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念,應該先俱備
2007/08/17 15:08:39瀏覽722|回應0|推薦0

請問:您覺得目前的生活快樂嗎?啥~沒感覺?唔~或者我該問:與去年相比,您覺得目前的生活快樂嗎?等等~不用真的回答,只是想表達,這類「感覺」問題,要相對比較才客觀。
學習也是:覺得學的好嗎?覺得盡力了嗎?覺得沒有進步嗎?或者~要先定義:怎樣才算學的好?怎樣才算盡力?怎樣才算進步?其實,口舌之爭,沒有意義,因為「萬法唯心」!

懵懂:初生之犢,虛心為上
如果初到游泳池,您會不會不管水的溫度、深度,直接就跳下去,先游個一圈展現游技再說?如果初到書局,您是不是不管喜不喜歡,直接就挑一本,先結個帳展現購買力再說?
不管您是獅子王、還是飛龍在天,初到一個新的環境,說真的,態度還是要謙卑一點。因為: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能成為處理幽冥事的老師,肚子裡多少都有點真功夫吧!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請問您,看過日本「搶救貧窮大作戰」節目嗎?這是一個讓走投無路的餐飲人員,利用機會再進修、得以浴火重生的勵志性節目。真的很感人,我每次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
我心裡常常在想,這些所謂「走投無路」的餐飲人員,「憑什麼」要專家來指導他們。而且~這些打著進修心態的人,為什麼剛開始的學習態度,總是對專家的指導,顯的不以為意、甚至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直到專家發怒了、不教了,才又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感到抱歉?
堅持進修之後,才又體會到,專家從頭到尾都在講相同的東西,並沒有留一手。心態是那麼平和。如果換成我去進修,會不會也有不在乎的態度?呵呵~日本是沒去過啦!不過~面對靈修的話,又該怎麼來學習呢?老師將心血,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不就是專家嗎?
如果有:天冷怕感冒、天熱怕流汗、累了就休息、不會再重修,這種阿兩心態,不是與「搶救貧窮大作戰」那些進修的人,心態相同嗎?看樣子,半斤八兩,我也沒高明多少嘛!
面對靈修,如果一次學不會,還有機會重新學習時,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再一次的學習?假如~人一生只能學習一次時,我又該用怎樣的心態,來把握一生僅有的一次機會?

學到的是精髓?還是皮毛?
我曾遇過一位女士,一見面就說:以前曾經學過什麼南拳、北腿、少林拳、螳螂拳、氣功、太極導引什麼的,感覺上武術界內家、外家,所有想的到的東西,她好像都接觸過了。態度也頗為自負,說:聽說太極拳的推手很厲害,她很想學?!
我說:您已經學會那麼多東西了,想必也很厲害。武術的東西,多半能夠一通百通,不用專程學推手。她說:沒有啦~那些東西都是以前學的啦!況且自己也有一段時間沒練了。我又問:您學了麼多東西,到底花多少時間呢?她說:平均來算,一種拳大約花三個月!
三個月?呵呵~有人終其一生只專研一種拳,好比說,只練太極拳、或專練八卦掌,只求一門深入。而這位女士竟然只花三個月,就學完一種拳。是天賦異稟?還是只學皮毛?
我問:您現在已經學會了那麼多、那麼複雜的東西,平常都怎麼練習,來維持呢?她說:其實平常也沒什麼練習,只是對武學有興趣,想多學一些與武學有關的東西而己!
呵呵~看來,這位女士犯了一個「自以為聽過就是學會,會做就是做到」的錯誤。
這裡不是低估這位女士,別誤會!若是學會了英文字母、認識了英文句型,會說基本會話,就表示英文頂呱呱嗎?就表示英文已經都學會了,可以再來學習日文、或法文了嗎?

自己的資質,還不錯嗎?
這裡偷偷地透露一下,有些所謂的太極拳「明」師(明白的明,不是名氣的名),他們傳授學員功夫時,寧願去找資質不是最頂尖的,但是~卻是最聽話、最能吃苦、最願意練的。
因為,他們依過去的經驗法則發現,資質好的人,很快就能修練出常人不容易達到的境界,進而心生傲慢,自視甚高,教十樣就挑自以為最好的二、三樣來練,貪走捷徑、講求速成、好取巧、耍小聰明,導致功夫練的不紮實,往往還沒有學會,就自以為無所不能了。
當老師一再重複解說,讓其他學員能夠趕上進度時,資質好的學員,卻又誤解老師肚子裡沒有東西。往往自己的功夫還沒有學全,就急著另投「名」師。週而復始,一直在皮毛上面打轉而不自知,徒然浪費資質,真的是很可惜。
反觀最聽話的人,說一是一、不討價還價,每天有每天的進步,往往已經學會了,卻還謙虛說要再學習。長久下來,不斷苦練,反而功夫練的最深入、也最紮實。學習~真的是老師的問題嗎?學員~難道有資質是錯誤嗎?呵呵~妄自尊大,好像一不小心就會犯。

先成就自己?還是關心別人?
有人很怪~老是喜歡讚美別人:只有您能如何如何!?不是說不該讚美別人,而是心態別搞偏。記住~您是來學習靈修,務必展現堅定心,還是什麼都不用做,一覺醒來都會了?
第一、不斷讚美別人,自己就會長功夫嗎?
學習本來就有順序。有人開口閉口讚美別人,說別人怎麼好、怎麼厲害。我是訥悶:被讚美的那個人,是一出生就這麼厲害嗎?還是有我們不曾體驗的奇遇?或無法想像的經歷?
舉例來說吧:日文課裡,讚美同學,日文就會流利?瑜珈課裡,讚美同學,筋骨就能鬆開?確定想學什麼才能有所得。預料之外的收獲都是次要的,千萬不要反客為主,混淆次序。
第二、承認別人實力比自己好,自己實力會提昇嗎?
學習的對象,本來就不要分強弱。向強者學習,尚未具備的實力,向弱者借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與其消極承認別人實力好,不如改成積極請教,怎麼來度過哪些魔煉?承認別人實力高超、或自己資質魯頓,無助境界成長。只有實際付出行動,才是學習的究竟。
第三、虛心向別人請教,自己就能進步嗎?
確認學習方向,也承認自己不足,再虛心向人請教,就能學有所成嗎?看看嘍!您會向日文老師學英文?向卡車司機學做麵包嗎?曹操聞過則喜,因為有人看出缺失指點迷津。中國人喜歡道人是非,愛找別人的錯誤,至於能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那就看機緣嘍!
您會希望自己的學習之路,是「知道有所不足→別人肯指正→自己再修練」的良性循環嗎?那麼~就要慎選詢問對象。地球是圓、還是方,並不是喊大聲的那一邊就對。
第四、確實修正自己的錯誤,就能邁向光明大道嗎?
知道不足,也明白改善方法,就表示自己學會了?知道、做到,兩回事。不要抱怨別人說的您都聽不懂,事實上您自己說的,別人也不見的聽的懂。溝通本來就有表達力、與理解力的差異。所以才要有「確認」動作。適時向老師提出目前心得,有助於學習過程的確認。
第五、正確的改正錯誤,也經過確認,就能保證學習沒有誤差嗎?
請教對象沒問題,通常能複製學習內容!要注意的,就變成得花多少時間,才看到效果。十幾年經歷的人太多了。與其自豪有多少年的經歷,不如捫心自問,投入多少小時的功夫。

別人的經歷,都一無是處嗎?
曾在書上看到:有位想學獵熊的年輕人,向村裡最會抓熊的老人,請教如何有效率的獵熊。老人將一生中,所有可以抓到熊的方法,教會年輕人後,就搬到溫暖的南方去了。
老人在南方住了一段日子,想起這位年輕人,心中掛念:年輕人不曉得會不會用這些方法,於是又回到山上去找他聊聊。當老人找到年輕人時,發現他竟然頹癈地坐在路邊。
老人很關心地問:「學會這些方法後,現在獵到幾隻熊呢?」年輕人答:「一隻都沒!」
老人很驚訝,問:「你有抓熊嗎?」「有!」「山上沒熊?」「不是!」「方法不管用?」「也不是!」,老人很想知道原因,就追問:「那~是什麼原因讓你獵不到一隻熊呢?」
年輕人回答:「事實上~您教的方法我都沒有使用!當我學會了那些獵熊技巧之後,我覺得那些方法通通過時了,時代要進步,所以就改用自己認為比較科學的方法來獵熊!」
呵呵~學習,真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要有願意教的人,同時也要有願意學的人。年輕人學到老人一輩子的實戰經驗,沒有當成寶,反而認為方法都過時,自以為高明的發明一些科學方法,結果當然是…。以這個故事來看,這裡有幾個「為什麼」,頗值得思考一下:
「為什麼老人是村裡公認最會獵熊的?」「為什麼年輕人想學獵熊的方法?」「老人教授技巧時,由淺入深、條理分明?還是隨便應付、預留一手?全部獵熊技巧都教?還是最有效率的才教?」「年輕人學習,是照單全收?還是觸類旁通?是全部都學?還是只學想學的?」「為什麼沒有帶領年輕人實際運用?」「為什麼年輕人認定方法過時,還要去自創新法?」「年輕人屢試不成後,為什麼不思改進,或者試試老人教的過時方法?」「為什麼年輕人不與同學、朋友、家人、或其他還在獵熊的人,持續請教獵熊的方法?」
學習獵熊、與學習靈修,觀念有什麼不同,說真的~細節我也不太清楚。其實~有很多學習而來的東西,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膚淺。這些學來的事務,說真的~還有很多很深入、很有趣、眼睛看不到,但是確實存在的東西,值得繼續來礸研。
這裡提出一個觀念:您可以不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但是不要隨便否定聽到的學問。如果目前還無法理解、搞不清狀況,可以先合理懷疑,再小心求證。求證的過程,可能會花三天、或是三年,說真的:全憑機緣。只要有心求證,不怕找不到答案,因為:物以類聚。
我很相信機緣,因為自己常會在奇怪的地方,遇到奇怪的人,三、二句解決了我百思不解的問題。而對方多半回答:剛好來這裡。呵呵~應物自然,不必強求,冥冥中自有安排。

知己有所不足,才能虛心!
靈修,算是修行法門之一,弄慬了,其他法門可用萬法歸一來觸類旁通。佛教:明心見性,轉法輪,修慈悲;道教:修身煉性,轉河車,修感應;儒教:存心養性,養正氣,修忠恕。
初學習時,最好強迫自己「專注」在某個法門,藉由佈施、持戒、精進、深入經藏什麼的,重新理解、認識這個世界,否則又有什麼資格,來向別人說蝦米「萬法歸一」呢?
如果求教的老師有實力,而您對於老師的解說,感到無法想像、或不能理解時,千萬不要打退堂鼓、或想:是不是被騙了?今天~您不是第一個學習靈修的人,也不是最後一位。有些事要慢慢體會、逐漸堆積,才能有所體悟,本來就不是三二天,就能有所吸收、或感應。
萬一您發現,提出的問題,老師回答時,感覺一直在繞圈子,一直在說:這本來就是如何、如何時。注意,這個問題到此為止,不要再窮追猛問了。與其繼續口頭交談打哈哈,不如靜下心來、重新思考。這時的您可能需要沉澱,重新傾聽身體的聲音,探討問題是什麼?
因為您可能已經曲解問題?或~用字不明被老師誤解?或~您根本還搞不清楚,問題到底是什麼?或~您還沒經歷老師口中「本來就是」的東西?或~老師對答案有所保留,覺得以您目前的程度,還不宜修練那些東西?或~問題已經很深入,己經不是文字所能夠說明白的,乾脆只啟發,讓您自己去找答案?或~老師自己也不曉得答案到底是什麼?
千萬不要有問題、或答案「只不過」是什麼而己的想法出現哦。因為如果不以虛心的態度,如何來能夠接納、解決,學習遇到的疑惑。況且~一種必須同時成就身、心、靈的嚴苛修行方式,如果「只不過」是什麼而己的話,豈不是他傻瓜、您聰明。
如果您很愛生氣,老師建議您:說話前先想一想,脾氣不要那麼大。聽起來很簡單,可是怎麼做都做不好。像這個時候,您該自我放棄行為放肆,說:反正我就是無知、就是沒禮儀。我也沒辦法。或:我也有在改啊,只是還沒改好?我就是這種個性,不然您要怎樣?
這樣好嗎?行為就是有缺失,所以才要自律來改過,這時~是不是應該更虛心,更控制自己的情緒,反省:還要再改進,做的還不夠好,感謝大家來提攜。這樣會不會比較好?如果還是用過去得過且過的心態,想要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說句老實不客氣的話:憑什麼?
寒山問拾得: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應該要如何處治?拾得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幾年看他有什麼下場?
我喜歡山的踏實、水的包容、陽光的無私、火的熱情,請問~您喜歡自己的那些優點呢?

學習:真心堅定,務實反思
學習這個東西,看到與看懂、聽到與聽懂、知道與了解、會做與做到,真的是二個截然不同的境界。不過,或許是因為人的無知、或是怠惰,老是會妄自尊大、自我催眠,認為:看到就是看懂、聽到就是聽懂、知道就是了解、會做就是做到。真的是這樣嗎?
在建設之前,會先搞破壞!
骨頭歪歪的,要怎麼拉直才快呢?用支架慢慢長直?呵呵~效果不明顯。直接把骨頭歪歪的地方打斷,再開刀接起來,只要斷掉的地方重新長好了,骨頭就直了。這樣比較快!
人體~又何嚐不是在建設之前、先搞破壞呢?與其說破壞身體,不如說對身體全面性刺激、活化細胞反應力、改善新陳代謝、清除裡面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毒素,重新改造身體。
人體細胞,短命的活三天,長命的活不過一年。也就是說~今年您身體的細胞,絕對與去年那批完全不同。細胞的新陳代謝,並不是在一天之內,全部死光光,隔天全部換新細胞哦。他們就像人口一樣,幼年、中年、老年細胞彼此並存、互助互利,他們利用漸漸死去、慢慢新生來代謝、來經驗傳陳。只要新生出來的細胞,比以前更活躍,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堅定心不足的學員,說真的,靈修對您生活的起心動念,幾乎沒有所謂的經驗傳承出現。

能不勞而獲,坐享他人成就?
有些人斷定老師的好壞,是建立在老師的能力。其實~大可不必。老師能力只會影響學員了解時間。好老師的標準,應該建立在:能不能在學員的學習過程中,「適時」給予建議!
上課時,千萬不要只聽聽的懂的,或是只練做的到的動作。對那種目前還無法理解、或日後才能體會的內容,如果有「反正以後自然就會」的看法出現時,保證會降低學習的企圖心,只要有:今日即使不勞,日後也會有獲的消極心態。就會排斥艱深、困難的學習內容。
上課時,只要老師在場,不妨問些與靈修有關的問題,讓老師替我們解答、春風化雨。
學習雖然孤獨,但是並不孤單。不要把別人都當壞人。同學之間的互動,應該在成就彼此,而不是:這個你不懂、那個你弄錯了、彼為外道、汝非同道中人。不斷駁斥貶低別人。
團體成員本來就有程度的差異,解說自然會有深淺的問題。不要預設立場只聽想聽的、也不要自視甚高完全否定別人。只要有人能提出對學習有利建言,都該收納,圓滿學習缺失。

第七碗才飽,前六碗都浪費?
房子層層蓋,自然蓋的高;米飯碗碗吃,自然吃的飽。根基不穩怎麼上看十幾、二十樓。
有些人指導時,會依階段來傳授。如果沒有進步到預期的實力時,就不再傳授之後的功法。遇到這種老師,那種自我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人,會發現老師的教學進度非常緩慢,一直在講同樣的東西,就誤會:老師的實力到此為止。從此再見不聯絡,真的很可惜。
我問這類老師,怎麼來判斷學員目前的本事,有沒有資格來學下一階段的功法?他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光,只要有修練,光的顏色會改變。有些功法,修練者必須先具備某種程度的基楚,繼續修練、鑽研才會有意義,否則只是浪費彼此的時間罷了。
學習要按照階段,這個我倒是有很深刻的體會。還記得國中時期,化學的原子序沒背起來,之後教的化學變化,通通聽不懂。如果不會九九乘法,想學微積分,怕是會很吃力。
這種階段式的堅持,究竟有多少學員能夠接受呢?呵呵~還真不多。現代人學習講究速成,以前紮實學三年的東西,現在一年教完,還嫌拖泥帶水,希望三個月就能教授完畢。問題是教完之後呢?學員就會了嗎?要他們:不要急!慢慢來!變成是在貪他們的束脩,唉~
尊師重道的人,現在也不容易看到了。現代人~說好聽是務實,說難聽是現實,講究「銀貨兩訖」。老師與學員之間,有沒有正常付費,變成連結彼此關係的重要依據。其實~有沒有付費,老師怎會在意?老師在意的,是學員有沒有把教過的東西,通通練到身體裡面去?
有練進去的,自然就再教新的,讓他再進步;沒練進去的,只好再等等,以後再說。結果被有些學員誤會:老師不公平、老師厚此薄彼、老師只教某些人,不教他們。唉~老師心裡其實比他們還著急啊!這些人怎麼學了那麼久,還不求長進、還在原地打轉。心痛啊!
願意反求諸己的人,也不多了。在學習這條道路上,大家比較在乎的,反而不是自己真的學會、或練上了多少功夫,而是自己在老師那裡,曾經親耳聽過、或親眼看到了什麼東西?
學員們在學習時期曾經聽過、或看過的東西,已經通通被學員誤會成已經學會的內容、被學員自我膨脹成能夠做到的技巧。即使老師有問必答,學員這種自大的心態,會導致老師、與學員之間,永遠有一大截,無法想像的實力差距。
學習靈修,一樣會有:明師(不是名師)在哪裡?高徒在何處?的感慨。您自己的學習,是要千里外求一位「狀元老師」?還是發心反省,立志當一位「狀元學生」?只要一心堅定,不必外求,冥冥中自然會有一位明師來成就您。

不要管別人,自己堅持自己的!
學習任何事務,千萬不要給自己壓力,或潛意識裡排斥某些內容。有些資訊,聽與不聽在自己,學與不學也可以自己決定。但是~在聽的時候,千萬不要預設立場,只聽自己想聽的,不想聽的就不聽,或是只學自己想學的,不想學的就不學。這種態度不太好。
因為~有些東西,並不是想聽,就能夠聽的到、就能夠聽的懂的,也不是想學,就能夠學的起來的。有時候~聽懂可能只花三分鐘,但是真的學會,有可能要花上三年的光陰。
預先聽到實力之上的內容、或技巧,會讓自己實力提昇後,有:原來當初老師講的那句話,就是這個意思的快感出現。對了~這裡不是要大家排斥聽取新知識,也不是鼓勵學員不要練新功法哦!學習就像爬樓梯,本來就得次第而上,一步一腳印,絲毫取巧不得。
廣泛性多聽,可以增加智識的寬度,一門深入,可以增加學問的深度。千萬不要紙上談兵,天花亂墜,光說:只要如何如何,就會如何、或以後就會知道,這類空虛的言語。
舉例好了:從台北往南走,就能到高雄嗎?唔~理論上如此。那~實際上呢?走的人會不會在桃園就休息不走了?還是在台中就坐飛機到美國去了?或者到台南就定居結婚生子了?
學習本來就會記記忘忘,修行本來就會走走停停。早出發不見得早到終點,晚出發不見得迷路走失。一日要有一日的功夫。重要的是「堅持」。小火煮水,關關開開,水如何開?
有沒有發現,身邊同時學習的夥伴,有些人因為某種原因、或因緣不足,一個個消失了?不要因為同學的來去,心裡惦記著:某某人懈怠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懈怠?某某人不來了、我是不是也可以不來?記住~學習靈修的第一個受益者,絕對是自己、不是別人。
只要用心學習,一定會身體健康;只要學員個個持續進步,日後必能彰顯老師聲名。
不要對別人的懈怠覺得可惜、也不必為自己修不好,對老師感到不好意思。如果真的想對某個東西說抱歉,應該就是天、地、仙、佛吧。是您自己辜負仙佛對你的期待。
還記得讀書時,自己是個班代,為了顧好各地同學的各類要求,常常無事忙。心裡想著~我這麼做都是為了某人好,為了某人我才如何的?同學理念衝突,還得從中斡旋,取捨之後,代替同學做我認為比較好的決定。決定都是妥協後的結果,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決定。
畢業時,同學在紀念冊留言:最任何的決定,結果不在有利於誰,而是那是你自己的決定!原來,當初做的那個決定,好壞本來就沒什麼了不起。反而要捫心自問:會不會後悔。

我不知道要問些什麼問題?
靈修時,靈動(比手劃腳),靈語(喃喃自語),本來就不必在意。每當感覺學習有新的體悟時,不妨與老師確認一下,自己目前的狀況,是在慢慢進步之中?還是在快速退步之中?就算願意傾囊相授的老師,也得事先知道您的問題,才能提供解答,對症下藥吧!
當老師問您:有沒有問題,而您腦中一片空白時,不見得要回答:沒有問題。可以說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還在學習,不知道要問什麼?如果老師將範圍縮小,好比:禮儀有沒有問題?靈動有沒有問題?最好根據範圍,檢查自己,是不是真的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有些內容搞不清楚,最好直接提出心中的疑問!老將問題擺在心中,或是有:以後就會知道的心態,都是要不得的。真的想發問時,可以有三個基礎,來篩選心中的問題:
第一、是不是親身的感受
是這兒痛?還是那兒痛?是混身都不自在?還是混身有勁、精神暢旺?是放鬆?還是無力?是用力?還是頂抗?怎樣做會比較好?是帶動、乘勢、還是相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情緒週期。不妥的感受是曾經、偶爾、還是常常?是不定時、還是每天?歸納出來了嗎?
第二、自己在不在現場
是從其他學員輾轉聽來的:聽小李說,他朋友的朋友修了靈修之後如何如何。這應該由小李的朋友的朋友來提問才對吧!沙中見世界?輾轉聽來的內容,難免有加油添醋的嫌疑。
預設答案的假設性問句:早上奉請神佛讀書,比下午奉請好對不對?有時間奉請就快奉請,還挑時段?神佛怎會在意時段?就怕您不奉請,神佛在旁邊吹鬍子瞪眼睛,生悶氣。
語句不詳的問句:聽說修靈修能治百病?是嗎~誰說的?為人只要行為合乎天理,靈修就能夠轉化因果、導致體質改善,但是並不保證能夠治百病,骨折靈修就會好嗎?真奇怪。
第三、是不是有啟發性,對大家都有利
是莫名其妙的八卦是非:聽說小李的先生到大陸如何如何?靈修都騰不出時間了,還有時間聊人是非?還是須要指點的迷津:膝蓋能過腳尖嗎?重心放單腳嗎?身體一定要中正嗎?全身隨時鬆沈嗎?嘴裡一定要唸唸有詞嗎?無形考試是必要的嗎?什麼時候才要開文呢?
對了~一開始靈文、靈語搞不慬,是很正常的。如果想要了解,自己靈文、靈語的意思,可以先請老師翻譯,或者努力讀無形經,只要成績夠了,慢慢就會聽慬、看慬這些東西了。

珍惜擁有,追求實際!
曾聽人家說:某人因為時間比較多,有空專心修靈修,所以才修的比較好,他因為要上班,沒空專心修,所以修的就沒有人家好。奇怪?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學習靈修,心態是不是要放在:老師的示範,是怎麼辦到的?平時的應對進退,要注意什麼禮儀?這類與靈修有關的問題?再不時與同學、或靈山討論,體會老師想傳達的意思?
如果時間多,真的能讓境界比較高,您怎麼不學?難道不想讓境界提升?如果時間多與靈修的進步無關,為何要有這種心態?給自己一個莫需有的藉口?會不會有點酸葡萄?
您在日文課會與同學說三道四,就是不說日文嗎?打籃球與隊友大談八卦,打球不想贏嗎?不是要大家都當獨行俠,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畢竟世上能夠八面玲瓏的人,還真的不多。不要給自己壓力,要不要試著把學習靈修,當作現階段,唯一的學習目標呢?
一次能夠學會一件事情,其實已經不錯了!如果您也剛好能夠做到,那麼在靈修的團體中,會想要學會哪些事:向人請教烹飪?對學員身家調查?或:靈修該注意什麼?要怎麼用心?怎麼渡過考驗?如何理清因果?怎麼化解冤親債主的討報?什麼~老生常談?
有人更有趣,喜歡將自己的實力比照他人,待日後他人有所成就時,再來說他們當初是同學一起學習,如果不是自己如何如何,今天也能修到人家這個境界。呵呵~這種人很多吧!
利用比照方式,膨脹自己、妄自尊大;利用各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境界、自欺欺人。
說句實在話,喜歡拿藉口合理化自己能力的人,憑什麼認為別人一年能修煉出來的境界,自己一年也能修煉出來?最要不得的,就是說人家就是因為有時間,所以才能夠修煉出目前這種境界。唉~不要把別人堅定不移、願意專注的心念,看的如此不堪、如此不肖。
您知道嗎?我剛開始學習時,除了吃東西與討論事情,只要有空閒,騎車也好、走路也罷,隨時奉請師尊:教我讀無形書!說句實在話,就算再忙,只要願意忙裡偷閒,就算不進步,至少也會維持平盤,絕對不會大幅退步,退到兩手空空、退到只剩嘴上功夫。
有人更有趣,老是喜歡怪別人,怪東怪西,好像沒進步,都是別人害他的。怪無所怪之後,再來怪自己為什麼沒有智慧、家人為什麼不理解、冤親債主為什麼來阻礙什麼的。
這樣怪了之後,智慧就有了?家人就理解了?阻礙就消失了?奇怪吧!如果改成問別人:怎樣才會有智慧、家人問題怎樣來面對、冤結要如何來化解?會不會~稍微實際一點?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小燕姐曾說:愛情是沒有課本的,自己的感情不能給別人當戀愛課本來套用。沒有標準答案的愛情考題,光抄別人的筆記,照本宣科也是沒用,反正考題永遠不會一樣,考不好不代表用功不夠,借別人的課本來參考,也沒有多大幫助。
感覺上,學習靈修是有脈絡可尋的,不像愛情那麼虛無飄渺、那麼無法理解。不同的神佛,自然會有不同深度、厚度的課本來學習。原則上~靈語、和靈動,神佛之間多少都是相通,少數差異的部份,也還能靠各人的天份、和後天的努力,來理解吸收。
況且,並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應用在學習上面哦!學習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視覺、聽覺、與感覺,這三種不同的學習類型:
第一種、視覺學習型:只要看別人的動作,馬上就能理解動作的要求、目的、與竅門。
第二種、聽覺學習型:怎麼看、怎麼不懂,必須搭配詳細的聲音說明,才能吸收、與了解。
第三種、感覺學習型:看不懂、聽沒有,必須依樣劃葫盧,實際請老師一步步糾正動作。
對照到靈修的學習,大概就是:靈山帶領、文字解說、與老師糾正。方法可以只用一種,也可以全部都用,對您有沒有效果,不在靈山用了幾種方法,而在您有沒有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並且在學習時,心思專注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上面:
看別人的外形(瀏覽),全身放鬆由靈山帶動(感受),找出動作與別人差異之處(發現),向他人請教動作形式(釋疑),明白動作的細部要求(吸收),儘可能觸類旁通(理解),加強還不太熟練的地方(練習),最後~記得向靈山、或老師確認動作(追求)。
視覺型的人,只要老師示範動作就能了解。遇到不講解、喜歡示範的老師,您會如魚得水,與老師有心靈相通的默契。萬一老師口沬橫飛,就是不示範,您會像鴨子聽雷,怎麼聽都聽沒有。萬一老師的教法與您互不對盤時,趕快向其他同學請教,不要輕言放棄。
學習經驗是可以複製的,只要用心,自然能夠將靈山的功夫,通通複製到自己肉體上。
有人一學再學,對他而言並不是相同的東西一直重復。而是不斷以不同的角度、與高度,再次檢視學習的東西,讓自己理解更深入、考量更全面、判斷更圓滿、處事更周全。
如果搞不清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可以先做個心理測驗。您最喜歡看電影、聽廣播、還是運動?如果分的很明顯,就表示在學習、理解方面,確實存在某種偏好。

拿放大鏡,來正視改正錯誤!
不要有:靈修的反應非得與老師完全相同,否則都是不正確的心態。因為~一開始就想追求不容易達到的目標,只會加速內心懷疑、與自我否定的挫折感早日出現。
人家朝夕苦修數載,才得出的心得,試問閣下憑什麼認為,每週若干小時,三、五個月後,也能夠輕鬆練到?是閣下天賦異稟?還是人家資質魯頓?
不會游泳的人丟到水裡,剛開始,哪個不是手腳僵硬、先求活著再說?等到習慣水性之後,再由胡亂划水,變成肢體協調,隨心所欲的前進?最後再追求以最少的力量,來游個五千、一萬的?假如不曾手腳僵硬、如何能有肢體鬆軟、隨心所欲、甚至四兩撥千斤的感受?
學習如果出現誤差,可能就會出現錯誤。不要有意、無意忽略這些錯誤。反而要拿放大鏡直接正視、改正錯誤。看見別人犯錯,不必苛責;發現自己犯錯,不必懊腦。要把錯誤看作:最好的老師。更要從錯誤中,吸取寶貴的教訓,面對、與改正,才能積極擺脫錯誤!
要有「勇」,不要害怕犯錯,但是不要一直犯同樣的錯誤。世界上有一種人從來不會犯錯,那就是「不願意嘗試的人」。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而拒絕嘗試。愛迪生也是經過上千次的錯誤嘗試,越挫越勇,最後才找出最適合當燈絲的材料,而發明電燈的,不是嗎?
第一天上課就徹悟!第一次聽講就明心見性!天才!?可惜~無法體驗每天小進步的快樂、或是逐漸成長的喜悅。那些自我要求不高的:奉請教導靈語亂唸,行為舉止小過屢犯,科期考試答非所問,進廟參訪禮儀不全,靈動煉體全身緊繃、虛浮亂扭,都是很平常的事!
覺得靈語亂唸,著重心念專注、頃聽自我的要求;覺得屢犯小過,著重應對進退、虛心待人的反省;覺得答非所問,著重有無形書,閱讀理解的智慧;覺得禮儀不全,著重起心動念、俱守禮儀的堅持;覺得全身緊繃,著重身體放鬆、肢體開展的要求;覺得虛浮亂扭,著重重心低沈、收攝內心的要求。一病自有一藥醫!不怕您不犯錯,就怕您不知改過。
您知道嗎,電子廠內,製造出有瑕疵、或有問題的產品,通通稱為不良品。不良品數目除以總生產數,就會得出不良率。不良率很高的,就表示這個工廠產品的品質不穩定,就列為B級廠、或C級廠。靈修也像在製造產品,行為修持的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如果處處表現出貪瞋痴、執著、傲慢什麼的,是不是表示這個人的不良品很多、不良率很高。
「世人熟無過,改之為聖賢」,不管犯哪個錯誤,務必專注在改正錯誤上面。犯十個錯的,有犯十個錯的本領;犯一個錯的,自然也有犯一個錯的功夫。這裡不是肯定做人就要犯錯,而是肯定:「知道」什麼是錯,而有積極「面對、改善」的反省態度。

看懂→理解→會做→做到
當老師、或其他學員在做靈動時,最好不要急著同步比劃,來證明您很用心。靈修除了靈性的修持,還有肉體的改變。所以~最好先靜靜地、仔細看,老師的姿勢是如何轉換。
剛開始看的時候,可以先縮小範圍,只看手法、或是步法,還是身形。感覺眼睛像錄影機,將每個動作登錄到大腦,即使眼睛閉起來,依稀能看到身影。能夠這樣,就算「看懂」。
當老師解說動作時,仔細看老師動作,隨著身形轉移,腦中同步出現剛才解說的內容。當您意念專注在肩、肘、腕時,腦中出現肩、肘、腕的相關要求;專注在身形時,又會出現身形應該注意的要求。這麼一來,就表示您已經完全「理解」這個動作了。
當您能夠看懂、也能理解,就表示您也可以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了嗎?呵呵~還早!
還記得小時候花多少時間,才學會用筷子挾食物嗎?如果人本來就該用筷子吃飯,那麼西方人為什麼用刀、叉呢?不是要爭是非,而是想說:必須透過不間斷地練習,才能養成習慣。換句話說~自己在靈動時,先隨意念來比劃,該手動就手動、該起腳就起腳,不見得要手腳同步。只要手腳都能比劃到相對應位置,即使身形歪斜、七扭八扭。也算「會做」。
您能夠明確分辦台灣啤酒、與青島啤酒口感的差異嗎?再多的形容詞,想必也解釋不清楚,與其在字面上計較,反而落入文字的陷阱。講這麼多幹嘛,真的拿起杯子,實際來品嚐不就了解嘍。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喝酒哦!只是希望大家能夠來了解,還有一種叫做感覺的東西,是用有限的文字,虛無飄渺、訴說不盡的。哦~愛、恨、情、仇,要怎麼描述呢?難!
人一出生就會走路嗎?哪個小孩剛開始不是先學站、再扶著東西移動、放手歪斜的走,再穩穩地走,步伐越來越大、步數越來越多,最後能快速移動,甚至小跑步,隨心所欲的。
將不會的練到會:將平常各自為政的手、腳、身形,練到由大腦統籌運作、能夠相互溝通;會做的練到做對:從每十次做對一次開始追求,進步到每十次對五次,最後每次做每次對;對的動作練到熟:只要一動就各就各位、能隨心所欲、還有藝術感。就表示能「做到」。
靈動中的某些肢體動作,好像不太會有「反正打久了,身體會自動改正」這回事。您可曾看過生米放久變熟飯、麵粉放久變麵包的。如果沒有新的體悟,怕是不太會自動來改正。
學習本來就是一種「不斷追求」、而不是一蹴可及的過程。既然說是追求,自然就會有今年的體悟,可能與去年不同。這時~不必感到今日是而昨日非。來年如果又有新的體悟時,也不必有來日是而今日非的感受出現。只要有追求,身體自然不斷會有新的體悟出現。

務實您的學習內容!
這裡不是對那些全身僵硬的靈修者,給個合理化藉口,說什麼:手腳僵硬沒關係哦!別誤會了~會這樣說是因為: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本來就享有犯錯的權利。剛開始的靈動,身體不鬆柔,罪不致死。最好先搞清楚:什麼是現在要學的?什麼是以後再追求的?
其實~筋骨最鬆的,大概要算:瑜珈。請問您,初學瑜珈時,拉筋是輕鬆自在呢?還是筋骨拉緊、肌肉緊繃,全身汗流頰背,混身進入緊、與不緊的僵直狀態,一點都不輕鬆?
鬆柔之於靈動,有點像四則運算之於數學。四則運算是數學運算的基礎,所有的運算,幾乎都建立在四則運算之中,但是~數學並不是只有四則運算,它還有方程式、函數、微積分什麼的。雖然靈動並不是只講鬆柔,不過卻幾乎都建立在鬆柔的基礎上。
犯了錯之後,老師有指點錯誤所在,以及詳細解說修正錯誤方法的責任。而學員對於老師的指點,則有修改的義務,要自我追求,期許修改之後能夠盡善盡美,符合老師的期望。
這些所謂的錯誤,並不是一言以蔽之,通通不好哦。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嚴重的錯誤要立刻改,有些可接受的錯誤允許慢慢改。千萬不要不改,以免久了變習慣,想改就比較辛苦。
靈動時,犯了肢體僵硬的錯誤,算是比較嚴重的,得立刻改正。要是犯了兩腳無力、步伐不正的錯誤,算是可以接受的,慢慢再改正。所謂的「慢慢」可以是一周、一年什麼的,完全看學員的企圖心。千萬別誤會:大家都這樣,也可以接受,就不思改進,將錯就錯哦。

只要等我如何,就真的如何?
在商場上,您可以怪客戶不下單、怨老闆不挺您、恨同事陷害您。但是在學習靈修這條路,老師視學員狀況,量身訂做、有問必答,同學也不會從中作梗、故意讓您學不成。說真的~除了自己無知、毅力不夠、捨不得、放不下、哪裡還有什麼學習障礙。
過去學推手時,總是自我安慰:只要等我拳學完,再學推手。只要等我拳打的比較好,再學推手。只要等我如何如何,再如何如何。結果~余教練等不及我進步,就離我而去了。
不是搬家、不是旅遊、不是出國,而是往生了。從此再也沒有見面的一天,再也沒有被指導的一天。突然間~在學習太極拳、推手這條路,我覺得更孤單、也更無助。
從當天起,我的學習心態改變了。雖然不想成為武林至尊,只要教練肯教,我都願意學。肯糾正的動作,我都願意改。只要想不通的,就一定問清楚,那怕是最基本的。

怎麼引申連綿不絕的問題?
如果還不知道該怎麼來發問時,可以先針對心中某個還不太明確的狀況、或感覺,來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或向前延伸、或反向追求來發問。只要能想出大問題,就能利用文字組合的技巧,來小心推衍出許許多多的小問題。
還記得疑問句的句首:如何、何時、誰、哪裡、為什麼、什麼,這幾個字嗎?沒錯~就是將剛才的大問題,配合這幾個字,來延伸出更多、更仔細的小問句。一連串的問句,就會像機關槍一樣,源源不斷的從腦中散發出來。多說無益,不如就從:靈修,開始來問。
靈修:請問靈修是什麼東西?要向誰學?在哪裡學?什麼時間學?學多久?有哪些主題?
靈動:請問靈動有哪些目的?有什麼要求?需多少時間學習?要練習多久?各種目的,各代表什麼意思?對身體有哪些要求?如何滿足這些要求?為什麼要這樣?這樣有什麼好處?不這樣有什麼壞處?步伐的進退時機何在?
目的:請問這目的有幾個動作?各有什麼要求?連續操作時,意念要放在哪些部位?各個動作的轉折時機?為什麼手、腳要安置到這個角度、高度?移動時,借到的力從何而來?
動作:請問這動有幾個手法?各個手法的意念、或時機?各動的重心如何轉移?如何以轉腰來帶動手腳?動作間如何銜接?肢體要開展到多大才算開展?結構要合到哪種程度才算合?開合的時機怎麼來掌握?怎麼做比較容易來體會?比較不容易受傷?
靈語:各仙佛的靈語都一樣嗎?有哪些差異?要如何來改進?為什麼自已聽不慬?誰來教?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嗎?為什麼要說靈語?有什麼好處?不說有什麼壞處?語音高低、音調強弱有什麼差異?發音不清楚要怎麼改善?是一個音、還是一堆音?怎麼連在一起?
注意~發問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解答,解開心中的疑問,千萬不要以提出問題為樂。相同問題先向張三問、又對李四問,一問再問好像對他們考試一樣。如果得到的答案有出入時,又提出某某人說,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如何才對。這樣不好,你請教的對象,自然都非三腳貓,人家將心得告訴您,至少先想一想,自己先根據回答,稍微修練、確認一下。
不是說:同一個問題只能向同一個人問,不同人只能問不同的問題哦!沒有這回事!心中有疑問,本來就要有追根就底的心態,務必問到水落石出,心中完全沒有任何罣礙為止。
別人在發問時,如果老師許可的話,自己也不用刻意迴避。聽聽看,別人遇到哪些狀況,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困擾,而老師又怎麼遣詞用字,如何提出量身訂做的答案。

成就:明心見性,慈心願悲
古人重文輕武,習武之人多目不識丁,習練拳術不只為了興趣,而是學習保命之法,要學到隨心所欲的應用階段。因此靈修的學習,也應要有行功立果、明心見性、自利利他的慈悲。

無心之人,也要付出嗎?
我認識個醫師,醫術沒話說,不過~有個怪僻,就是不救想死之人。有天問他,為什麼要有分別心,難道想死之人不該救?他說,他辛苦讀醫學院、到醫院實習、向主治醫師請教、每天超時工作,為的就是提昇實力,能在短時間內做正確判斷,竭盡所能來救人。
但是,有的人,今天跳樓摔斷腿,醫好之後,沒多久又跑去跳樓、又摔斷腿,真讓人為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己有點不值。當初付出心力、辛苦救他,卻怪醫師多事?
心病自要心藥醫,如果對現實社會有所不滿,自然要求助心理咨商,而不是習慣性自殘,難道病人故意自殘,自己都不該負出一點代價。萬一當時有更需要醫治的急症時,卻任由自殘病人佔據病床、開刀房,豈不是會延誤真正需要醫治病人的醫療時機。
人也是動物的一種,如果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動物,都是神聖的,為什麼世界上吃其他生命的人那麼多?難道這些動物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吃掉?自古一物剋一物,人類憑什麼自認為是生物鏈的最頂端?如果說:生命很神聖,應該指的是,生命不能重來吧!

繼續深入?還是執著現有境界?
足夠的練習能夠改正缺失,但是也不要一直執著、停留在能夠做到的某個動作、或境界。會背九九乘法之後,就一直背,不會想了解,如何應用在乘、除運算上嗎?5個小朋友,每人給3元,請問要準備幾元?這類問答,會明確告訴您5乘3等於多少嗎?當然不會。
無法理解問題,如何能寫出算式(體)?不會九九乘法,如何依算式,得出結果(用)?不是推崇九九乘法一定要背,而是靈修本身也有學習的主從。像堅持要對的(尊天敬地、尊師重道、不妄尊大)、最好對的(遇事反省不二過)、對會比較好的(明心見性)。
其實~剛才提到「學習的主從」是有語病的。學習~本來就是種追求的過程。明日的對、可能與今日的對不同。今日遠處看山,覺得山~本該峰峰相連。明日近處看山,變成山由林木相間而成。他日立足山中,山變成由花草樹木、高矮交錯,蟲鳴鳥獸、相生相護而成。山~本身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您看待事情的心態、角度、內涵、與深度。

接著~就要學習怎麼教!
昔日服務客戶時,自己內心有二條堅持。第一:客戶永遠是對的。第二:如果有所懷疑,參考第一條。您敢不敢將「客戶」二個字換成「老師」,當成信念變成:老師永遠是對的!?如果那天,您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老師,向別人解說某某東西的時候,內心是理直氣壯?想當然耳?欲罷不能?還是有口難言?詞不達意?內心感到膽怯、心虛、怕怕的?
當自己向其他人解說時,記住~要依學員的程度來譴詞用字,不要開口閉口就經典怎麼說,這些講意境的詞句,可能讓剛接觸靈修的初級學員,無法體會、心生畏懼,否定自我。
佛渡有緣人,並沒有說,佛只願度心正之人。那些心不正之人,請另走他門不准入佛門?如果有簡單的二分法,能區分心正、與不正之人,豈不是目光短淺?教育是一種傳承,讓不會的人會,讓不熟的人熟;將心急之人,教化成和靄之人;讓暴躁之人,感化成慈祥之人。讓人的心性漸漸走向中庸,不會太過、也無不及。
靈修之前,一律平等。沒有說:錢很多的一年必成;錢少點的三年可成;沒有錢的怎麼修都不成。沒這回事!不必比較學員的身份、或貧富,只要願意走這條路,都可以來學習。
一律平等,不是泛指齊頭式平等哦,別誤會了。一律平等指的是以一般課程來教,不分資質依序而教。學員若有課程外的問題(自己體驗)時,只要與靈修有關,多可知無不言。
這裡為什麼要先確定是該學員自己的體驗?因為有的人很奇怪,很喜歡提問問題,或是到處聽別人提問的問題,但是並不在乎答案,只在乎能夠發出那種需要很多文字才能講解清楚的問題。到處聽、到處問。好像沾醬油一樣,東沾一點、西沾一點。當他發問時,您可能以為遇到行家了,仔細解說後卻又看到他眼神渙散,好像聽不懂的樣子。
這時~就不要再做進一步的解說了,只要回答告一段落,就直接反問:懂不懂?了不了解?因為他已經迷糊了。接下來的解答,不管回答再多,他都無法吸收了。與其一股腦巨細靡遺的解說,不如先簡單回答,待提問者感到回答內容仍然有所不足時,他的眼睛會兩眼專注、炯炯有神,自然會接著提問更深入、更具體的問題。
學員本來就有不同企圖心。若學員當成運動無意深入時,自然不必強求。若學員有心深入,但自我要求不高時,反而要從旁督促、改變學習態度,來成就學員。
教學如果有疏漏之處,本來就在所難免。學習也非毫無所漏,哪位不是透過老師一講再講,才漸漸有所了解。學習哪有那麼神,講解一次就能確實掌握竅門。給學員機會思考,誘導學員明確提出問題、逐漸深入問題核心,比較容易讓學員得到專屬、量身訂做的答案。

目標在更大道路,很遠的盡頭嗎?
年少時總愛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幻想著身懷笑傲江湖的絕世武功,能夠濟弱扶傾、伸張正義什麼的…時間飛快地過去,這些年來也沒什麼驚人的成就,倒是記得一部電影:飛俠阿達。描述一位叫阿達的年輕人,想學輕功,拜師學藝的經過。當時他打算求教的師父,教訓阿達的對白,至今難以忘懷,這裡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記得當時是這麼說的:
阿達懇求:「我要學功夫(靈修)!」師父不肖:「如果學功夫的最終目標,就是想要飛起來(通靈),那您練到最後,最了不起就是飛起來而己,那又怎麼樣呢?」
阿達態度堅定:「我要學功夫!」師父不以為然:「您要學功夫?但是您已經先將功夫給看扁了。」師父眼神凝視遠方,自言自語:「輕功只不過是更大道路上(明心見性),路邊的小野草而己,走這條道路的人非常的多,可是他們把目標放在很遠的盡頭(了脫生死);目標放在盡頭的人,如果在路邊摘了野草給人家看,豈不是讓人家以為,野草就是盡頭。」
在靈修這條大道,什麼算是路邊的小野草?什麼才算盡頭呢?師兄曾說:「有人問我月亮在哪裡?我用手指著月亮告訴他:這就是月亮。那人一看到手,就誤以為我的手就是月亮。」
斷章取義?不求甚解?還是解說含糊?引人誤會?學員沒有持續請教、與驗證,有時候會對自以為的答案誤解。您可曾注意到,學習靈修的過程中,什麼是月亮、什麼又是手呢?

書中自有顏如玉?盡信書不如無書?
追求解答有點像資訊收集。廣泛收集各家說法,增廣見聞增加思考的角度。如果盡覽群書,心中仍有疑惑,還能上網與人交流。光聽不修或光問不修,學富五車都是紙上談兵。
網路也有醫療網站哦,站內也有各種西醫的門診哦!上網詢問的病症,有些能夠獲得明確的回答,有些只有:「需進一步看診才知,無法建議服用什麼藥物,請親自去看醫師。」蝦米碗糕?回答的人自己不就是醫師嗎?如果發現向別人請教時,別人的回答都聽不慬時,千萬不要誤會別人不肯告訴您答案,有可能是您自己,搞不清方向、抓不到重點?
還有那句:請親自去看醫師。這句話很重要,如果心中疑問百思不解時,務必親自問老師。對了~這裡向各位分享我的一個想法:我真的不相信只靠看幾本經書、或誦唸幾句咒語,沒有老師指導,就能徹底了解靈修的來龍去脈,就能輕鬆度過上天的試煉。
這裡不是否定書籍的功用哦!別誤會了。而是靈修應該以老師的指導為主,書籍只是從旁輔助的工具。再透過堅持,只要能夠確實做到「早晚十分鐘」,日後肯定不得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lwang007&aid=116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