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香港經驗來解讀馬總統的認同三段論
2011/07/19 17:26:31瀏覽1017|回應3|推薦3

從香港經驗來解讀馬總統的認同三段論(2011/07/19)
  我們究竟是那一國人?認同(identity)本身即是一個很難用三言兩語所能表達與解決的議題。最近,馬總統在臉書上發表:「血統上,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身份上,我認同台灣,為台灣打拚,我是台灣人」;「國籍上,我是中華民國國民,而我也是中華民國總統」。依照馬英九總統的認同三段論來看:即包含了三根支柱:「文化中華」、「政治台灣」、「經濟中國」,以及一個核心:法律上認同「中華民國」。其中,法理地位上的「中華民國」更是此認同三段論的重要企圖與憑藉所在。
  2012年後你要當那國人呢?不妨來看看香港的經驗。據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來看「回歸祖國後」的港人認同變化,2006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佔22.4%、中國的香港人佔24.3%、香港的中國人20.1%、中國人佔31.8%、其他則計1.3%;然而到了2010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佔35.5%、中國的香港人佔27.6%、香港的中國人佔13.8%、中國人佔21.1%、其他則有1.9%。
  其中,不同的體現之處在於:其一、自己只能「唯一認同」是香港人;其二、雖具中國法理基礎,但「拒絕自己是中國人」;其三、不接受中國制度而「絕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其四、由於地理或國籍的關係「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其五、十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為中國人才是自己的真正身分。值得注意的是,五年間:港人對自我認同產生了極端折裂現象:「泛中國人認同」約達34.9%,下降了23.2%,而「泛香港人認同」則約計63.1%,上升了16.4%。
  對照香港經驗來看馬總統臉書的三段論,可以解讀:提出包含了中國大陸(中國)、台澎金馬(台灣),以及外蒙古的「中華民國」,係企圖不偏離既有泛藍選民、拉攏淺綠的台灣意識、爭取深綠台獨的一張「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而維持現狀」的圖像描繪。亦即,這是企圖避免台灣陷入這個「泛台灣人認同」與「泛中國人認同」的對決局面下,所提出「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論述。這或可能是一套不僅能夠跳脫現階段爭議,而且能夠描繪出一幅面面俱到的國家認同圖像,具吸引且值得各政治光譜上選民支持的務實且期待的一個包容性論述?
                    

註:本圖係由網路蒐尋。
------------------------------------------------------------------------------------------
解讀蔡英文的「我是台灣人」【聯合報╱社論】2011.07.21
  「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這句話不但意謂「馬英九不是台灣人」,而且意謂「他們不是台灣人」;亦即,支持馬就不是「台灣人」。一手區隔馬蔡,一手撕裂社會。

  那麼,馬英九是什麼人呢?依綠營的政治邏輯,由馬英九是外省人,進一步將馬英九推向他是中國人,再進一步更將他推往根本就是中共的同路人。從語境的營造言,將馬英九隱指為不是台灣人,其實只是「中國豬滾回去」的化妝版;在這樣的邏輯下,馬英九是「外來政權」、「終極統一」、「傾中賣台」,所以馬英九不是台灣人,進而將他打成與對岸一樣的「中國人」。因而,在綠營的某些政治操作中,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可以相互代換,所以打國民黨就等於打中共;甚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可相互代換,所以反中華民國就等於反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於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性」已經幾乎不存在(這主要是北京造成的),所以「中國人」在台灣的身分認同也站不住腳(這也主要是北京造成的);因而,當台獨將台灣的族群鬥爭建構在「台灣人/中國人」的對立之上,在台灣若被指為「中國人」,就成了與對岸一樣的「中國人」。而「台灣人」亦不再只是與「外省人」對稱(這只是族群議題),而是與「中國人」對稱(這就升高為國家認同問題)。所以,在民進黨今日的語境中,所謂的「台灣人」,就是將中華民國視為「外來政權」,將馬英九視為「區長」,將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視為「中國人」;因此,反台獨就是反台灣,反台獨就是不愛台灣,反台獨就不是台灣人……,這些,皆是蔡英文那句「我是台灣人」的潛台詞。

  然而,此一論述若要成立,須先確立「台獨是救台灣與愛台灣的方案」;但經歷解嚴後二十餘年來的內外衝擊激盪,台獨已成歷史泡沫。民進黨及蔡英文現在只是想用「我是台灣人」來煽動台獨的幻覺,與撕裂社會,但已再無能力明目張膽地鼓動台獨;否則,蔡英文就應當直截了當地說:「我是台獨,我是蔡英文!」

  這正是這齣政治鬧劇的可悲可痛處。在對岸中國人的「陸客」漸將成為台灣「第六大族群」的今日(次於外配),如果蔡英文不是在操作台獨的幻覺,何必回頭玩弄「我是台灣人」的台獨老梗?而既然要回頭玩弄「我是台灣人」的老梗,更何不乾脆使用民進黨常聞的開場白「咱台灣國的鄉親父老」,而旗幟鮮明地主張台獨?

  這是民進黨的一貫困境,玩弄台獨,卻又不敢明白主張台獨;不幸的是,蔡英文今日仍陷此種自欺欺人的困境之中。蔡英文反對九二共識、反對ECFA、反對「政治性採購」,皆是建立在台獨的政經邏輯之上,但她畢竟絕無可能公開聲言主張台獨。所以,蔡英文仍未走出「玩弄台獨,不敢台獨」的宿命,既如此,她所謂的Taiwan Next怎堪設想?

  蔡英文三年前剛接民進黨主席時,很明顯地曾想奮力擺脫此一噩運。她在二○○九年三月發表〈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專文指出:「有些人無意的(我相信是無意的)把『本土』窄化成一種排他性的觀念;這種窄化的本土詮釋……跟我們團結成生命共同體的需要是矛盾的。」現在,蔡英文要如何面對這支「我是台灣人」的廣告,竟然是如此「有意地」玩弄此種窄化又排他的觀念。

  民進黨不可再自說自話地將「台灣人」據為私用,台獨亦無可能將「台灣人」據為私用,蔡英文更何德何能將「台灣人」據為私用。台獨已是「只能亂台、不能救台」的方案,因此亦絕非「愛台灣」的方案;所以,不要再用「中華民國/台灣國」來分裂國家,也不要再用「我是台灣人/你不是台灣人」來撕裂台灣。

  如果真要用「愛台灣」「救台灣」來區別誰才是「台灣人」的話,其實,若以馬英九的國憲認同及兩岸政策,與蔡英文的相比較,何者更配稱作「台灣人」,誠可付諸公評。

  蔡英文未說出「我是台獨,我是蔡英文」的潛台詞,連偷偷小聲說出也沒有。民進黨,何必還要搬弄「鬧台獨,卻不敢台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7/19 22:40

馬總統上任以來,力求社會平靜祥和,一貫如此。

不同地區是不同的時空。香港從殖民地的環境轉換到一國兩制,尚有他的適應期和適應中的改革和期望的改變。所以他的民調變化並不宜取作參考以比臺灣作猜測啊!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表象
2011/07/19 21:31

這些都是表象而已,沒有人深刻地去瞭解這些數字的背景是甚麼。

就像民調說女性比較支持馬英九,大家都說 "因為老馬是師奶殺手" 的淺薄話一樣,其實是因為女性較男性更注重的是誠實與安定。

香港民調數字反映的是經濟環境,這是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一個政府能解決的,用這個數字背景來看這個民調,顯得別有用心。台灣的經濟也是一樣,景氣復甦,中高齡還是失業,這是結構型的失業。要是拿這個來檢驗政府施政,就不太適合了 (要追溯到一個世代以前的教育及產業政策)。


W&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面面俱到即是面面不俱到
2011/07/19 21:03
我覺得台灣的認同問題,是因為台灣獨特的歷史情境,228與白色恐怖,使得中國人與台灣人認同之間,具有某種程度文化上,經濟上,與政治上的隔闔與敵意。而這種隔闔與敵意卻在政客的操弄下,變成選舉時對立,類似球賽上的比賽氣氛,只是一種輸贏的快感。
無論平時相處多麼融洽,一到選舉,就自動分成藍綠陣營,彼此爭辯,成為投票機器。

而台灣認同問題,因此成為一種非此即彼的道德標準。所以真正要解決台灣的認同問題,不是用不同的詮釋去證明自己是什麼人,而又是什麼人。而是要學會尊重彼此的認同,並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可以讓不同認同的人都可以驕傲的地方。

這個目標就是:我是台灣人,我希望獨立的國家,就是現在台灣這個樣子。我是中國人,我希望統一的中國,就是現在台灣這個樣子。

尊重彼此的認同,一起為這個地方努力。而不是講些繞來繞去,含糊其詞的話。這種面面俱到,其實反而模糊了問題,面面不俱到。


百年歲月彈指輕 千古何處覓高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