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語堂是誰?(女兒的文章)
2017/09/16 22:06:45瀏覽761|回應0|推薦24

林語堂是誰?

最近社會為了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爭論不休,前天定案了,最終決議比例訂為45%至55%;說實在的,我高中畢業也很多年了,這個文白之爭好像跟我沒什麼關係,不過我媽是高中國文老師,我也熱愛文學,所以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一番。

就我個人的想法和過去的經驗,我認為文言文比例調降是恰當的,畢竟現在的生活中,幾乎很少人在用文言文了,語言還是要生活化才能貼近人心,增強共鳴。但我媽有不同的看法,她覺得文言文有很多優美的文句,如果上課不教,學生可能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非常可惜;有些人覺得文言文不親切,或覺得太難,那是因為老師沒有好好的教,她舉自己以前的教學經驗,都把文言文的課文內容與現在的生活結合起來,所以學生反應很好。

想想也是有道理啦!不過學生也只能期望遇到好老師了...不禁想起大一時的微積分老師,上課的聲音像蚊子一樣,只有坐在第0.5排的同學才聽得到,學生我只好自立自強回去查字典看那本原文書,無師自通。

另一方面,看著文白之爭,我還想到一件事。

上個月坐公車去爬陽明山,途經林語堂故居,聽到車上一位乘客問她的同伴:「林語堂是誰?」結果同伴也不知道。當時我心裡有點驚訝,我以為林語堂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呀,沒看過他的書也知道他的小說《京華煙雲》曾改編成八點檔電視劇吧?

然而回到工作,隨口問了周遭的同事,大半的人都不知道林語堂是何許人也。更不用說張曉風、廖玉蕙、琦君、簡媜、余光中...等台灣知名的作家;感到寂寞之際,我也反省到:從小我就在書堆裡長大,雖然生活上父母是克勤克儉,但是買書卻從不手軟,走到那裡都看到書,因此書背上的作品名稱和作家名字也漸漸潛移默化到我腦中了,各大書版社也是耳熟能詳。但是,有多少人和我一樣這麼的幸運(或有人覺得不幸),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若沒有自發性的對文學的熱愛,或是同伴、老師的介紹,誰會對這些作品感到興趣,更不用說到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古文八大家...了。

現在還有一個因素也分散著人們對文學的注意力,就是網際網路,坐捷運六個人五個人在滑手機;出去吃飯,菜還沒上桌,大家也忙當低頭族;訊息瞬息萬變、有影有音;難怪大家都認識女神卡卡而不認識卡夫卡了。

國語文教育的基本,無非就是要教出一個學生,能看得懂別人寫的東西,別人也能看得懂他寫的東西嗎?進而再來增強他對文學的欣賞力、對文學知識的求知慾。

而這些年來,是否有那麼些經驗:讀著某些稱為文章的東西,常常每個字都會唸,卻不知它在說什麼(可能是寫的人有問題, 也可能是看的人有問題)。我覺得若是這樣的話,國語文教育就是失敗的。

因此,在整個國文教育裡,課本選文、老師教學、學生的學習環境對於教學成效都有很大的影響,那文白比似乎只是教學裡的一個環節,看看最後選了那些文章,老師怎麼教,才是重點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mchien38&aid=1085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