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艾灸治療婦科病及助孕
2012/07/17 15:21:00瀏覽1423|回應0|推薦1

今天來談談另一個傳統的中醫療法…艾灸,這個療法的起源蔡老師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及,大抵上是前人在無意中發現熨燙物接觸到身體某些部份時,可以緩解其他特定部份的疼痛不適,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後發展成這種使用艾絨在患處或穴位施灸的療法。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由於施灸時必然產生煙及艾草燃燒的氣味,致使這種療法漸漸較少被採用,這實在是個非常可惜的事,因為既稱針灸,代表著灸法的功效足可與針法分庭抗禮,且灸法不是侵入式的療法,安全性高,個人亦容易操作,所以蔡老師還是希望再做推廣。

蔡老師今天要介紹的是自粘艾粒,這種非常適合居家保養使用,且花費(平均一顆不到台幣2)及準備工具甚少,一個防風式的打火機即可。使用方法極簡單,使用隨盒附的小工具將艾絨推出,然後均勻的點燃後,將艾粒的背膠粘貼在要灸的位置上即可。因為蔡老師愛女的乾媽回美國在即,種種因素的考量下,蔡老師覺得使用這種自粘艾粒做保養是最為簡便且容易看到成效,也不需要很準確的找出穴位定位,所以接下來就來談談艾灸治療婦科病的幾個選用穴位吧。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四寸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

子宮:在下腹部,當臍下四寸,中極旁開三寸。

歸來:在下腹部,臍中下四寸,距前正中線二寸

八髎:在骶部,即左右各四個骶後孔處。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前面幾個穴位分佈在腹部、盆腔、骶部,主要就是要取其溫經散寒之功,婦科病說穿了,也就是下腹那一個區塊產生的疾患,舉凡痛經、月經不調、子宮肌瘤、盆腔炎、赤白帶、不孕…等,艾灸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就在於婦科病多屬寒,而艾草可以宣理氣血、燥逐濕寒,性屬純陽,病既是因寒而起,自然治療就要從扶陽著手了。而另外兩個,足三里可使身體強健,三陰交則可補氣血。以蔡老師的理解,只要能夠堅持每天的施灸五至七壯(燃燒完一個艾粒稱一壯),不光是婦科病或是不孕,連原本莫名其妙的病都會好轉,身體會變得更健康。由於這篇是要寫給乾媽看的,下次再來說說日常保養該選用哪些穴位吧,今天寫到這裡。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rctw&aid=663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