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9 14:36:42瀏覽3780|回應6|推薦35 | |
北京跟台北有什麼不一樣?從某些角度看,沒有太大的差別,一樣有很奢華的百貨,一樣有很布爾喬亞的書店,一樣有頹廢迷亂到不行的夜店,一樣有好吃的美食餐廳,也一樣有麥當勞肯德雞星巴克的連鎖餐飲。 但是,在鋪天蓋地而來的全球化中,所幸有一些事情還沒有徹底全球化,那就是天氣。 今年北京從十一月初開始降溫,銀杏在十月底轉成豔黃,十一月初開始逐漸凋蔽,十一月中我冷極了縮頭走路偶而抬頭一看,成排銀杏樹葉不知何時全都掉光了,一時之間竟替光禿的枝椏感到幾許悲涼。 ▲上週拍照時還沒禿光的銀杏。 原本聽說十一月十五日全市供暖,後來得知各小區供暖時間不一,我住的小區不到十五日就開始供暖了。一般來說在天氣轉冷但尚未供暖前,應該是最難熬的時候,不過或許是住處方位剛好避掉風頭,那段時間進到室內幾乎不覺太冷,即使室外接近十度上下,室內也比台北最嚴寒的冬天時暖。後來開始供暖,室內溫度憑感覺猜可能有二十度上下,著背心短褲偶而還會太悶。僅僅一窗之隔的戶外,幾乎快要結冰的酷寒,除非伸手去探否則全然跟我無關。 感人的暖氣啊。曾幾何時,我這個亞熱帶的子民,居然會待在一個需要暖氣的城市?那天跟朋友聊天,我笑自己是土包子,我是長大後到北部唸書工作,才知道有『除濕機』這種東西;現在到了北京,才知道『加濕器』原來長這模樣。因為我土生土長的寶島鄉下,既不需要除濕也不需要加濕,其實連冷氣也嫌多餘。雖然不敢說是四季如春,但至少那是個可以省下很多家電費用的寶地。 真的是土包子。雖然暖氣散熱片這種東西第一次去歐洲國家時就看過,但開始供暖時,其實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那鐵製的外殼摸了會不會燙傷?不知道那熱氣散出口可不可以堆放物品?甚至上網查了很久才知道原來那設備叫『熱水型暖氣片』,裡面有條熱水管,遠端的供熱站不斷輸送熱水進來,就此造就成暖氣。 一開始我還真不敢直接碰觸,後來試了幾次才確認暖氣外殼摸起來溫溫的,不至於會燙傷,才比較坦然地敢靠近。 現在,我每天看著加濕器吐出一陣又一陣的蒸氣白煙(好想加點精油進去),被客廳、廚房、廁所、臥室、通道間遍布的暖氣散熱片穩穩發送的熱力包圍,寒冬中坐擁一屋子人造的溫暖。當每天早上都因為太熱下意識地開始踢被,甚至在燠熱的輾轉反側中甦醒,我其實有點恍惚,這,還是冬天嗎! ▲通道間的暖氣散熱片。拍起來還挺有現代藝術的fu。 ▲浴室的暖氣散熱片。可以晾毛巾。
暖氣散熱片。右邊是開關。
▲傳說中的加濕器。根本長得跟精油噴霧器一樣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