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0 09:21:58瀏覽21999|回應1|推薦15 | |
在D600的Kit鏡AF-S 28-300mm f/3.5-4.5G ED VR上市之前,常常令人糾結難以抉擇的是三支鏡頭:AF-S 24-70mm F2.8 G ED、AF-S 24-120mm f/4G ED VRII以及28-300mm。 但其實28-300mm是全能型的旅遊鏡,跟24-70mm、24-120mm還有24-85mm這幾支標準變焦鏡是不同定位和用途的。若不論經濟實惠的24-85mm,真正難以取捨的應該是24-70mm和24-120mm。 28mm 而28-300mm則是完全不同用途的鏡頭,它可說是幾年前造成轟動的18-200mm的全幅版,同樣10+倍變焦,同樣有漂亮的色彩表現,功能與外觀特徵如出一轍,不過扎實度明顯提升。但最大的差異在於,18-200mm的望遠端畫質明顯下降,可以說150mm以上有和沒有差不多,拍200mm跟拍150mm回家插補放大,看起來也沒多大差別。 300mm 28-300mm則不同,從28到300mm端都有水準以上的優秀表現,中央都很銳利,尤其28mm和300mm端是這支鏡頭表現最佳的焦段,反而100mm左右周邊的畫質比較軟,不過這種拍人像的焦段一般不會把主體擺到太旁邊,周邊軟一點沒什麼影響。當然28-300mm的銳度還是比不上大三元的等級,要縮一到兩級光圈才有最佳的畫質,而且光圈比較小,景深沒那麼淺,散景沒那麼漂亮,沒有N鍍膜也比較產生耀光。不過如果沒有中過大三元的毒,它的畫質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總而言之,如果你像我一樣,攝影主要是生活和旅遊的紀錄,先求有再求好,那麼28-300是很適合常相左右的鏡頭。如果你追求最好的畫質,拍得不完美的照片一率刪掉從不遲疑,那麼這一支鏡頭恐怕不適合你。
亞洲最大遊輪海洋航行者號首次來到基隆,拍照留念一下。這是28mm拍到的範圍。 28-300mm的300mm端可以拉到這樣的大小。 1:1放大。因為沒腳架ISO開到800,不是很銳利,但衣服花紋細節還看得出來。 300mm目送離港,已經開出外港去了。 若是120mm只能拍到這個大小。不然,就要再多帶一支70-300mmVR。 而平常出遊時在枝頭的花... 低處的植物... 或建築物的高處細節,也要用望遠端才拍得到。 需要長焦造成的空間壓縮感,才能讓離散的香菇燈排隊,而拍出脫隊的趣味。 當然上面這些題材若事先準備充分,是有時間可以換長鏡頭來拍的,不過生活或旅遊中總有許多不在計畫中的事。 像在水池邊突然看到烏龜浮上來游泳,不能靠近只能用300m端來拉。 裁切一下還是很好用的。 或者看到小小的蜻蜓,又不能驚動到牠,還是用300mm端來拍! 1:1放大細節還算不錯的呀! 跟頂級鏡頭相比,28-300mm的對焦不快,但還是打得到飛行中的蜻蜓。這是大約110mm的焦段拍的。 細節也還可以。我不是專業打鳥打蟲的,旅遊時臨時遇到水邊的蜻蜓,隨手按幾張成功率也還不錯。 300mm用來抓拍人物,也很容易有淺景深,而且不會干擾被攝者而比較自然。 若是安排好的攝影行程,可以攜帶足夠的裝備,也可以從容地慢慢拍。
這是用D200拍的,整個花叢跟50元硬幣差不多大。 1:1放大,一朵花的實際大小直徑還不到半公分。 這也是用D200拍的。 D200是一千萬像素的APS相機,D600的DX格式裁切也是一千萬像素,如果用D600拍出來的1:1也會跟這張一樣大,而D800的1:1還會更大! 這張是用300mm端隨手拍的台北101,網路上101的照片很多,但從遠處拍101頂端的不多。我從松山文創園區拍101頂端,直線距離將近一公里,陰天手持加上長距離空氣干擾,銳度和對比都不理想。 塔尖的1:1放大。鏡頭邊緣的畫質明顯下降,機身自動調整對比的結果,影像顆粒也變粗了,但至少看得到尖端的圓球和避雷針,還有其下的機房,以及投射燈的安排。 有時候當我們看著照片,才發現拍照當時在現場沒有注意,或是沒有機會細細欣賞的小細節,D800和28-300mmVR的搭配,著實讓我看見了更多細節,也多了許多的樂趣。28-300mm就是能隨心所欲的鏡頭,拍完廣角全景,馬上就能用望遠端捕捉重要的特寫,然後趕上同行者的腳步。甚至它還是旅途中好用的望遠鏡,可以讓你看到下一個路口的標示,也可以看到馬路對面的站牌路線;拍一下放大看,讓大家少走許多冤枉路。 其實28-300mmVR能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許多鏡頭能做得更好,但沒有其他的鏡頭可以每一件事都做到。 帶著這支鏡頭,就能隨手拍出這些照片~~在稍縱即逝的機會消失之前。
首先28-300mm的廣角端28mm,比較沒有廣角的Fu,一般情況生活旅遊也算夠用,但如果遇到不夠廣的時候就是拍不下來,只能在構圖上取捨。而我的解決方式是搭配一支20mm/F2.8D的定焦鏡,輕便又不貴,大光圈且對焦距離短。20mm比24mm更廣,當拍攝主體太大太廣,而28mm塞不進去的時候換上這顆,不但很有廣角的氣勢,也避免主體太靠近周邊變型嚴重畫質下降的狀況。 這是20mm/F2.8D在雨中拍的金針花。 若是常拍室內景觀建築,預算充足,又不怕體積重量的負擔,則建議畫質極佳的16-35mm f/4G VR,在室內VR比大光圈更實用。 28-300mmVR有個高倍變焦鏡常有的通病,就是近距離的焦段縮水,十米內蠻明顯的,愈近縮水愈嚴重,距離愈遠則愈接近300mm,無限遠就是300mm。這可以看作是光路在鏡筒中折疊造成的角度差異,在構圖上其實只要往前挪一小步就能補回不足的焦段,但若是無法再靠近就沒輒了。70-300mmVR則沒有這個問題,望遠端就是扎實的300mm。但70-300mmVR最近對焦要1.5米,對於1.5米內的目標來說,28-300mmVR反而能拍,而且拍得更大。 基隆中正公園"普渡慈航",300mm拍攝並裁切。 原圖,從港口對岸拍的,直線距離超過1.5公里。 28-300mm的開放光圈畫質沒有像24-70mm和24-120mm維持得那麼好,銳度和對比都稍微下降,在明亮的場景下容易出現輝光,像輕微的柔焦。但其實一般情況下並不明顯,在室內環境沒什麼影響,戶外若追求細節與銳度,則要縮一到兩級光圈。 28-300mm的變形控制不佳,但其實24-120mm也一樣,NIKON新一代的鏡頭變型都比較嚴重,因為數位時代變形修正相對容易,D600和D800都內建變形修正功能。不過可能由於變焦鏡各焦段變形狀況複雜,28-300mm的廣角端在機身修正後仍看得出桶狀變形,但一般使用不易察覺,如有需要也可以後製再矯正。相對而言。20mm/F2.8D的定焦鏡經過機身修正後幾乎看不出變形。 28-300mm開放光圈的邊角失光也蠻明顯的,D600和D800也都內建修正功能,還能調整修正量。不過現在似乎比較少人在意暗角的問題,甚至有人喜歡後製加上"LOMO"風。 變形和暗角的問題24-120mm也有,不過28-300mm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周邊的色散比較嚴重,1:1放大時會很明顯。不過這也容易在後製轉檔時消除,PS和LR都很容易處理。我都用免費的NIKON ViewNX 2做簡單調整和轉檔,將減少縱向色差選為自動,就能簡單解決鏡頭色散的問題。上面101的尖端已經是鏡頭最邊緣了,也看不出色散的情形。 還有28-300mm抗耀光不是那麼好,散景也比較不好看,拍照時稍微注意一下,也不必太苛求了。 以上是我個人實際使用的小小心得,與各位分享,也請不吝指教!
2012-10-07發表於Mobile01 Nikon單眼相機版,2012-10-08置頂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