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423 Kyle小寶貝10個多月了!其實寶寶聽得懂大人說的話 (附照片60張)
2023/04/26 02:05:15瀏覽115|回應0|推薦0

   上週四晚上傳愛小組輪到傳愛小組聚會中,分享「生命見證」。本來不知要講什麼主題,恰巧週日敬拜是唱「生命的河」,就是女兒曾幫我媽珍貴影音中的詩歌,我就剪下「明婕懷念婆婆」後段的這首歌,來開始回顧我因母親的影響而信主的見證。ppt,插入短片,還找些相關的照片。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感受到神的恩典和生命的意義週六在教會聖堂聆聽吳獻章老師的聖經講座,主題是「權位與權威」,內容精彩豐富又實用,期待九月十六日的第二次講座課程!

   這幾天天氣還不錯,媳婦帶著Emily和Kyle利用周末去關西阿祖家和附近的公園走走,兩姊弟玩得很開心,也逗得阿祖樂呵呵!EmilyKyle現在親密互動較多,姊姊對弟弟似乎越來越疼愛了!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寶寶8個月大時,遇到不確定的情境,會先觀察爸媽的情緒反應,然後再用這些訊息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種方式叫做「社會參照」。換句話說,爸媽回應寶寶的表情或聲音,往往傳達許多訊息,也是寶寶判斷事情安全與否的重要依據。 寶寶的探索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歷程,過度的制止會減少寶寶的探索動機;若是經常對寶寶說「不可以」,也可能養成聽而不聞的習慣。因此,當寶寶要接觸危險物品,或前往不安全的地方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先說聲「不可以」,以引起寶寶的注意,讓他暫停動作,之後再看著他的眼睛堅定的說一次「不可以」,並把他抱離那危險的情境,這樣他就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了。

本期特選主題: 掌握對孩子說「不」的時機

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個月,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一聽到娃娃的哭聲,便立刻飛奔至孩子身旁,抱著他萬般疼惜;但也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是「故意」的,為了達到某些需求而和爸媽搗蛋。如果這樣想,未免太「高估」一個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了。

事實上,在孩子三、四個月前,父母可以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而不用擔心寵壞他。不過,當孩子漸漸長大,便可試著學習辨識孩子的哭聲,是因為無聊還是餓了,或是身體不舒服,而不須立刻丟下手上的工作去抱他。讓孩子學習等待和父母暫時的分離,可以讓孩子瞭解並不是凡事他都可「隨心所欲」,同時也提供孩子學習自處的機會。事實上,許多孩子都頗能自得其樂呢!

保護他,請說「不」﹗

雖然你不大可能寵壞一個不滿一歲的孩子,不過你還是可以給孩子一些溫和的行為限制,以保護孩子或別人。

何時可以開始教孩子,而他也能瞭解你的指示呢?

大部分的寶寶八個月大的時候,已經可以知道「不可以」是什麼意思;十個月大時,已漸曉得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也大約可以揣測你對他的需求,知道你說「不」時,就是自己做了不對的事;十一個月左右,便會自己開始判斷一件事是好是壞,也知道你的反應,會試著照你的話做以求讚賞,要做某些行為前也會先看看你。

所以,當一歲內的孩子有下列行為時,父母便該試著對他說「不」︰

■可能對他自己造成傷害時,如碰觸一鍋熱湯或玩電器插座。

■對別人有不良影響,像出手打其他孩子等。

■行為造成實際損害時,如在牆壁上塗鴉,或隨意撕毀文件。

不過當你說「不」之前,要先確定孩子真正的目的和自己的反應是否適切。一個五個月大的孩子將你餵的食物吐出,可能不是淘氣,而是他還無法吞下固體食物。

而針對孩子的行為阻止他,比批評孩子更有效,也比較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例如︰「不行,我們不可以把東西丟到地上去!」而不是「你真是個壞小孩!」另外,當你說「不」時,口氣應該要堅定,甚至皺著眉帶著不悅的表情。如此,孩子即便不知道你為何阻止他,也知道做了使你不高興的事。

有時候,且慢說「不」﹗

但是,有些時候你也別急著說「不」,比如,孩子做出一些令人覺得麻煩卻無害的行為時。像八個月大的孩子,常喜歡將手邊拿到的東西丟出去,要求你撿回後,又不斷的丟出。其實,他並不是故意找你麻煩,而是想探測物體丟出的反應;他覺得新奇、好玩而一再重複,是他學習和遊戲的一部分。父母不妨按下不耐,陪他玩一會兒;過一段時間,找件玩具或做些其它活動吸引他,會比喋喋不休的數落他更好。

因此,除了可能涉及危險的情況外,給孩子多些探索的空間和自由吧!

延伸閱讀: 換個方法跟寶寶說「不」

換個方法跟寶寶說「不」

當寶寶做出危險或不適宜的動作、行為時,爸媽必須說「不」來制止,但你可以換個方式說「不」,同時更積極地建立一個「可以」的環境,讓孩子既能自由探索,又能建立行為規範。

10個月開始,寶寶懂得的語彙更多,他也開始會搖頭、搖手了。這個時候他還不是非常了解「不」的意思,但是他已經可以大概掌握到,哪些事情是做對了、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當你搖著頭對他說「不可以」的時候,他八成就猜到他自己做了什麼「傻事」。

了解是建立規則的第一步

在教養的歷程中,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事情,是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式。從孩子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我們就不難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尤其,還不會語言表達的寶寶,更是需要爸媽能夠猜透他的心思。當我們了解寶寶的能力、寶寶的需要時,也才能夠適切的站在寶寶的位置,依照他的習慣、他的方式,設定適合他的作息與規則,減少寶寶可能遇到的障礙、與困難,也不會有過度的期望。

把「不行」變成「可以」

在寶寶探索動機最強的時期,「不行」的使用,真的必須很小心。我們要讓寶寶學會的是某些動作、某些行為、某些地點是危險的、是不適宜的,而不是探索的行為本身。像是寶寶爬樓梯,是他對自己大肌肉的挑戰與訓練,我們可以對寶寶說:「寶貝,太快囉,很危險,要慢慢的、一步一階的走喔。」當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帶著寶寶不斷重複正確的、適宜的動作,同時不斷給予鼓勵與信心,有了正向的示範,喜歡模仿的寶寶,同樣能繼續探險,也能學會好的行為模式。

把「不行」說清楚

在這個時期,寶寶的頑皮,是理所當然的,他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我們過強的情緒反應或是處罰責備,其實是不必要也對寶寶不公平。但是,語氣堅定、原則明確,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與安全相關的行為發生時。當我們在阻止寶寶的同時,可別忘了,記得把話說清楚,並且讓他能夠體會到這個原則的堅決、不可動搖,讓他知道這是沒有商量的;也許剛開始你會因為這樣有點罪惡感,或是擔心寶寶心理受傷,事實上,你將發現,再繼續堅持一下下,寶寶就明白你的意思,默默的放棄、走開了。是的,他知道了,可是他一定會再出現相同的行為。別生氣,這是考驗你的耐心囉!再對他耳提面命一次吧。

自在探索才能學會自制

重要的是,與其一再的阻止寶寶、造成親子之間不斷的拉鋸戰,倒不如積極的提供寶寶一個清潔、安全無虞的環境,讓他可以在充分自在的情境中探索,用說理、示範引導,減少他挫折、或是發脾氣的機會;行為規範的建立,不一定是透過錯誤嘗試、或是制約的方式,在「可以」多於「不行」的環境下,寶寶作息正常、情緒穩定、有自信,他能夠從爸媽的態度、爸媽的應對與行為模範中,更容易學習自制、學習調整自己喔!

 

本週五黏土課程作品—小丑魚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7903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