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太極拳的幾個提問
2006/09/12 00:07:44瀏覽1000|回應3|推薦1

發現幾個地方的拳理拳法相關用詞,與我所知略有不同,僅先在這裡請教釐清,如下:

原空位如何蓄勁?原體位如何帶動、乘勢?(p.12)
所謂「原空位」和「原體位」所指為何?
似乎與十三勢中的「定」,以及陰陽虛實有相當的關聯。 

上、下半身分離,著重收臀收小腹(p.14)
所謂「收臀收小腹」,就我所知應該與「圓腰收尾閭」、「鬆腰疊胯」、「腹內鬆淨氣騰然」等辭相關。

手力太過,著重陽主動、陰主隨(p.14)
「陽主動、陰主隨」中的陰陽所指為何?


很抱歉!這句話我是完全看不懂了!


手力太重,是因為某些部位的關節沒有放鬆,以致於無法「節節摘開」;
或是因為意念太重,導致部分肌肉的緊張;
或是因為用了不當的力,一般指奇經八脈中的「陽經」所走的路線上的肌力。


以上三點,冒昧就教。

==========================================================

您好!

首先,先謝謝您,願意將該文章貼在《太極學術網》
至於其後提的幾個問題,這裡就一併回答:

Q1:所謂「原空位」和「原體位」所指為何?
似乎與十三勢中的「定」,以及陰陽虛實有相當的關聯。

A1.
打拳時容易出現手腳不相連、或手腳各自為政,其實就是太「執著」在手要放鬆、不用力了。

如果有注意的話,其實身體在打拳時,全身會出現有鬆、有緊的狀況,甚至鬆緊會左右互換、交替。對了~這裡提的鬆緊狀況,不是單指肌肉的鬆、緊,而是泛指整個身體結構的鬆緊。

原空位:指的是身體兩隻手臂(也許是:手掌)停留在原來的空間、位置,身體其他的部位,則繼續動作。因為手留在原來的位置,所以手不會有自已移動的情形,另外身體如果因為手留在原來的位置,而有轉身的動作時,鬆肩、鬆肘、鬆腕之後,會造成整個手的外形,因為手留在原來位置不動,身形的轉移,擠壓,會造成手有不是用力造成的蓄勁效果。這時原空位的手,會有種不得不發的飽實感覺。

簡單說就是,鬆、陰、靜。

原體位:指的是整個手 (通常會維持原來的結構) 依著身體的前進、後退、旋轉等動作,同步運作,因為是借身體的力來運作,如果拳架的動作,手的位置在身體後方時,這樣的前進,會有帶動的感覺,手的位置如果在身體前面,則會有趁勢的感覺。

同步這個詞用的不太好,怕會誤會是手要跟著「比」,不是跟著比哦。原體位是指手仍然在鬆的狀態下,達到隨腰而動的效果。就像人在火車內,車動人不動 (腰動手不動)所造成的手相對移動的效果。

簡單說就是,定、陽、動。

其實~這樣說還不容易了解,可以向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來購買宋志堅老師的著作「太極拳學」來參考,裡面有非常詳細的解說。

Q2.上、下半身分離,著重收臀收小腹(p.14)
所謂「收臀收小腹」,就我所知應該與「圓腰收尾閭」、「鬆腰疊胯」、「腹內鬆淨氣騰然」等辭相關。

A2.
呵呵~因為是給初學者看,如果我說要「圓腰收尾閭」、「鬆腰疊胯」、「腹內鬆淨氣騰然」等,講意境的詞句,你猜學員會不會聽不懂?與其再花心思講解什麼是圓?什麼是尾閭?什麼是疊?還不如直接要求學員的外形。

只要能夠收臀,尾閭自然就收了,能夠收小腹,腰自然不會突起,腰自然也圓了。只不過說收小腹,容易讓學員誤以為肚子要用力內壓。其實肚子並不要用力內壓,否則怎麼會有「腹內鬆淨氣騰然」的詞句出現呢?

對了~「鬆腰疊胯」,會不會讓人有在胯上面「疊」(外加) 的意思出現呢?其實我也聽人說過「鬆腰壓胯」,不過,說真的,我比較喜歡「鬆腰沉胯」(落胯而非折胯)這個詞,沉這個字用的妙,不會讓人有外加的「疊」意,也不會讓人有用力的「壓」意。這幾個詞都很好,真的能夠切實做到,其實境界都很高了。

Q3.手力太過,著重陽主動、陰主隨(p.14)
「陽主動、陰主隨」中的陰陽所指為何?
很抱歉!這句話我是完全看不懂了!
手力太重,是因為某些部位的關節沒有放鬆,以致於無法「節節摘開」;
或是因為意念太重,導致部分肌肉的緊張;
或是因為用了不當的力,一般指奇經八脈中的「陽經」所走的路線上的肌力。

A3.
打太極拳時,不是要「陰陽相濟」嗎?這裡的陰陽相濟,你猜是奇經八脈的陽脈、或陰脈嗎?當然不是!!

人活了幾十年,手也跟著用力了幾十年,學太極拳就要人家兩手完全放鬆,還要人家以腰來帶手,豈不是比登天還難。

太極拳其實沒有手上功夫,剛才那個「手力太過」的詞也講的不好,應該是手不帶力。


但是初學拳的人,也是從略不用力,稍不用力,來漸漸體會鬆的意境,不是嗎?會犯了手上功夫的毛病,多是用手來打拳,潛意識就會給手力量,很容易就犯了手向上提、向後抽、向外開、向內擠的錯誤。

其實手會動的力量來源,是「借」來的。「借力使力」。借的就是地面的力,不是腳向下踩,而是身體向下鬆沉,地面自然會有反作用力回來,身體再借用這一點點的力,由腳、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腕等,各個關節逐一透空。

這裡的陽,指的是陽手,陰,指的是陰手。身體重心坐左腳時,陽手就是右手,身體重心坐右腳時,陽手就是左手,體內講究交叉平衡。

至於「陽主動、陰主隨」,則是我從余老師的一篇文章中,截出來的。該篇文章名為:
「淺談太極技藝」,現收錄該段落 (全文內容很長),讓您有比較完整的觀念:

「太極拳勢之對錯理應不在外形的些許差異,而是內裡氣引與外表勢形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但今日太極拳架勢,許多人都在表徵的勢形的差異及套路編排的不同而爭議,以目傳統套路的鄭子簡易三十七勢拳為例,每次比賽都各有依據版本,鬧得爭執不休,綜觀鄭氏在台所錄製存檔的影帶中,早期是大開大展,晚期則透空內斂,我們如何去取其標準,所以今日對拳勢套路之評定是應以經論拳法理則為依據,而非以角度、高度些許的不同來定是非對錯。鄭氏曾說:打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此十個字已詮釋出太極拳勢內涵的大部份了,也足以作太極拳勢好壞的標的了,如何在盤勢時手不自動,不自動而能隨身體之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而導引成勢,手不動自然不須用力,而能在無力之成勢是太極拳勢盤架功法之真諦。另外觀其是否虛領(靈)頂勁,沈肩墜肘,尾閭中正,是否虛實分清,鬆定分明,是否上下貫串,左右相連,是否有氣是否無力,是否陽主動陰主盪,進而至動盪合一的完美境界,此才是評斷內家功法的要件。所以外家
看其力,內家看其氣,外家看其剛,內家看其柔。」

其實余老師提到的是「陽主動、陰主盪」,但是我看到有的人誤以為「盪」就是「甩」,打起拳來反而在那裡甩來甩去,借不到身體的勢,反而故意用手的力量來甩,拳架打的更用力了。不過,看樣子我的「隨」字,用的也沒多高明,不如還是回覆原狀,「陽主動、陰主盪」吧!

Q4.另請問您的師承為何?

A4.
鄭曼青老師>宋志堅老師>余武男教練、許英超教練、葉淑華教練>後學

以上只是後學對閣下的問題,提出粗淺的說明,若有不完整的地方,尚請指教!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lwang007&aid=443855

 回應文章

軒凱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你的問題是?
2007/01/29 09:44
因為閣下的問題,都是我的文章,我不知道閣下想問什麼?是對哪些字的字義不解?或是某關念不清楚?是否能夠明說。

皇上吉祥~燕窩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1/19 01:47

原空位如何蓄勁?原體位如何帶動、乘勢?(p.12)
所謂「原空位」和「原體位」所指為何?
似乎與十三勢中的「定」,以及陰陽虛實有相當的關聯。

答:「原空位」和「原體位」,我的看法為中定解。就是說站在原點,您為
     影子,但是您是不存在的,但確實您是站在那邊的,若隱若現。這樣的
     一個概念。 


上、下半身分離,著重收臀收小腹(p.14)
所謂「收臀收小腹」,就我所知應該與「圓腰收尾閭」、「鬆腰疊胯」、「腹內鬆淨氣騰然」等辭相關。


答:「收臀收小腹」,「圓腰收尾閭」等,我認為它派武術也需要這個。如函胸拔背,沉肩墬肘等它派
     也講求這各,所以是為武術之基本。上、下半身分離指上半身做上半身的要求,下半身負責下半身
     之要求,但是上下還是呼應著的。
    


手力太過,著重陽主動、陰主隨(p.14)
「陽主動、陰主隨」中的陰陽所指為何?

答:手過於使力,會形成僵力,僵力無法改變力量方向。這裡我解為陽是陽面力,(手臂外側,背部,腿外
    側,均屬陽面力;陰面力則反之)。再來就是說,陰陽為相對論,有去有回,有左有右。動、發動攻勢
    ,發也;隨、牽動攻勢,化也。


很抱歉!這句話我是完全看不懂了!


手力太重,是因為某些部位的關節沒有放鬆,以致於無法「節節摘開」;
或是因為意念太重,導致部分肌肉的緊張;
或是因為用了不當的力,一般指奇經八脈中的「陽經」所走的路線上的肌力。

答:參考這篇文章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shaolin&f_ART_ID=563754

以上三點,冒昧就教。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鄭子太極拳
2006/10/28 01:23
Reed 曾跟鄭曼青老師的女兒學拳一整年!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