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國信用卡市場之過去、現在及未來展望
2006/07/03 00:01:20瀏覽1993|回應0|推薦1

壹、前 言

我國信用卡市場自82年全面開放以來,發展至今不過10餘年,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信用卡市場之一。綜觀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隨市場競爭與功能的不斷提升,信用卡從傳統的支付工具到現在附加多重服務及功能,已深入一般社會大眾的生活,成為台灣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故其未來發展實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同時,在我國競爭激烈的金融環境下,發展消費金融業務幾已成為各銀行一致的目標,其中擴展信用卡業務又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此亦是造成我國信用卡市場蓬勃發展之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下將概述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歷程、現行市場概況,彙整近來主管機關對信用卡業務所作之各項規範,最後並探討我國信用卡市場未來之可能發展。

貳、我國信用卡市場之概況

(一)發展歷程

1.民國60年代

民國63年,中國信託率先發行國內第一張信用卡,當時由於特約商店過少,加以消費習慣保守,不易接受「先消費,後付款」之交易形態,故不論是主管機關或一般民眾,對信用卡多抱持謹慎之態度,信用卡業務拓展十分困難。此外,當時銀行之主要業務就是存、放款,不看重單筆金額甚少之信用卡,故跟進發行信用卡者,都是信託投資公司,各發卡機構發卡量均不多。

2.民國70年代

到了民國70年代,隨著持卡人數及特約商店數目逐漸增加,銀行業者也開始注意到信用卡業務之重要,73年6月,「聯合簽帳卡」正式發行後,多家銀行先後加入發卡行列,77年9月,「聯合簽帳卡」更名為「聯合信用卡」。隨後,由於台灣經濟強勁起飛,幣值大幅升值,加上開放出國觀光,購買力大增,為加強消費便利性,不僅財政部廢除「一人一卡」之限制,聯合信用卡中心亦於民國78年與VISA國際組織合作推出「VISA國際信用卡」,花旗銀行正式進入我國信用卡市場,美國運通銀行亦發行「美國運通台幣卡」,至此,我國信用卡業務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3.民國80年代

鑑於經濟快速發展及消費能力快速增加,民國82年6月,財政部發布「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全面開放信用卡市場,冀藉良性競爭以普及信用卡之使用,並提高信用卡品質。因之,80年以後,「萬事達卡」、「大來卡」、「JCB卡」相繼發行,加以聯合信用卡中心逐步實施處理系統電腦化,加入發卡行列之銀行業逐漸增多,信用卡之功能亦逐漸多元化,我國信用卡市場開始蓬勃發展。

但真正使台灣信用卡市場出現快速成長的因素應是從80年底新銀行之開始設立。當時新銀行為與原有的大型行庫競爭,多以消費金融與大型行庫區隔市場,信用卡業務乃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進入百家爭鳴的時期。新銀行透過大量的廣告,積極拓展信用卡業務,市場地位快速崛起,使原有之市場龍頭—花旗銀行倍感威脅。民國85年,花旗銀行為鞏固當時之市場領導地位,花費10多億元的廣告費,推出「前進澳門」活動,使花旗成為我國第一家發卡量破百萬的發卡行。

民國87年,台灣信用卡市場掀起玩偶贈品熱,隨後,以百貨公司為主的聯名卡隨之登場,在贈品刺激下,發卡量快速推升,使我國信用卡發卡數正式突破1千萬張。

民國80年代末期,信用卡市場開始展開金卡免年費大戰,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幾乎所有本國銀行均加入免年費之戰場,連原本堅持仍收年費之外商發卡機構,亦不得被迫跟進採取金卡全面免年費。

4.民國90年代

民國91年,信用卡免年費之戰場延伸到白金卡市場,而此亦推升我國白金卡數急速增加,使台灣成為亞太區白金卡成長最為快速之地區。

近幾年信用卡市場比較明顯的改變,在於各發卡機構所提供之信用卡基本服務逐漸出現區隔化,有的銀行逐漸取消或減少信用卡各項優惠,但亦有銀行反向加碼;此外,各項發卡機構競爭重點逐漸由以往之衝刺卡量,轉變為實質提升簽帳金額、刺激信用卡之其他相關附屬業務及各項低利率之價格戰。

(二)發卡機構

截至93年9月底止,共有39家本國銀行、6家信用卡公司、5家外商銀行、2家信用合作社及1家信託投資公司共53家發卡機構在台發行信用卡。在4,231萬張流通卡數中,39家本國銀行之流通卡數即達3,605萬張,市佔率85.22%;其次外商銀行總計414萬,佔有9.79%;信用卡公司以205萬張佔有4.85%的市場;信用合作社及信託投資公司則僅有6.2萬張流通卡數,佔有率僅0.15%。

(三)發卡級別

1.普卡、金卡逐漸式微

信用卡依等級分普卡、金卡、白金卡、頂級卡,目前各級別信用卡均已在台灣出現。90年以前,我國信用卡市場以普卡及金卡為主,白金卡限於要交年費,故原先國內發行白金卡的銀行僅少數幾家,且發卡數相當少;惟白金卡開始免年費之後,信用卡市場快速出現變化:92年金卡及普卡之發卡出現成長停滯,92年金卡僅成長30萬張,93第一季甚至出現10%之衰退。

2.白金卡市場快速崛起

自91年起,富邦銀行拉開白金卡免年費大戰,接著終身免年費、不斷創新高之旅行平安險、全球機場貴賓室、國際機場不限天數、次數全年免費停車、機場免費接送免費服務等附加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促使白金卡開始出現爆炸性成長,使白金卡成為信用卡市場之發展重點,台灣近幾年係全球白金卡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萬事達卡組織2004上半年報告即稱台灣是帶動亞太地區白金卡發卡大幅成長之火車頭。

在卡數方面,以VISA白金卡為例,91年初,VISA白金卡在台發卡數僅10萬張,92年底激增至338萬張,至93年8月底,達456萬張,較去年同期再擴增94%;另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之統計,今年前8月萬事達卡新增發卡量中,有31.72%是白金卡。與亞太地區比較,92年台灣VISA白金卡發卡數佔亞太地區之75%,而該比重在今年6月底再提升至77%,不僅是亞太地區最高,亦居世界第3名,僅次於美國之2,000萬張、英國之900萬張。

在消費金額方面,台灣白金卡佔消費金額之比重快速擴增。以VISA白金卡為例,91年白金卡佔消費之比重僅6%,93年8月底已快速擴增至37%,886萬張VISA金卡之消費金額尚小於338萬張白金卡;Msater白金卡亦有同樣情形:92年萬事達白金卡佔消費金額比重為28%,93年前8月,佔15%之白金卡客戶消費金額比重擴增至38%,比去年同期成長了78%,台灣白金卡消費成長量居亞太區第一。

3.頂級卡問世

白金卡免年費及大量發卡之結果,原本的稀有性及尊貴感大幅降低,因而不預設消費額度,鎖定金字塔頂端人口1%之更頂級卡片緊接著出現。91年國內銀行業者和VISA國際組織合作,針對年收入300萬以上的頂級人士,在台推出亞洲地區第一張「無限卡」;另外,萬士達卡國際組織亦繼香港之後,在台灣發行亞洲地區第二張「世界卡」。而頂級卡在台灣推出不到1年,即有業者開始免年費,惟因成本過高,目前頂級卡只有5家銀行發卡,尚未造成跟進熱潮,加以白金卡因銀行競發而陷入浮濫化,發卡組織為了避免頂級信用卡最後淪於白金卡的下場,更審慎評估頂級卡之合作發卡行,因此,使頂級卡市場免於惡性競爭之局面。

預估頂級卡在台灣約有10萬張之市場胃納量,萬事達世界卡92年底發卡近千張,2004年3月底,Visa無限卡流通卡數已接近1萬張,3個月內成長20%。

(四)發卡種類

信用卡可分為一般信用卡、聯名卡、認同卡、商務卡,茲將目前台灣市場之信用卡種類概述如下:

1.一般信用卡(1)國內卡
一般信用卡又分為國內卡及國際卡,目前國內卡為「U卡」,僅可在國內之聯合信用卡中心特約商店中使用。其前身為「聯合信用卡」,係87年聯合信用卡中心為重塑形象改名而來。由於民國78年國際卡即已出現,其使用範圍相對較廣,故國內卡相形之下成長相當緩慢,幾乎已無新申請卡片,且流通卡數逐年衰退。93年5月底,國內卡發卡數185萬張,僅餘11萬張,僅佔全體信用卡卡數之2.4%,已非市場之主流。

(2)國際卡
目前我國之國際卡有威士卡(VISA卡)、萬事達卡(MASTER卡)、美國運通卡(AE CARD)、大來卡(DINERS CARD)、吉世美卡(JCB |CARD)、奇異卡等6種。依93年5月資料,其中威士卡市佔率56.5%,MASTER卡佔36.9%,JCB3.8%,運通卡2.3%,著重商務人士使用之大來卡以42萬張卡量佔0.56%,奇異卡則僅有41張。

國際卡近10年來幾乎均以30%以上之年成長率激增,目前國際卡7,393萬張,流通卡數3,928萬張,佔信用卡97.6%之市場,幾乎所有新發卡均是國際卡。

2.聯名卡

聯名卡係指發卡機構結合營利事業機構所共同發行的信用卡,一般申請該卡的消費者,除了享有信用卡的功能外,另外還可享有該企業所提供的優惠與服務,例如百貨公司、航空公司聯名卡等,皆屬從一般信用卡所延伸發展的聯名信用卡,台灣自民國81年開始即有發卡機構開始發行聯名卡。

以種類區分,目前台灣又以百貨公司聯名卡之發卡量最高(約佔60%),百貨公司聯名卡動輒百萬張以上,而有發行此類卡之機構,也居市場領先地位,且發卡量持續節節上升;其次,各式以女性為主要發卡對象之卡片,發卡量居次;保險業之聯名卡居其三。

根據統計,聯名卡之購買頻率和購買金額都較一般通路高出許多,據某銀行之調查,聯名卡發卡族群每月平均每卡消費金額約4,000元,相對於一般卡片的消費金額約多3040%,故積極尋找商譽、理念相符的企業結盟,拓展發卡量提昇信用卡市場佔有率並提高獲利,已成為各發卡機構一致的做法。

根據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統計,目前台灣地區約有400種以上的聯名卡,且種類正快速增加中;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在台灣92年之新增卡量,即有80%來自聯名卡專案,其中又以百貨公司、購物中心、3C賣場為發卡主流。

3.認同卡

認同卡是指發卡公司與非營利事業或公益團體所共同發行的信用卡,使用該卡消費時,發卡銀行會提撥手續費的一定比例,回饋給該機構作為回饋基金,代表持卡人對該團體的認同,目前以宗教認同卡較受歡迎。

4.商務卡

Visa國際組織2001年曾委託波士頓顧問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全球商務卡市場約有74兆美元之商機,其中包括69兆美元B2B商務支付之企業卡及5兆美元政府採購卡市場;而台灣地區商務卡的商機,預估至少應有11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商務卡較現金與匯款交易更能為企業節省成本、節省作業程序及增加內部控制,在企業財務透明化的趨勢下,商務卡市場將愈來愈大,商務卡在歐美企業商務支付上,已經愈來愈受到青睞。

(1)企業卡
企業卡多對一般民間企業發行,可依各持卡公司不同需要,彈性設計不同之產品服務,為公司控管支出、存錄交易資料;進而與航空公司、旅行社、飯店等信用卡簽約商價店進行議價工作,節省差旅成本;提供旅遊資訊與緊急協助服務等功能。

目前全球已發行250多萬張企業卡,我國第一張企業卡係由聯合信用卡中心於84年發行,惟過去企業習慣員工實付實銷,較不使用商務卡,在國內尚不普及,目前企業卡僅有14家發卡機構發行約2萬張。交易金額方面,93年上半年萬事達企業卡交易金額27.3億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69%,VISA亦預估明年交易金額可望由31億元提升至60億以上。由於商務卡詐欺或呆帳損失率低,且每筆消費金額約為普通卡的6倍,金卡的3倍,交易金額大,故今年已有多家大型發卡行將目標鎖定剛起步之企業卡市場,故今年企業卡市場可望急速增加。

(2)採購卡
採購卡屬於B2B的商務支付工具,全球第一張採購卡於1992年在美國發行,主要針動企業支付購買大量低單價的事務性用品及民生用品等雜支應運而生。企業利用採購卡,可減少公司文件處理及主管層層核准採購的程序,減少呆帳產生,協助企業管理事務性雜支開銷,減少人員舞弊的可能。

89年萬事達卡在台灣發行亞太區第一張商務採購卡,民國90年萬事達卡與台北市政府及台北銀行合作,推出第一件政府機構的採購卡,北、高、台南縣屏東縣等縣市政府,已經採用萬事達卡的採購卡,支付小額的採購案。目前除了1,000多張政府公部門採購人員持有的採購卡外,台灣大部分採購卡申請人都是外商機構。

(五)信用卡市場交易概況

1.發卡數量

自81年以來,我國信用卡發卡數量每年平均以3050%之速度快速成長,根據財政部之統計[1],截至93年5月份,台灣信用卡發卡數已達7,580萬張,惟因發卡總數係屬歷史存量,較無法反應真實之信用卡市場之變動,故自今年6月起,主管機關已不再發佈相關統計。

2.流通卡數

(1)發卡機構規模差距大

目前我國前3大發卡機構之流通卡數均在300萬卡以上,總市場佔有率達34%,其中前2大市佔率均在10%以上,惟流通卡數在40萬卡以下之發卡機構亦佔半數以上,顯見信用卡市場呈現兩極化發展,規模差距甚大。

(2)剪卡速度有加快跡象

在發卡數量不斷激增之同時,消費者剪卡之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觀察流通卡數之變化,其與發卡數之差距急速擴大。自81年以來,流通卡數年成長率約在3040%左右,但此均小於發卡數量成長率,且其佔發卡總數之比重不斷下降,93年5月底流通卡數3,940萬張,佔發卡總數之比重由81年之69%大幅降至52%,顯見市場競爭激烈,促使剪卡速度更甚於發卡速度之成長。

(3)流通卡數成長減緩

再觀察近年來流通卡數之成長速度,92年以來,與上年同月比,各月流通卡數之成長幅度呈現逐月下降之情形,92年1月流通卡數年成長率仍有30%,但今年9月已降至17%,顯現流通卡數之成長有明顯趨緩跡象。

3.有效卡數

(1)有效卡比率僅約5成

為反應信用卡真實之使用狀況,金管會於今年6月開始公佈有效卡數之統計。93年9月止4,230萬張流通卡數中,有效卡數僅2,380萬張,有效卡比率[2]僅56%;亦即在近6個月內,有高達1,850萬張卡完全無交易記錄,成為所謂的呆卡。9月份雖新增112萬張發卡數,但停卡數亦高達60萬張,甚至有18家發卡機構停卡張數大於新發卡張數。呆卡太多,已使發卡行營運成本不斷升高,營運效益下降,據分析,此部份侵蝕信用卡營收近6成。

(2)外商發卡機構有效卡比率相對較高

以93年9月資料分析,5家外商發卡銀行有4家有效卡比率在65%以上,總平均有效卡比率為68.61%;而本國39發卡銀行之平均有效卡比率為54.92%,遠小於外商銀行之平均。

此外,目前我國前3大家發卡銀行流通卡數均在300萬張以上,但有效卡比率平均僅58.73%。外商銀行中,流通卡數排名中,僅有花旗銀行以170萬張列名第7、荷蘭銀行100萬張排名第14,其餘3家流通卡數總數不過140萬張,但平均有效卡數比率多明顯高於我國大型發卡銀行。

分析外商機構有效卡數比率較高之原因,除其發卡態度較為審慎外,可能亦與其發卡策略有關;例如渣打銀行有效卡比率高達87%,應與其主攻代償業務,持卡人需以卡繳款,故能有效提高卡片使用率。

(六)信用卡之延伸業務

1.簽帳交易

(1)簽帳金額佔民間消費支出之比率漸增

發卡機構發行信用卡最主要的目的是藉由刷卡交易之簽帳金額賺取簽帳手續費,我國信用卡簽帳金額不僅以年成長率10%以上之速度擴增,其佔整體民間消費支出的比重亦逐年攀升,至93年9月底止已達18.6%,每月交易均約在1,000億左右,顯示民眾愈來愈習慣以信用卡作為日常支付工具。

(2)平均每筆簽帳金額下滑

就每筆簽帳金額[3]分析,受到流通卡數急速增加之稀釋,平均每筆每月簽帳金額自84年間之3,800元,一度在92年降至2,100元,惟在各發卡行全力衝刺提高刷卡金額之努力下,平均每筆簽帳金額正緩步回升中。93年5月份平均每筆簽帳金額2,442元,較之92年之低點約已回升15%左右。

2.循環信用

(1)循環信用餘額擴增

循環信用係除其支付功能外,最早開始附加在信用卡上之業務,其餘額不斷在攀升中,而該項業務亦為當前信用卡業務之主要收益來源。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之統計,自有統計數字之87年以來,循環信用餘額每年均以20%以上之速度成長,至93年9月底止,全體發卡機構之循環信用餘額達4,859億元,其中前3大流通卡行之餘額均在500億以上,市場佔有率共佔4成,市佔率5%以下之發卡行多達49家,顯見市場前3大流通卡行在循環信用市場具有絕對之市場優勢,與其他發卡行之差距相當大。

(2)平均每卡循環信用餘額

1、每卡循環信用餘額有回升跡象
自87年以來,平均每張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約在1000011000之間,92年間雖曾因卡數擴增之稀釋,金額落至1萬元以下,惟隨著銀行積極促銷循環信用業務,今年以來平均每張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逐漸增加,93年8月底止,平均金額達11,560元,屬近年來之高水準。

2、外商機構每卡餘額相對較高
若再觀察發卡機構之表現,外商發卡機構之表現平均較佳,在台5家發卡外商銀行平均每卡餘額均排在10名內,友邦信用卡公司更以平均每卡餘額51,769元居冠,本國39家發卡銀行僅有4家列名10名內,11家在10,000元以上,前3大循環餘額發卡行僅台新銀行列名第10。再較之流通卡數,顯見外商機構藉由控制發卡數量、推升循環信用之使用,創造實質之收益,績效較佳。

(3)循環利率逐漸差異化

近來各界頻頻討論循環利率是否過高之問題,目前國內53家發卡機構中,已有17家對持卡人採取差別利率定價,費用收取方式漸趨彈性,一般公告之年息僅是一般情形。有的是因卡別而有所不同,有的是依客戶貢獻度,有的是依照持卡人的工作別、有的是依照銀行內部風險控管及信用評等機制給予不同價碼。

3.預借現金

(1)預借現金餘額擴增,惟成長速度趨緩

為增加個人理財靈活度,民國82年聯合信用卡開始辦理開辦「國內預借現金」業務;83年VISA及萬事達國際組織亦開始跟進該項業務。

85年全年預借現金金額147億元,而今年前9月,預借現金金額即已成長至1,462億元,每月預借金額已達180億。不到10年,預借現金金額以年成長3070%之速度成長了近10倍。惟今年前9月預借現金金額較去年同期僅成長10%;預借現金佔總簽帳金額之比重由92年之17.9%降至16.2%,出現85年以來首度之下降。

(2)預借現金筆數開始出現負成長

在預借現金筆數方面,86年至91年成長率均在30%以上,但92年卻出現8.5%的負成長,93年前5月衰退幅度擴大至14.1%,預借現金市場似有出現降溫之跡象。此應與近2年來現金卡市場快速崛起,排擠部份預借現金市場有關。

4.餘額代償

銀行為搶食信用卡放款業務,推出所謂的「信用卡代償」,現在代償範圍已擴及現金卡、小額信貸等各式貸款。餘額代償多採階梯式利率,逐漸提高;此外,尚有手續費、帳戶管理費及信用保險費等其他費用。目前代償市場同業大約30家,無論零利率方案或其他包裝,其年利率大都介於11.5%至12%。

5.通信貸款

通信貸款僅針對發卡行信用卡卡友作推廣,持卡人僅需要以電話、傳真與銀行聯繫,銀行一旦核貸,就會把資金匯至客戶指定的指定金融機構同名帳戶。而貸款人每期應償還之本金會計入信用卡帳單,而有些業者針對此部份,僅要求持卡人繳交「最低應繳金額」,此部份金管會認為有信用擴張之虞,已要求業者停辦。

目前約有1半以上之發卡銀行辦理「通信貸款」業務。此項業務與預借現金相當類似,惟其費率相對較為優惠。

6.信用卡分期貸款

信用卡預借現金時,由於需要事先申請密碼,提領時每筆再收取100元至150元加計提領總額至少1%以上不等的手續費,由於其計算方式及手續繁複,故雖其實際利率算起來比循環信用利率還優惠,但實際動用率卻比循環信用還低。因此,發卡行開始改良傳統的預借現金模式,以「信用卡分期預借現金」的方式,提供持卡人更優惠的利率、減輕客戶負擔,而這就是近來信用卡市場快速崛起的「信用卡分期付款」。

由於信用卡分期貸款比循環信用、現金卡等利率更低,越來越多發卡行加入戰場,未來「不收利息、只收手續費」的信用卡貸款專案將會越來越盛行。目前53家發卡機構中辦理信用卡分期付款即有44家,為避免消費者信用過度擴張,及銀行代墊金額過高,導致銀行承受過大風險,銀行公會理監事會議決議,分期付款期數以36期為限,而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年。

(七)信用卡業務之逾放情形

1.逾期放款比率
台灣信用卡業務開始正式對外發佈逾放比率之數字係始自93年6月開始,93年6月份信用卡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4]之比率為2.48%,逾期六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之比率為1.05%;惟因金管局宣佈將於11月1日起實施「信用卡358分級管理措施」,以逾期六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比率作為監理發卡機構之工具,對逾放在3%以上之發卡機構,將採不同程度之監理。

在時間緊迫之壓力下,發卡銀行近4個月內大舉打消信用卡之陳年呆帳,累計4個月即打消121.76億元,一舉將整體逾期放款比率壓至0.62%,而逾期放款在3%以上之家數亦由16家大幅降至僅剩2家,顯見「358分級管理措施」已發揮其效果,迫使業者積極正視信用卡之風險管理。

參、信用卡業務之管理

目前我國規範信用卡機構經營管理之工具有以下3種:

1.「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
由財政部訂定,用以規範信用卡業務之經營範圍與經營準則。

2.定型化契約範本
係銀行公會奉財政部指示,召集學者專家、產官學代表共同研議,用以規範持卡人與發卡機構間之權利義務。

3.信用卡自律公約
係銀行公會信用卡業務委員會對信用卡機構之行為所作之規範,惟此對業者並無強制力。

在韓國發生消費金融危機後,為避免我國信用卡市場步上韓國之後塵,主管機關也開始關注國內信用卡之使用情形,主管機關為強化信用卡業務資訊之透明度,針對信用卡相關問題發佈了以下相關管理措施及規範,期許督促金融機構正視信用卡之風險,使信用卡市場發展更為健全。

1.信用卡業務會計須獨立

現行發卡機構多為金融業者兼營信用卡業務,損益及經營情形係統合計算,由於信用卡部門的會計若無法獨立出來,較不易察覺其經營行銷政策是否合理,效益亦無法充分反應,故獨立記帳實有其必要。

92年10月財政部修正「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規定93年10月7日起,金融機構兼營信用卡業務之會計應獨立,並依銀行公會所訂定之「信用卡會計制度範本」之會計處理準則處理相關帳務問題。透過會計獨立,經營者可真正了解信用卡之經營績效,不但可減少惡性競爭,同時也可作為信用卡部門之退場依據。

2.快速處理逾期帳款

新修訂之「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規定,有關備抵呆帳之提列,當期應繳最低付款金額超過指定繳款期限13個月者,應提列全部墊款金額2%之備抵呆帳;超過36個月者,應提列全部墊款金額50%之備抵呆帳;超過6個月者,應將全部墊款金額提列備抵呆帳,並於3個月內,將全部墊款金額轉銷為呆帳。

3.信用卡廣告加註警語

93年7月起,銀行局規定信用卡業者應於平面、媒體廣告、信用卡開卡文件及申請書中加註「謹慎理財、信用無價」或「謹慎理財、信用至上」之文字用語,提醒消費者重視自身信用。

4.強制業者揭露信用卡相關財、業務資訊

為提昇信用卡發卡機構資產品質透明度,發揮業者自律及市場制約機能,促進信用卡市場健全發展,自93年6月起,金管會在網站上按月公布各發卡機構之流通卡數、有效卡數、當月發卡數、當月停卡數、循環信用餘額、當月簽帳金額、當月預借現金金額、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佔應收帳款餘額之比率、逾期六個月以上帳款佔應收帳款餘額之比率、備抵呆帳提足率、當月轉銷呆帳金額、當年度累計轉銷呆帳金額等資訊,並規定發卡機構亦應於自行網站上按月揭露,希望提供民眾透明、公開的資訊,並借用市場力量驅使發卡機構強化管理,健全財務。

5.「358分級管理措施」

93年11月起,金管會對信用卡採取差異化監理原則,以6個月之逾期帳款比率為監理準則,逾期帳款在3%至5%之間者,金管會將發函發卡機構注意避免資產品質惡化,並限期改善;逾期帳款在5%至8%之間,金管會將予以糾正,並限3個月內改善;逾期帳款在8%以上者,一律暫停其信用卡業務。

肆、結 論

1.信用卡市場仍有拓展空間

目前台灣信用卡消費佔民間消費支出之比重僅約佔18%,與美國之30%、澳洲31%、香港28%、韓國51%相較,顯見我國信用卡市場開發之空間仍相當大。例如,從今年開始,政府已在6所學校試辦使用信用卡繳學費,希望爾後能逐漸擴大信用卡繳交學費的範圍;又如目前醫院全面開放以信用卡繳交醫療費用之家數屈指可數,此市場亦相當龐大,值得業者積極開發。

2.搶攻分眾市場

爾後信用卡之市場將逐漸由過去之「大眾市場」轉向「小眾市場」,行銷方式亦將由「大眾行銷」轉向「分眾行銷」,亦即把商品依據各種不同族群的需求切割出來,針對不同族群,提供最符合其需求的信用卡,因之,各式訴求不同之卡片或聯名卡將成為市場主流,這些卡片將無法像過去一樣,每張卡都有數10萬甚至上百萬張之發卡量,惟客戶忠誠度將隨之提高,因之,如何持續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之卡片,將成為業者在信用卡市場勝出之重要關鍵。

3.專業代工信用卡公司崛起

今年以來,安信信用卡順利與板信商銀及淡水一信發行聯名卡,簽下國內「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的信用卡代工合約,從卡片之設計、製造、發行後的帳務管理、客戶服務等,均由安信信用卡公司負責,安信信用卡公司成為「代理發卡行」(Agent Bank),此種商業模式創國內信用卡先例。

透過此種模式,小金融機構將發卡業務委外給專業機構,不必再擔心未達經濟規模而造成的虧損問題,使原來無法承作成本較高信用卡業務之小金融機構不僅得以可擁有所屬信用卡,利用既有通路及客戶推介信用卡,賺取推卡費,代理發卡行則可藉此擴增信用卡業務及市場佔有率,具備雙贏效益,預計爾後將有更多無能力獨立發卡之小型金融機構透過此種代工方式跟進發卡,帶動「大金融機構挾小金融機構出擊」的風潮,既有規模經濟效益之大型發卡行亦可積極朝向「代理發卡行」之業務發展。

4.信用卡業務將出現整合

由於現行對信用卡打銷呆帳時程已有明確規範,故將來小型或虧損之發卡行在時間壓力下,可能因而必須被迫退出市場。此外,由於預期銀行合併案將陸續出現,信用卡業務隨著銀行合併而進行整合將成為市場趨勢。

5.業者可積極拓展商務卡市場

目前我國商務卡市場規模仍相當小,業者涉入仍未深。我國中小企業家數甚多,發卡機構可積極為中小企業設計符合其需求之商務支付系統,亦將是未來之一大商機。

參考資料

1.蔡銘修,「百貨公司聯名卡持卡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2002年。
2.聯合信用卡中心92年年報。
3.萬事達卡國際組織、VISA國際組織網站。
4.金融業務統計輯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5.國民所得統計,主計處。
6.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
7.「台灣信用卡的使用情形與卡債」,VISA國際組織,2004年6月。
8.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報導。

[1]93年6月份之後金管會已不再公布發卡數之相關資料,改公布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依金管會之定義,所謂流通卡數係指發卡總數減停卡總數,且卡片狀況正常者;有效卡數係指最近六個月有消費紀錄之卡數。
[2]有效卡比率係指有效卡數佔流通卡數之比重。
[3]簽帳筆數之統計公佈至93年5月底止,6月起公佈之各銀行信用卡財、業務資訊已不再公布簽帳筆數。
[4]依定義,信用卡貸放餘額列為應收帳款科目。

*中國商銀企劃行銷處科長李俐俐。

出處:中國商銀月刊 93年11月號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33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