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17 23:39:08瀏覽3451|回應3|推薦12 | |
<2013,全球貧富差距引爆年?> 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強力祭出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要來挽救日本經濟,而且連中期目標都訂好了,只要通貨膨脹率能控制在2%以下,日本中央銀行即可無限量供應鈔票。 這個政策是學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奇嗎?錯!剛好顛倒,美國是學日本於2001-2006年間,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時所實施的量化寬鬆和零利率政策。 美國學日本,日本再回頭學美國,而且一次比一次大膽激進,說明這個政策或許並沒有一般批評者所認為的---央行狂印鈔票會引發通貨膨脹的失控危機。 或許剛好顛倒,量化寬鬆才是挽救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帖救命仙丹。 我們試著來搞懂美、日兩國英明領導人的貨幣操作邏輯,再來評論QE政策的功過得失,或許可以更持平來看待這劑猛藥的結果。 QE政策推出的背景,其實都跟資產泡沫化有關。引發美國2008年金融風暴危機的導火線,跟日本1990年代陷入經濟停滯的根源相似,都是房地產泡沫化。 日本於1990年起房價崩盤,股價重挫,雙雙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增加,進而讓銀行透過放款來創造貨幣的功能轉趨遲滯。 銀行是經濟市場所需之貨幣的造血機,當銀行的活血功能不在,整個經濟市場就死氣沉沉。經濟停滯,市場消費心理再趨保守,讓企業產能過剩,民生物價下跌,通縮危機引爆了日本經濟冷凍了十年寒冬。 2001年,小泉純一郎終於啟動了兩道化冰劑。第一道是讓日本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從民間銀行手上買進長期公債,強迫銀行不准再把資金凍結在低風險公債上,而希望把熱錢打入銀行體系,強迫銀行進行風險性放款。 第二道是讓日本央行從民間銀行體系中吸收不良資產,透過買入資產擔保債券、商業股票等方式,讓日本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表變得乾淨許多,放款造血功能自然也生機勃發。 但日本人做事一向小心翼翼,花了五年摸著石頭過河,日本經濟一旦露出曙光後,2006年春天,量化寬鬆政策軋然而止。 但美國人有牛仔精神,看到日本經濟蕭條十年的殷鑑不遠,便於世紀金融海嘯發生後,啟動比日本更大膽且激進的破冰手段來量化寬鬆市場。 第一道大膽的破冰劑是:美國勇於放手讓美元貶值也要把熱錢打入銀行體系,以避免銀行去槓桿化過了頭,資金全都凍在長期公債的利率上,而不願意進行風險性較高的消費性貸款。 柏南奇沒說出口的秘密是---美國人若沒法跟銀行借錢消費,那經濟成長率怎麼上來呢?聯準會必須扭轉操作,降低長債利率,並拉高市場短期利率,好讓美國銀行可以發行現金卡給普羅大眾去買東西,不然市場通縮發生怎麼辦呢? 第二道激進破冰劑是:聯準會更積極且赤裸地承接銀行手上的高風險性資產,大量且直接地買入房屋抵押債券,讓美國全體納稅義務人共同承擔房價下跌後的房貸風險,也不要銀行死抱不良資產而奄奄一息。 柏南奇的作法不但比日本人激進,甚至果斷且一槍中的---既然問題出在銀行手上的毒蘋果,就直接由Fed一槍結果了它---多麼充滿美國牛仔精神啊!? 我不知道為何那麼多人要抨擊量化寬鬆政策,我倒覺得QE政策在日本人手上只是溫和的回魂丹,但到了美國人手裡,卻成了壯陽兼回春的不老仙丹,可以一口氣救活美國銀行,甚至讓民間消費活力增溫。 不過話說回來,我也不像投資市場上的那些專家一樣,一看到QE政策出爐就鼓掌歡迎,摩拳擦掌地等著擁抱股市、房市與新興市場貨幣,跟著全球央行做多市場的腳步來大賺一票。 我認為在當前全球成熟國家陷入通縮危機下的QE 政策,能挽救先進國家的金融問題,也或許能解決他們內需經濟的停滯問題,但卻會帶來新興市場無可避免的熱錢效應。 但我要點出的可不是全球可能失控的通膨,而是更要命的社會問題。不管是成熟國家或新興市場,QE政策無可避免都將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化的社會動盪問題。 如果QE政策是企圖以溫和通膨來扭轉先進國家之通縮問題的話,這個政策將導致全球有錢人更有錢:美國會因房地產溫和上揚而帶動富人更有錢;日本會因渡邊太太回國炒股而更賺錢;新興市場的高資產人士則會因熱錢湧入而更開心。 唯一倒楣的,都是全球不分國籍的中產階級:美國的勞動階級要靠信用貸款來刺激消費,負債更沉重;日本中產階級要忍受2%的通膨率,日子也難過;新興市場普羅大眾則要忍受美國以鄰為壑所造成的物價上揚,簡直可恨又可惡。 我的立場是---如果馬克思死而復生,應該會站起來像我一樣大喊:「QE政策是為有錢人服務的資本主義回魂丹,全球的中產階級站起來吧,打倒資本主義!打倒有錢人的剝削政策!」 但喊完之後呢?請繼續阿Q式地苟活吧,因為改變似乎是很難的!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