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9 12:13:06瀏覽11895|回應1|推薦41 | |
釣魚台爭端 Vs 蘇伊士運河 本來配合華府四月底涼爽的天氣,最適合聊一些風花雪月的言情逸事。特別是在櫻花盛開的首府地區,政府機關的參訪交流、院校學子的春假出遊、國會山莊的說客川流及智庫專家們的思想橫流。似乎大夥都看準了初春乍現的華府,是最美、最浪漫、最有人情味的地方。當然,在國會山莊的那一頭,通常也是最少火葯味的一段美好時光。各國大使館也利用櫻花盛開的陪襯,紛紛舉行各式不同名目的開春酒會與歡迎宴會,其中又以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的到任,最為風光。他幾乎搶盡了往年日本大使在櫻花季僅有的舞臺風釆。政治,在這樣一個風光明媚的首府,真是叫人又愛又怕受傷害。 從華府的中日外交舞臺之爭,延伸到中日釣魚台的主權爭端,其實東海的雄雄戰鼓從來不曾稍緩。好於凡事插手做主的美國夾雜其中,只怕好戲才剛開鑼。自從歐巴馬高調喊出「轉向亞洲」之後,其實美國在國內外的麻煩事就此有增無減,細數當下,內有國債減支、槍枝管制、移民社福與同志婚姻俢法等問題,讓美國社會更顯分裂。外有北韓少主失控、伊朗核武、敘國化武及從未降溫的釣魚島中日對恃。美國即使有三頭六臂,也難顧全域。同樣地,華府智庫即使聚集了全球最多的”金頭腦”,也難化解政治的現實與殘酷。
釣魚台爭端 上週在防衛新聞(Defense News)週刊中有一則喚醒美國政府,正視為中日釣魚台擦槍走火之後的因應作為。因為這場中日島嶼主權之爭若處理不善,足以撼動全球的政經板塊。 由於事關國家主權與共黨政權,在中國的這一方,可能因誤判而爆發意外的戰爭,因為中國有可能在民族主義推促的情緒下,冒險攻取這些島嶼。如果這種糟糕的想定發生了,美國屆時是否會真的履行美日安保條約的義務,積極採取軍事行動,將中國軍隊趕出釣魚島? 或者美國會屈於政治現實與經濟利益的自保而猶豫不決,甚至私下進行條件交換以安撫中國? 如果美國採取當初背棄台灣的手段,向日本政府施壓,那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對美國在安全和穩定方面的承諾,還剩下多少的信任? 美國如何擬妥說帖?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承諾經常發生跳票。如果在釣魚島之戰美國未能實踐自己對日本的盟約義務,這將會遭受日本、南韓、與東南亞國協們質疑 (台灣已經有慘痛的教訓了):迎合一個在危機爆發時不再有能力履行最低限度承諾,且逐漸衰落的超級大國,是否還能符合它們國家的最大利益? 美國國家防務與安全計畫顧問公司總裁保羅•加里亞(Paul Giarra)舉了一個很好的比喻明示美國政府,這可能是美國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在國內巨額債務、兩黨政治惡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創傷未消及恐怖份子困擾下的美國,終於意識到自己正在面臨1956年英國處理蘇伊士運河危機時的複雜局面,也考驗著美國如何兌現國際戰略承諾的能力。
蘇伊士運河危機 蘇伊士運河位於歐、亞、非三洲交叉口,貫通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東西方航程,是一條極具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道。對英國而言,該運河是連接英與印度等殖民地的關鍵樞紐,當年英人相信,只要蘇伊士運河暢通,就能保住英聯邦。50年前英帝國勢力依然強盛,在中東地區扮演老大哥,密謀一項三方軍事行動:默許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島,讓英法兩國藉機幹預,趁機佔領蘇伊士運河,推翻脆弱的埃及納舍(Nasser)政權。當時法國相信納舍總統支持阿爾及利亞的反抗軍,是法國政府眼中「恐怖分子」。英法兩國因未與美國協商,最後功虧一簣,美國斥責英法密謀行動,威脅出售美元儲備向英鎊施加壓力。蘇伊士運河危機成為歷史上一個轉捩點,自此大英帝國勢力全面崩潰、法國的北非殖民統治結束、以色列坐大、美國和前蘇聯坐享漁人之利,冷戰隨即展開。 以歷史為鑒,昨日的英國是否帶給今日的美國一些啟示? 美國是否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做一個只看得到自身利益的「華爾街英雄」,選擇一頭栽進戰爭的泥淖中,或是與中國密謀略取外交紅利? 如果戰端真的啟動,只怕台灣也難置身事外。 Reference: Wendell Minnick, ” Senkakus Could Be Undoing of Asia Pivot” DefenseNews, April 15, 2013. http://www..com/article/20130416/DEFREG03/304160012/Senkakus-Could-Undoing-Asia-Pivot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