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4 19:55:03瀏覽488|回應0|推薦0 | |
摘要: 貧富差距加速拉大,民眾有「共識」,政府官員卻「無感」。為何政府和民眾,對貧富差距的看法毫無交集? 「天下」這篇文章以「稅賦資料」取代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重新衡量貧富差距。 為什麼用繳稅資料 取代家庭收支調查 繳稅資料才能反映高所得狀況。 長期以來,研究所得分配的官方數據是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其表現方式為五等分或十等分的倍數比。問題是,家庭收支調查並不易反映高所得者的實際狀況,因為1.5萬戶左右的抽樣家戶很難觸及高所得者。 以稅賦資料統計,台灣所得前5%家庭,收入佔全體31%。 以家庭收支調查,台灣所得前5%家庭,收入佔全體13%。 原因探討 1. 十年來,所得稅結構中,來自受薪階級的「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始終超過一半,來自股市和房地產交易的稅收比例卻不到一%。 「一般沒有資本的上班族,不論如何打拚,幾個人有辦法讓自己的收入,二十幾年內暴增六十八倍?又或者,你我投資報酬率都有二○%,但你有一千萬,我只有十 萬元,誰比較有機會?」冠昱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方文寶直言,在資本大量流入土地交易下,形成一般人難以跨越的門檻,也讓台灣愈來愈走向由資本大小決定收 入多寡的極端不公社會。 2. 企業主將人力資源視為成本,不願投資台灣人才,嘗試產業升級,造成薪資結構僵化,也拉大了貧富差距。 3. 炒股炒房的潛在獲利和風險、稅務負擔,遠優於開創新事業、或投資研發,導致經濟缺乏發展。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