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1 13:55:20瀏覽4917|回應2|推薦8 | |
<經濟大蕭條危機在哪裡?---解讀全球金融風暴5> 全球爆發金融流動性危機,使得各國政府都在打空頭、抓禿鷹。但是,有一種愚蠢而外行的言論,卻明示或暗示性的充斥在報章雜誌,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對之發表一點反對意見,那就是:「經濟大蕭條似乎來了!」 天哪,金融大海嘯來了,已經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了,外行媒體再多加句:「布希政府就算救了金融市場,也挽回不了經濟衰退疑慮」、「百年來僅見的金融海嘯,將嚴重衝擊經濟市場」、「經濟成長趨緩疑慮未消,油價走跌」等等。 全球是否會重演上世紀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的經濟大蕭條呢?金融危機的下一張骨牌,是不是經濟危機呢? 我的老天爺,外行媒體也幫幫忙,別再搞這些無聊言論了。請先把「金融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如果危機是指『經濟衰退』的話),搞清楚來好不好? 在學理上,「經濟衰退」是指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連續兩季進入負成長,才能稱之為經濟衰退或經濟蕭條。否則,只是經濟成長趨緩而已,不是嗎? 假如GDP產值像蓋房子一樣的話,一個市場過去每年能多蓋兩層樓房(經濟成長率2%),而今年卻只能往上多蓋一樓(降為1%),這叫「經濟成長趨緩」,不是衰退。 假如我去年已經蓋到十樓了,但今年不增反減,要少掉一層樓,讓整個GDP大樓滑落到九樓,這衰退的1%,才叫做「經濟衰退」! 從這個標準來檢視,目前全球哪些地方發生經濟衰退現象呢?很抱歉,先講個結論,就是沒有美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九月初的最新報告,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上調為1.8%,是G7七大工業國家中表現最亮眼的地區,經濟表現穩得很哩。此外,美國第二季GDP受惠於出口增加,成長率高達3.3%,跌破一堆專家眼鏡。(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因為當時美元重貶,刺激出口嘛!) 全世界重要先進國家中,目前宣告入住「經濟衰退」重症病房的,只有丹麥一國,因為08年上半年已連續兩季負成長。而日本08年第二季呈現經濟負成長,也瀕臨危險邊緣;但OECD的觀察指出,日本今年全年經濟表現預估仍有1.2%,因為第四季有機會拉尾盤上來。 比較令人擔憂的,則是英國。一般預估,受到房價持續重挫影響,英國今年第三季、第四季都將步入衰退風暴,正式繼丹麥之後,躺入經濟衰退病房裡。而法國、德國等經濟體,雖然經濟也亮起黃燈,也就是成長趨緩(甚至季成長衰退),但也僅止於黃燈,還未到向後倒車的慘狀。 整體來說,全球經濟受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仍保持9—10%之GDP高增長的影響,全球經濟體的GDP大樓,還是往上蓋、往上擴張的,哪有經濟崩落危機呢? 近期媒體觀察中國大陸也開始刺激出口,提振景氣,似乎景氣也出現陰霾。但這主因歐洲打噴嚏(雖然暫時只有英國、丹麥著涼),歐元重挫,不利中國大陸出口競爭力,所以,中國的外銷訂單大受影響(因為歐洲是中國大陸第二大出口地),政府只好想辦法刺激出口。 至於金融市場冒大火的美國,GDP成長勢頭雖然趨緩,但還沒到衰退地步。這就真不知所謂的「經濟危機」何所指了? 沒有腦袋的媒體,往往喜歡把「金融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混為一談。是的,當前金融流通性確實因為銀行信用緊縮而導致貨幣市場的資金流通出現阻礙;加上投資人的信心危機,不是到銀行擠兌存款,就是到股票市場兌出現金,導致股市跌、銀行拆借利率走高。 這種貨幣市場、股票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危機,確實已經蔓延成金融倒閉風潮了,也是布希政府急忙籌措7000億美元成立金融重整基金來吸收壞帳,以及歐洲各國家救援大型行庫的主因。 但問題是,全球經濟危機到底在哪裡?經濟大蕭條的徵兆又在哪裡?實在完全感覺不到。 美國《MarketWatch》主筆 Irwin Kellner,日昨也寫了篇分析文章,探討這場華爾街風暴是否有被媒體誇張化之嫌疑。引述他的觀點如下,或許可以讓頭腦清楚點的讀者,弄懂當前問題: 「當然現在並不是在說事情沒那麼糟糕,但是許多專家和分析師預測美國將再度上演1930年大蕭條, 恐怕也稍嫌杞人憂天了一點。 用理論談可能誰都會,那麼來看看數字好了。首先 ,在1929年時,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跌幅是40%。而今年到現在的跌幅則為22%。再來很重要的經濟指標:失業率。在1929年時的失業率是呈現驚人的25%,現在呢?根據最新數字顯示,現在美國失業率僅為6%。 至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1930年代時下降幅度高達 25%,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狂跌30%,2008年的現在,則都是持續走揚。」 美國如此,那台灣呢?根據主計處最新預估值,台灣今年GDP年增率4.3%,明年5.08%,完全沒有2001年-2.17%的衰退疑慮。 媒體危言聳聽的濟蕭條之說,真不知從何而起? 王志鈞 台灣資深媒體人http://www.wretch.cc/blog/solon8888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