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1 21:23:42瀏覽2593|回應5|推薦35 | |
以下所有照片皆來自海角七號官網http://cape7.pixnet.net/blog/ 照片提供/果子電影
終於慢了好幾步,看了海角七號。先前刻意不接收太多已經觀影者對於此部電影的種種讚嘆和解析,觀影前,腦中僅有的先入為主印象是:茂伯很搶戲,很好笑,「挖係國寶咧!」成了家喻戶曉流行語。劇中還捧紅了馬拉桑小米酒和可愛的三胞胎,當然還有,拍攝地點之一在夏都沙灘酒店。我甚至連范逸臣長怎樣都不知道,(他沒拍這部電影前我就對他毫無所悉),看了之後,我完全認同有個朋友形容戲裡的他有點像陳金峰,酷斃了的峰哥啊!
刻意阻擋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後,只知道這些零零碎碎,所以,有點意外電影竟瀰漫著濃濃的日本風,一封貫穿全劇,以日文口白娓娓道來的情書,一個似乎為了與六十年前的男女主角呼應,刻意安排來與范逸臣談戀愛的日本美女,加上茂伯和林曉培飾演的清潔工自然流利的日文,這幾個角色不必多描述就點出台灣與日本「前半生」的「孽緣」。有評論說這部電影隱藏著殖民文化的陰影,我也有同感,且老師與學生這兩種身份,也隱藏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但,這就是台灣的過去,無須自卑,也正好提供觀者從後殖民論述來探討此部電影的空間。 戲都還沒開始,我就因為一個摩托車停格的畫面,頓時感到一陣鼻酸,毫無來由,自己也不解。在腦海裡搜索原因,跳出來的竟是,好久沒有坐在戲院裡看到如此台灣的鏡頭,如此熟悉的場景,如此典型的台灣象徵。 光是摩托車,就被勾動一股「愛台灣」情緒,影片中不斷穿插的戰時日本老師與台灣女學生之戀,反而並未讓我有太深刻的感動。也或許多少想到殖民歷史,無法真心沈醉其中。與這段跨國、跨世紀、跨年齡之戀對照的,是日本女公關友子與范逸臣的現代之戀,可惜我覺得曖昧情愫鋪排得不夠,以致於友子半夜跑去范逸臣住處敲玻璃發酒瘋,有點沒頭沒腦,給人一種「這女的在幹嘛?」的莫名其妙。後來上床當然也是很勉強,流露出刻意安排一場床戲的痕跡。 但是沒有一部電影是完美的,我想這部電影票房會破億不是沒有原因,(現在去看,還是會因為太晚買票被迫坐到前兩排)電影在活潑的配樂下,節奏輕鬆明快,台詞又寫得十分之好(已經有吳念真的水準了!我真的受不了時下偶像劇那些無厘頭對白),加上每個角色塑造都很鮮明討喜(相較下日本女星的角色最弱哩),所有讓觀眾很容易進入狀況的元素,這部電影都有了。 一部電影能把台灣戰前戰後三代的記憶寫進去,用輕鬆逗趣的方式表達台灣族群融合的包容力,已經很不容易了,相信這就是場場爆滿的最主要原因。戲裡本土樂團演唱第一首歌後,心裡真有種想跟著劇中人大喊安可的情緒,可惜我是「卒仔」,眼看戲院內沒人跟著起鬨鼓掌,也就把掌聲留在心裡了。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要看兩、三遍才能全盤掌握細節,我不確定自己錯過多少,倒是看到一個所謂的小細節值得推敲。 不知是刻意還無意,范逸臣用來送信的綠色郵差包,上頭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我揉揉眼睛,那,不就是北京觀光區處處可見的紀念品嗎?!「為人民服務」用在郵差包上其實十分貼切,又反諷了范逸臣根本沒有好好送信的散漫態度,然而,這句共產黨的精神標語,在政治層面上又是何其敏感呢?我覺得這似乎傳達了三十九歲的導演,這一代的觀點,所有嚴肅而沈重的政治圖騰,都可以化成消費性的符號。
回頭來檢視范逸臣所飾演的阿嘉,時下二十幾歲的台灣年輕男子,穿耳洞戴耳環,走的是日系型男風格。在台北打拼不順後,無奈返回純樸的恆春鄉下,騎上台灣特有的野狼一二五機車,背著與毛澤東相關的紀念書包。台日中的圖騰,在范逸臣身上盡現,年輕的這一代,是從一則浪漫的異國愛情裡去看台日深沈的殖民與被殖民關係,是從一個共產黨色彩的紀念品裡,去轉化曾經是勢不兩立的國共關係,這一代走得是文化元素拼貼遊戲風,早已脫去悲情的外衣。 侯孝賢的沈悶電影,標記了台灣那一代的沈悶,但海角七號選擇了從另一個角度說台灣的故事,畢竟不同的世代會沈澱出不同的情緒。台灣陰霾已久,此刻心情正如那句經典的台詞: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