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4 20:22:58瀏覽4885|回應7|推薦42 | |
北京的老,除了老在紫禁城,老胡同,還有『老倉庫』。要不是看了北京本地報刊的介紹,我著實不知道北京還有一處與紫禁城同齡,但名氣卻小了一大截的古建築遺跡,名為『南新倉』。這處旅遊書很少提及(至少我手邊的沒有)的老房子,是明清兩代皇城存放糧食的倉庫,相傳最多時曾有七十多座糧倉,經過多年來的街區更新,目前僅餘九座。不過,這些糧倉地處北京市中心東四十條附近的黃金地段,還能逃過文革、北京老舊建築遭到大量拆除等浩劫而留存至今,足以令人滿懷感激。
南新倉的正門在平安大街上,若你在平安大街往對街望,會看到路邊矗立著一棟樓,嵌著『北京市百貨公司』的招牌,但仔細一瞧那樓又舊又亂,實在不像有百貨公司。確實,那裡只剩招牌,百貨公司早已倒閉。不過當年糧倉卻被這家百貨公司當成『貨品倉庫』使用了好多年,後來百貨公司倒閉,業者尋求轉型,將糧倉改造成南新倉文化休閒街,才讓糧倉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從百貨公司倉儲再往上追溯糧倉的身世,民國時期,它還曾經是軍火庫。從存放糧食到存放子彈,儘管籠統來講都是為了生存,但本質上的意義差別有多大!想到單單一個倉庫的功能,隨著朝代遞嬗就能產生如此大的變化,不禁覺得歷史的蒼茫與可笑。 糧倉的建築形式是懸山頂,五脊二坡。倉頂還開有天窗。
山牆不是平面的,而是砌成一個個階梯似的,從左到右數一共五個階梯,這種形式稱為五花山牆(註)。
窗子開的很小,且離地面遠,顯然不是為了人居所造。磚砌的牆面異常厚實,宛如防禦外侮的城牆,達一點五米,倉內四季恆溫。倉房呈梯形,底部穩重。
所謂的南新倉文化休閒街,其實幾乎都是餐廳。所幸餐廳雖混雜在古蹟中,多半是另外新建的仿古建築,真正利用古糧倉的主體從事現代活動的,我看到的只有新北京畫廊和上演崑曲《牡丹亭》的皇家糧倉。不過,那天去發現還有很多區域在施工,也有古糧倉的門面被大紅色的壓克力罩住,貌似酒吧的裝潢,平添了幾分俗豔。
我總是在午後出門,也總是在此時看到餐廳最為破落的一刻,中午用餐人潮已退,夜晚的華麗尚未揭幕,於是這午時三刻, 往往只有凝滯的空氣和懶散的樹影,襯著空蕩蕩的餐廳一屋子寂寥。這裡的餐廳,號稱台灣精品菜餚的『飯前飯後』小有名氣,然裝潢卻是不忍卒睹的不中不台。另外就是,富麗堂皇的大董烤鴨店了。黑頭車進進出出,足見這裡的消費檔次。
大董對面是皇家糧倉,週五、週六晚上演牡丹亭,僅有六十個座位,票價自三百八十元人民幣至一萬兩千元人民幣(包廂)不等,含自助晚餐。在昔日堆放穀物的倉庫聽牡丹亭,真是一種毫無來由的混搭。不過,查了資料意外發現崑曲和糧倉也有共同點,都是六百多年的歷史,啊,這樣就找到相關性了。哪天真應該去聽他一場,也不枉學生時代曾經在崑曲研究室打過幾天工啊。
儘管糧倉建築比不上皇宮的雕樑畫棟,然而外型古拙,用途又特別,其實頗有可觀之處,可惜這裡只被改造成餐飲街,而且餐廳的風格落差也很大,使得這塊區域看來仍有點雜亂。此外,糧倉的主體精神也被忽略了,除了入口處有寥寥數語說明糧倉特色外,見不到有一處糧倉是特地開放給民眾參觀,以了解其中構造和歷史。在這塊區域的規劃上,顯然商業的考量仍凌駕於文化之上。
南新倉位置:
南新倉位在東四十條地鐵站附近。東四十條這區域有個大圓環,兩旁矗立著即使只是路過瞥見的遊客都會留下印象的顯著地標:保利大廈。這棟大廈外型是仿造中國古典樂器盧笙,樓內有酒店,也有經常上演藝文活動的保利劇院。 保利集團曾因搶救圓明園文物而名噪一時,在圓環的另一邊,還有一棟『新保利大廈』,裡面就有保利藝術博物館。而南倉,就在這棟新保利大廈的後方,隔了一條寬闊的東門倉胡同就是。 糧倉地點設置在這裡,也是有來歷的。這裡鄰近北京古城門『朝陽門』,古代,這個門是專門讓糧車行走的。當時南方的稻米經由北運河運到通州,再用馬車,走朝陽門進入京城,因此古代糧倉多位在朝陽門內此一區域。除了南新倉,其實北京還有祿米倉、北新倉兩處糧倉,只是規模不比南新倉。
註一 在北京遺存的傳統建築中,唯有倉儲建築功能至上,體現了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 資料來源http://www.imperialgranary.com.cn/build/index.asp 註二「五花」山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