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 林和春 設備自動化 打造茶業新願景
2017/01/12 05:26:23瀏覽918|回應0|推薦0

「十大神農獎」在台灣有農業奧斯卡之稱,在頒獎典禮上筆者(夫子) 觀察到新的現象,今年 (2017) 獲獎的10位神農與12位模範農民,年齡普遍下降,年齡在45歲以下的「青農」,超過一半有13位之多,最年輕的得獎者是31歲,青年從農漸成趨勢。筆者(夫子) 好友「林和春」2017年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第三代茶農,幼年留學日本,成年後回國任職電子產業。這位科技新貴,不捨日漸高齡的父親,因為堅持自然農法,繼續汗水勞苦於茶園管理及製茶工序,主動辭去令人稱羨的工作,全心投入茶廠工作,繼續堅持自然農法的無毒茶園種植,並引進新的茶園管理概念。林和春以其日本留學背景,運用長生製茶廠長期茶葉外銷日本與日商合作的經驗,吸收日本茶園管理知識,深刻體會台灣茶葉生產環境的改變,隨著人力成本的高漲及採茶阿嬤的高齡化與後繼無人,茶產業缺工問題將日益嚴重,台灣的茶園管理必須要跟日本一樣全面進入機械化,才能提升生產效率解決問題。2014年8月林和春從日本引進全台灣第一部新式全自動茶葉採收機,並改變種植生產模式,降低人力需求提昇工作效能,讓工作可以事半功倍。IMG_8635.jpg -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林和春 2017/01/10

[2017年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
日期:2017/01/10 14:00 - 15:30
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五樓大禮堂 (台北市南海路37號)

開場表演:
台南市仁德農會長者帶來的舞蹈表演,歡樂人生甘蜜甜。

簡子愛舞蹈社,現代舞表演。

行政院長林全在致詞中表示,台灣早期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成功推行,讓台灣農民擁有自己的田地,也激發出強大的生產力,但也造成農地過於零碎,現今要導入機械化耕作模式遭受困難,產量到達瓶頸就無法再突破,如何釋放農地結合代耕是政府目前努力的目標之一。再者目前農村人口老年化,年輕人多往都市發展,留在農村從事生產者多年事已高,農業缺工問題日益嚴重,因此鼓勵青年從農,而且是專業農,並非兼業農,推展特色農業及附加價值,提高農業收入,更是刻不容緩。
許多農民反映希望可以開放農業移工,院長強調開放外國勞力將是最不得已的作法,現階段會先建立平台進行研究,尋求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徹底改善農業勞動環境,透過農業機械的幫忙,降低勞力需求,提昇現有的競爭力與農業價值。
在農業災害復原方面,政府目前透過設施模組化 (例如:種植棚架),讓設施可以大量生產,農民申請建造,時間也能縮短,都有助於農業發展。
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從源頭輔導農民安全用藥並增加抽驗次數,並透過生產履歷農產品驗證,讓民眾瞭解食物的來源,將農場源頭的生產、製造、加工到賣場的資訊完全透明化,為消費者把關食材安全。

「十大神農獎」在台灣有農業奧斯卡之稱,在頒獎典禮上筆者(夫子) 觀察到新的現象,今年獲獎的10位神農與12位模範農民,年齡普遍下降,年齡在45歲以下的「青農」,超過一半有13位之多,最年輕的得獎者是31歲,青年從農漸成趨勢。

[10位神農獎得主及其產品]
林和春 - 設備自動化 打造茶業新願景 (照片:左)
鄧國權 - 英雄十年磨一劍 礪得美人茶飄香 (照片:右)

蔡宜修 - 種菜如育子 靠國民蔬菜高麗菜闖天下 (照片:左)
周俊吉 - 從辦公室走入田間 打造科技化農畜農場 (照片:右)

方政倫 - 建築夢想莊園 阿里山上的咖啡實驗家 (照片:左)
林篤毅 - 堅持專業的新鮮滋味 烏魚子職人 (照片:右)

何秉洋 - 異鄉崛起 鳳梨青農的奇幻飄流 (照片:左)
歐陵合 - 養鴨王的金牌功夫 成就高品質好蛋(照片:右)

曾國旗 - 稻農之子低碳革命 鋪出一片金黃稻穗(照片:左)
陳添麒 - 生命力與作物齊發 峰迴路轉的薑黃伯人生(照片:右)

[模範農民]
蘇順基、游明俊、羅弘奇、張建豐、蕭永仁、陳俊吉、謝明樹、楊景翔、黃勝裕、黃盛增、林岳昌、林旺山等12位。

[林和春 - 設備自動化 打造茶業新願景]
林和春,2017年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第三代茶農,幼年留學日本,成年後回國任職電子產業。這位科技新貴,不捨日漸高齡的父親,因為堅持自然農法,繼續汗水勞苦於茶園管理及製茶工序,主動辭去令人稱羨的工作,全心投入茶廠工作,繼續堅持自然農法的無毒茶園種植,並引進新的茶園管理概念。
IMG_8465.jpg -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林和春 2017/01/10

林和春以其日本留學背景,運用長生製茶廠長期茶葉外銷日本與日商合作的經驗,吸收日本茶園管理知識,深刻體會台灣茶葉生產環境的改變,隨著人力成本的高漲及採茶阿嬤的高齡化與後繼無人,茶產業缺工問題將日益嚴重,台灣的茶園管理必須要跟日本一樣全面進入機械化,才能提升生產效率解決問題。
85656772.jpg -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林和春 2017/01/10

1980年間,台灣茶園管理及茶葉製作,曾有一波農業機械進化,那時茶農透過農會及茶改場的輔導及補助,導入各類小型農業機械,如中耕機 (茶農稱為小牛)、手持式修剪機、烘茶機、捻茶機、揉茶機、乾燥機等,大幅改善工作環境及生產效率。但隨著工商社會發展,農業人口流向都市,青年從農減少,農業人口開始老化,老茶農體力衰退,茶園幫手找尋困難的情況日益嚴重,茶園管理缺工的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4年8月林和春從日本引進全台灣第一部新式全自動茶葉採收機,並改變種植生產模式,降低人力需求提昇工作效能,讓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台灣早期盛行泡功夫茶,高山茶蔚為風潮,將消費市場推向精緻化,產地往高海拔移動,平地茶園因為種植與人工成本的提高,售價無法在國際上競爭外銷中斷,本國市場胃納又不夠,紛紛休耕養地,甚或轉為倉儲工廠用地。近年來手搖杯茶飲市場大幅擴大,茶葉需求量與日俱增,在本土茶葉價格高,產量又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業者紛紛由中國與越南進口低價茶葉,除無法控管品質外,更讓台灣茶業雪上加霜。

近年來政府研議引進農業外勞,來解決農業缺工之問題,但目前國內主要外勞來源為印尼、越南、菲律賓與泰國,隨著這些國家本國經濟成長,內部勞力需求大幅增加,不久的將來這些國家的勞工將留家鄉就業,未來台灣缺工問題將會更為嚴重。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的臨邦日本,因為導入乘坐式採茶機械,進行茶園管理及採收作業,並逐年淘汰不適合機械化的茶園,早在2001年1人就可管理0.94公頃茶園,現在更提升到2.2公頃,其中以鹿兒島推動得最為成功,現在平均1人管理可高達 4.3公頃茶園。

乘坐式採茶機採收茶況

林和春表示,農業缺工的核心問題在沒人願意做農,青年人普遍認為農業太累、環境太髒、收入不穩定或偏低、工作時間長、要面對天災劇變,寧願投入朝九晚五工時固定、工作環境乾淨明亮、待遇穩定、有固定休假日的工廠或服務業。唯有透過機械化來改善農業從業人員的勞動環境,降低工時,提高收入,才能吸引年青人投入農業生產,形成生力軍。否則當這些勞動輸出國家,當地的農業開始邁入大規模機械化後,台灣的農業將會更加困難。

林和春目前不僅已將自家的茶園的採茶、種茶、中耕、施肥等茶園工作全面機械化,還透過代耕的方式與其他茶農合作,推展機械化管理的優勢,希望能為台灣茶業的缺工問題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茶葉採收.jpg -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林和春 2017/01/10

長生製茶廠 - 林和春 (2017年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
IMG_8537-1.jpg - 2017年第30屆全國10大神農獎,林和春 2017/01/10
電話:0919966113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忠義路一段1043巷42弄257號
長生製茶廠官網:http://goo.gl/xBYzeK
長生製茶廠 FaceBook 粉絲頁,歡迎按讚加入: https://goo.gl/62Xs3n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加入好友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