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6 14:22:20瀏覽1501|回應8|推薦45 | |
年前,和先生討論是否今年年夜飯到外頭吃,因為人口簡單,只有公婆和我們四口。不過婆婆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在家吃,她說,這樣比較有年味。 於是我目睹了一位『神力女超人』的變身。 離過年還有好幾天,婆婆就開始買菜,大型的蔬果魚肉批發市場總共去了兩次,我以為這兩次大採購應該足敷所需,沒想到婆婆接下來還是持續每天到住家附近的菜市場購物,每天都有一大包一大包的魚肉蔬果扛進門。冰箱基本上已經擠爆了,但婆婆還是覺得還有東西沒買齊…. 小年夜當晚,婆婆開始砰砰乓乓,忙著把一整隻雞、一大條魚、一大塊豬肉、豬腳、五大塊牛腱、牛肚、牛筋等通通煮熟,該滷的倒進快鍋裡滷,該煎的該炸的一一送進鍋中,一直忙到半夜。長輩在忙,我當然不敢在旁邊涼快,於是也在廚房跟進跟出,基本上是沒法幫上什麼大忙,因為那麼大塊的魚肉和整隻雞,實在超出做菜幼稚班的我的程度太多,只能在旁幫忙拿拿盤子,洗洗碗之類。等到半夜三點,基本上我已經呵欠連連了,但神力女超人的婆婆,依舊精力旺盛,冰箱開了又關,食材似乎永遠處理不完….半夜三點半,我終於忍不住溜去洗澡睡覺,婆婆還在等待煮豬肉那鍋燒開。 隔天十點,我從廚房裡鍋鏟乒乓聲中醒來,婆婆不知已在廚房裡忙了多久,我擠出一個『自覺不好意思睡太晚』的表情,又晃進廚房裡看能幫上什麼忙。昨天煮熟的那些魚肉,還得進一步加工處理,而且中午得祭拜『地基主』,還得弄上幾道好菜。忙和到下午一點,一大桌菜熱騰騰上桌,有一大鍋豬腳湯、滷牛腱牛筋牛肚、茄汁虱目魚、滷蛋滷海帶、煎魚、炒白菜等,我邊吃邊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使命感,可以讓婆婆甘願接連兩天和食物纏鬥數十個小時,只睡三、四個小時?況且,事情還沒完。吃完午飯已經下午二時許,收拾完碗筷沒多久,婆婆又鑽進廚房開始忙重頭戲的圍爐宴,一整個下午沒有停下手邊工作,於是,午餐的餐桌才收畢,晚餐飯桌上又多了涼拌章魚、寧波年糕湯、鳳梨蝦球…. 當然自己煮的菜絕對比餐廳好吃又衛生,我吃在嘴裡也是滿腹感激,然而,換做是我,面對這種宛如馬拉松般的料理戰役,我想我會很不爭氣地投降,選擇向餐廳輸誠。 我承認那種『除夕就該在家吃團圓飯』的堅持,到了我這一代,已經蕩然無存了。 婆婆對於年夜飯的使命感,或許是基於數十年累積至今的理所當然,但在我的記憶裡,每年此時我看著媽媽從早到晚忙進忙出,因為忙,所以累,所以反而心情不好,於是乎每年這頓年夜飯反而給我勞民傷神的感嘆。如今看著六十餘歲的婆婆忙到午夜還不能罷休,我佩服她的堅持,她的念舊,她的耐力,卻無法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決心。我承認我懶,而且對我而言,我找不到有什麼非這樣做不可的理由。 常聽人感嘆,如今『年味』一年不如一年。然而,我認為這是無可挽回的必然。所謂的『年味』摻雜了太多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呼應的作為,例如在我念高中之前,每年過年買新衣是儀式,畢竟當時的經濟條件也只允許一年揮霍這麼一次。然而大學之後,自己開始賺錢,買衣服的頻率愈來愈高,過年買新衣當然不一定必要了。 所謂的年味或許還包括家裡的婆婆媽媽整天在廚房桿麵、蒸年糕、包水餃,就為了晚上一桌豐盛的菜餚。但如今就連那一甕佛跳牆,平常日子興起也就可以煮(買)來吃了,又何苦一定要將除夕與在廚房忙到昏天暗地的婆婆媽媽劃上等號? 話說回來,在目前僅存的過年儀式中,婆婆媽媽依舊扮演重要的角色,她們知道何時該拜哪些神明,拜拜時應該說哪些話,應該買哪種金紙,應該插幾炷香…她們掌握著整個過年的節奏,而驅使她們亦步亦趨帶領家人跟著傳統走的,依舊是那股我不知從何而來的使命感。 有一天,我會成為媽媽,或許還會當上婆婆,但,那股神力女超人般的力量,恐怕要消失在我身上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