多的幻想
接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
這工程的步驟也越來越奇怪
先是開挖 接著把地整平壓實
接著呢?
又把密不透氣的混凝土澆灌上去
我都可以聽到土地在喊救命的聲音了
差點想去舉牌抗議
這工程
這樣大費周章 是何苦來哉呢?

這樣又讓人不禁想到又是要消化預算提高執行率!

沒錯啦!

這種施工方式或許這個人行道或許可以維持個50年,但有必要嗎?

承包廠商或許這方面的素養不足!

但是相關的政府官員應該要有遠見啊!


或許胡市長可以參考德國人對人行道的施工作法

德國的人行步道並非以水泥砌成,而是採傳統的方法,保留黃土沙地為地基,整平後以人工將每塊約六公分見方打的石塊,使用類似鐵錘的工具敲入沙地,一塊塊地嵌入並固定之。筆者曾經見過德國工人蹲跪在地施工的情形,相較於台灣動輒使用水泥的頻繁程度,在德國人行道施工卻絲毫不用水泥,地面依然平整堅固,遇有需翻修或地下水道施工時,只需鬆動土縫,將石塊一一撬開,完工後再原樣嵌合,十分環保,而且下雨時,水分可以直接沿縫隙滲入土地,不失為雨水的理想排水管道之一。

德國是眾所皆知的先進國家,在鋪設人行步道時,卻採古法,保留黃土沙地為地基,以嵌合方式,使石塊與土地緊密相依,不但節省大量的水泥原料,又令雨水有疏通管道,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原載於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日中國時報論壇)

當然這種方法或許不符合台灣特性
但是以現在的方法 其時加以改良 還是可以做到人行道滲水入大地的情況
比如在澆灌水泥時在上面多流幾個圓孔,表面組合磚採用甚水性佳的材質,應該也是可以ㄚ!

不然城市中了熱島效應是永遠沒完沒了的


這篇文章原本四月就要直接寫給市長信箱的
但是先前的兩封都完全沒有回信 石沉大海
不曉得 市長是不是太忙了
還是這些問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小問題?
讓人心灰意冷!

所以我決定還是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 自己抱怨抱怨就好了

這個講究環保綠化的年代
市容工程在重建的過程中 是應該多加入一些相關的概念

這樣一切會更美好 

延伸閱讀
西雅圖的排水道設計也不錯

http://blog.yam.com/kueihsienl/article/2622895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2juxxuux&aid=365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