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6 14:58:41瀏覽862|回應0|推薦3 | |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30 期 譯文者:尹人傑
印象中的巴黎人該是什麼樣的呢?優閒的走進咖啡館,點杯拿鐵,翻開卡繆(Albert Camus)的《異鄉人》,然後隨手點起一根高盧牌(Gauloises)香菸?但此情此景很快就會成為歷史,原因是法國也跟上了歐洲的禁菸列車。 從今年 吸菸相關疾病 年奪走歐盟五十萬人命 除了法國之外,丹麥、挪威、瑞士、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國也都制定了公共場所禁菸條例。禁菸令有鬆有緊,但各國國會及政府以公權力支持反菸運動,無非是以健康因素為最大考量。法國每年因菸害致死的案例約有六萬六千件,就在法國禁菸令生效當日,《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JPH)刊出了一份彙整全球研究報告:辦公室若有過多二手菸,非吸菸者得肺癌的風險將提高一倍。事實上,歐盟二十七國每年有五十幾萬人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醫療成本高達上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五千五百億元),但歐盟各國每年從菸品徵收到的稅收不過區區一百四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四百億元)。 然而,明知吸菸可能害己害人,可是癮君子還是相信生命就該浪費在吞雲吐霧的美好裡。因此,歐洲各國的反菸運動一路上挫折不斷。以蘇格蘭為例,其吸菸人口其實只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菸草公司撒錢做公關、遊說,服務業者擔心禁令會流失客人,當地的反菸運動曾遭遇重重阻力,比方蘇格蘭反菸暨健康行動組織(ASH)執行長摩爾(Maureen Moore)為推動禁菸,曾不只一次接到死亡威脅。 但摩爾用十二年的時間爭取到醫界和名人的支持,以道德信念說服了內閣閣員及議會代表,最後等到了蘇格蘭相對嚴格的禁菸規定: 有趣的是,原本最積極反禁菸的菸草公司、酒吧老闆,最後發現禁菸帶來的實際損失完全不同於當初想像。 酒吧禁菸因禍得福 親子上門,打掃變輕鬆 菸草公司的業績雖然一開始掉了很多,但不久後又慢慢回升,與禁菸令實施前相比,銷售額只小跌幾個百分點。癮君子的菸還是照買,人也照上酒吧,在酒吧嘴裡沒菸可抽,點的啤酒和下酒菜反而增加,真的非抽口菸解癮時,頂多抓根菸往外移動便是。愛丁堡的酒吧店主表示,由於室內空氣品質改善,有害物質含量減少八六%,店內服務人員的健康情況明顯改善,而且還多了以前無法想像的新顧客,比方說現在可能有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上門消費,這在過去,幾乎不可能發生。而且顧客不抽菸,店家打烊時也就不用再清理煙灰缸、撿滿地亂丟的菸蒂,省事又省錢。 眼見歐洲各國的反菸活動成效卓著,德國也在今年搭上了這股風潮。若說德國反菸阻力大,其實未必,但德國的反菸運動進展相對落後,與其邦聯政治組織結構有關。今年春季,德國十六邦達成公共場所禁菸協議,其實還頗出乎外界意料之外。細究德國的禁菸規定,還是充滿了妥協色彩,例如餐飲場所原則禁止,但各邦邦政府可自行決定例外規定,譬如開放店家在內部設置吸菸區,或規定藍領階級常前往消費的小型酒吧不受禁令約束。 不管如何,今年 比利時菸須附警示圖片 罹癌、爛牙照上菸品包裝 可是癮君子被趕上街頭吸菸,雖然可以保護非吸菸人口免受香菸危害,但種種不方便,仍舊無法強化吸菸者的戒菸意願。於是比利時去年十二月宣布,所有新生產的菸品外包裝必須附上警示圖片,未附警示圖片的舊包裝菸品必須於六個月緩衝期內售完,也就是今年六月起,比利時境內所賣菸品外包裝不只加註吸菸有礙健康的警語,買菸人打開外包裝之前一定會先看到上面印著的警示圖片:罹癌患者患部照片、灰黃爛牙特寫照片。 比利時是歐洲第一個下達此一命令的國家,不過政策的概念發想源自加拿大,同時也是歐盟執委會健康暨消費者保護執委拜恩(David Byrne),在二○○四年發起反菸活動時的部分主張。 其他歐洲國家是否也會跟進採取更積極的反菸措施,目前尚無法預料。不過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歐洲反菸行動明顯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癮君子到歐洲旅遊時可得注意當地的禁菸規定,否則遭人白眼事小,不幸收到鉅額罰單,好好的一趟歐洲行當場就會由彩色變黑白。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