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0/10/21 09:00:17瀏覽558|回應0|推薦0 | |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四面群山環繞的寶山部落是台灣原生山茶的故鄉,近年來透過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產業輔導,推動寶山部落的茶席業者推出創新遊程,包括:寶山拿普原生茶有機茶園、二集團撒米拿、藤枝馬里山咖啡。這三家茶園主人各有其專精的茶款,綠茶、青茶 (輕發酵的烏龍茶) 或紅茶,各領風騷、各執牛耳,也在自家的茶園搭配主題,營造獨特氛圍的「部落野趣茶席」,透過茶藝及茶食的分享,山巒雲霧間雲淡風輕,敘說布農祭典故事,讓訪客了解部落文化,悠閒享受一趟回歸初心的旅程。 [什麼是原生山茶?跟一般的茶有什麼不同?這裡從頭說起,一次明瞭] 茶樹若是透過有性繁殖培育 (異花授粉),利用種子播種所得到的苗種,無論在生長習性、產量或製茶品質,都與父母本不同,也會受到風土環境的在地化適應變遷影響。因此,目前台灣各地茶園種植的茶樹小苗均使用無性繁殖方法,來保持母樹之優良性狀,並使全園之生育狀況一致,以利管理與生產。 以「台茶十二號 - 金萱」為例,父系為「硬枝紅心」+母系為「台農8號」,樹型較大,葉子肥厚鮮嫩,色澤翠綠光澤,採摘期長,能抗枝枯病。製作出來的茶乾,可泡出一股濃濃的天然「奶香」,香氣獨特、而且茶湯有著美麗的金黃色,適合製成包種茶、烏龍茶、紅茶等茶葉品項。 茶乾 (製好的茶) 若以兒茶素氧化程度做為品項分類,則可分為輕發酵的綠茶、不同發酵程度的包種茶、烏龍茶、東方美人等,以及完全發酵的紅茶。 台灣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原生山茶樹? 有的,但品種少且只有12種,根據調查僅分布於南投、嘉義、高雄及台東等縣市的海拔山區,而位於東部的原生山茶樹又與西部品種不同。 台灣的學者根據外部型態 (子房、幼芽皆無茸毛) 及遺傳分子的證據 (DNA分析),證明台灣的原生山茶樹為大葉喬木種,與台灣目前普遍種植的兩種傳統茶類作物:小葉種茶樹 (Camellia sinensis) 與阿薩姆茶 (Camellia assamica) 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界線,甚至足以提升為「種」的分類位階,因此以 Camellia formosensis 作為原生山茶樹的學名,之後則沿用《台灣植物誌》中所使用的「台灣山茶」為中文名稱。 (資訊來源:【茶知錄】瑰寶或遺「株」? 台灣原生山茶的百年探索) [高雄市桃源區寶山里,台灣原生山茶的故鄉] 寶山原生山茶,採自然農法栽種,不噴灑農藥、不施化學肥料,依時序採茶,讓茶樹有生養休息的時間,豐富的生態環境,竟也吸引小綠葉蟬在此繁殖,讓寶山原生山茶韻存一股甜美的蜜香。 小綠葉蟬,茶葉蜜香的最大功臣,牠將刺吸器插入茶葉的嫩芽部位,吸取維管束組織中的汁液 (丹寧),會使茶葉停止生長,發生青黃不接的褐紅色斑,茶芽及葉緣會呈現萎縮捲曲的現象,如果嚴重甚至會造成脫落。茶農說這被小綠葉蟬叮過的芽葉,因受害部位呈黃竭色,狀如火燙,就叫 「著炎」或稱 「著涎」。 [寶山拿普原生茶有機茶園 布農族打耳祭 部落野趣茶席] 布農族打耳祭,布農族男子個個善於打獵,每年農閒時舉行打耳祭,以肯定善於狩獵的男子在村中的地位,祈求獵獲豐富,家族興旺,並教導小朋友學習狩獵。族人將鹿耳掛在祭場的樹枝上,所有男孩都必須參加射擊,年幼的男孩由大人教導及代射。 寶山拿普原生茶有機茶園,部落野趣茶席,三石灶起炭烹茶,以茶代酒報戰功。 報戰功又稱頌功宴,是布農族男子公開展現自已能力的場合,報戰功時,由有聲望者引領,由男性大聲公開打獵成績和獵敵首的成就,每次說喊出一句榮譽戰功,其他人會跟著呼應複誦一句表示確有此事,直到所有人都報完戰功才歡呼結束,當中若有人造假或說謊,當場會被毆打羞辱趕出現場,並且這個羞辱將伴隨其一生。 石頭椅子畫上了布農族板曆的圖紋,在台灣的原住民中,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因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布農族板曆,記錄布農族一年小米的耕作及狩獵日程。板曆上每種符號都有其特殊意義的存在,因而布農族成為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擁有自己文字的族群。 優良的生態環境,一張蜘蛛大網,大大小小的蜘蛛,細細一數竟然有 17隻,一旁成群紫斑蝶漫天飛舞,舞動的翅膀在陽光照射下,亮出紫色幻光,令人讚歎! 植物搥染DIY,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以膠帶固定在棉布背面,再用石頭或槌頭敲擊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完成自己的作品,此起彼落的敲擊聲中,棉布逐漸出現顏色及圖案,超療癒的。(照片左下:筆者(夫子) 創作中的作品) 南瓜糕、茶凍配紅茶,畫龍點睛的讓遊客循序漸進,從清香充滿蜜味的冷泡青茶、喉韻十足的熱泡青茶,到濃厚的熱紅茶,完整喝到拿普有機茶園生產的「原生茶」與「喬木紅茶」。 地址:高雄市桃源區寶山段383-1號 (荖濃溪林道 9.6K處) [撒米拿 Savil 櫻花 部落野趣茶席] 10月中旬雖非櫻花花期,但曾姐在茶席上擺上秋海棠花,並以秋海棠花做成茶凍,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曾姐的寶山原生山茶是以綠茶呈現,條索狀的茶葉,色翠纖細捲曲,白毫顯露清澈明亮。 茶湯入口無一般綠茶的澀口及麻舌,清香的甜水,口舌生津,喉韻無窮,茶師傅在走水時間及殺菁火候的操作上,掌握得十分精準。 曾姐為了協助族人找回寶山社區的傳統與認同,舉辦布農族嬰兒祭,藉由祭典復舊及石菖蒲在儀式中的應用,傳承布農族的傳統文化。 布農族的嬰兒祭,布農語另有一說為戴項鍊祭,一年舉行一次,大約在七、八月份月圓的時候舉行,月盈之時,也象徵小孩愈長愈好。過去一年內出生的嬰兒的父母,將會各別舉行酒宴,邀宴全部落的人。小孩的父母要預先釀酒,在此祭日宰豬及準備其他食物,並邀請母方家人款宴。在這一天部落族人,可以由一家吃到另一家沾沾喜氣,而部落的族人也得以利用這個時候聯絡感情。 嬰兒祭的這一天,長者向天神祝禱,父母會給嬰兒掛上用苧麻纖維、無患子種子、石菖蒲樹根、箭竹編織而成的項鍊,父親用手指頭點沾小米酒潑灑小孩,祈望他長大不生病,母親則將石菖蒲樹根用力嚼碎,抹於孩子頭上,驅除一切邪惡的精靈,並藉此儀式預防小孩遭鬼靈陰打。 二集團的市集廣場是寶山六條步道的交會點,每條步道皆有不同長度與難度,頗受登山、健行愛好者的喜歡,尤其頭前山 (又稱頭剪山,標高1528公尺) 登山步道,有一三等三角點更是熱門路線。登山前跟曾姐預定好布農族獵人便當,便當內容有小米粽、地瓜、南瓜、煎魚及一瓶紅肉李醋飲,登山需要的熱量及水份都能獲得完整的補充,起登時就可在市集廣場領取,非常方便。 茶席與布農族獵人便當預約:曾春桂 (撒米拿 Savil) 寶山社區發展協會,FB 搜尋 [寶山部落] [藤枝馬里山咖啡農場 布農族天籟古謠吟唱 部落野趣茶席] 頭前山‧馬里山咖啡步道,由二集團市集廣場出發,終點藤枝馬里山咖啡農場,中途可銜接頭前山登山步道,全長約 800公尺,沿途有蒼鬱高聳的柳杉林,順著步道指標緩步向上,雲霧繚繞間,有詩意般的朦朧,宛若仙境。 藤枝馬里山咖啡農場主人林彩娥表示,這條步道是父親年輕時前往林地工作,或前往頭前山獵場的山徑,多年來她不忍心步道荒蕪,都會定期加以整裡與修復,登山客與健行客都會在下山前,經由此步道來馬里山咖啡,喝茶、喝咖啡,稍作休息再繼續行程。 農場主人彩娥姐,最自豪的是她們家茶園裡的「蒔茶」與眾不同。所謂的蒔茶,簡單的說就是直接用茶種子種植於土壤,生根發芽自然生長的茶樹,又稱實生苗茶樹。馬里山茶園的原生山茶樹,是由彩娥姐的父親年輕時,自台東帶來的台東原生山茶樹種子種植的,已有百年歷史。從細長的葉片特徵,就能看出與寶山其他茶園的原生山茶樹的圓盾形葉子,在品種上的不同。 彩娥姐的「蒔茶」以全發酵方式製作成紅茶,捲曲條索狀的茶葉,色澤明亮帶有輕淡的花蜜香。 彩娥姐以大碗泡茶,茶葉在熱水中慢慢舒展,迷人的琥珀色茶湯由淺變濃,香氣氤氳,茶香中隱藏著淡淡的蜜香,茶湯以茶杓瓢起入杯,展現樸實、雅趣的品茶風味。 因為是第一次品嚐彩娥姐來自台東品種的原生山茶,筆者(夫子) 特別好奇,也特別細心去感受茶湯味道,細察是否與寶山品種有所不同?嗯!果然不同,茶湯入喉後,除了因小綠葉蟬叮咬留下的蜜香外,還會有類似杏仁的香氣存留在口腔,真的很不一樣。 喝過紅茶,彩娥姐前去茶園摘取茶樹上的嫩葉,說要泡一種很特別的「嬰兒茶」給團員們嚐鮮。彩娥姐表示她茶園的原生山茶有二個品腫,用嫩芽的顏色來區,分為紅心與白心二種,紅心的嫩芽比較能泡出味道。 首先;彩娥姐先將已清洗過的嫩芽放入茶壺,並沖入滿滿的滾水,說是清洗殺菌,但筆者(夫子) 我馬上心領神會,喔!就是做茶步驟的「殺菁」,能使茶葉葉片變軟,也能去除茶葉不良的菁味。 浸泡一會,倒掉洗茶水,再次沖入滾水,再浸泡一會,「嬰兒茶」完成。這「嬰兒茶」風味非常特別,色淡如水的茶湯入口後,會有種獨特的蕈菇味。 好茶搭好茶食,一旁彩娥姐的哥哥正忙著用三石灶煮小米飯,三石灶是布農族傳統烹煮設施,三石灶就是布農族人的廚房,有豐收富足的意涵。煮小米飯不簡單,要不停的翻攪,把鍋巴鏟起混入飯中,否則會燒焦,煮一大鍋小米飯需要耗費二小時。 小米飯沒味道,布農傳統吃法是加紅糖或豬油拌著吃,各憑喜好各有擁護者。 彩娥姐的 「部落野趣茶席」布農族文化體驗,以天籟古謠吟唱為主軸,其間穿插布農族神話故事的講說,有射太陽的神話故事與布農族板曆的圖紋介紹,生動有趣。 布農族,天籟古謠吟唱。 咖啡是熱帶植物,最怕寒霜的侵害,不過由彩娥姐父親所種的阿拉比卡 (Arabica) 咖啡樹,經過長期的馴化,長得特別高壯,已適應藤枝的寒冷,所生成的咖啡豆非常大顆,做出的咖啡香氣也與眾不同,獲得許多咖啡行家的好評,因為成長環境及氣候條件的不同,產期也與其他咖啡產區不同,為每年的十二月至隔年五月。 藤枝馬里山咖啡農場 地址:高雄市桃源區寶山里7鄰84-2號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