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2 09:34:04瀏覽576|回應0|推薦3 | |
去年家父因病住院,筆者在醫院陪伴照顧,聽到隔床的女士與護士的一段談話。那位女士說︰「大夫怎麽可以告訴我爸手術有風險﹖我爸會擔心,萬一他緊張、手術失敗,怎麽辦﹖我要向妳們院長抗議。」 家父家母這幾年數次住院動手術,筆者簽署同意書,仔細閱讀了上面的說明,知道即使是一般認為的小手術也有風險,身體正常的人被全身麻醉也可能死亡,雖然機率非常低。那位醫生把風險告訴病人,不能說有錯,但家屬卻要抗議。 前日看到醫學博士趙可式的生平報導,看到這方面不同的觀點。台大護理系畢業的趙女士曾是修女,她熱心奉獻,從早到晚照顧期末病患,多年來努力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協助病患面對死亡。 趙博士談到她親身的經歷:年輕時她在醫院服務,當時醫師普遍跟癌末病人說:「還有希望,你一定會好起來。」而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病人已經病入膏肓。 有一次她碰到一位肝癌病患,醫生開刀發現肝癌已經移轉,就原封不動縫了回去,卻告訴病人說:「你都好了。」但是病人還摸得到腫塊,覺得病好不了,心情更低落。趙女士覺得病人孩子還小,有很多事要交代,就去找醫生。醫生說:「騙病人一百次就變成真的了」,趙女士一路由醫院哭著回宿舍。 醫護人員隱瞞病情,基本上是不想增加病患的心理壓力,但對這位摸得到腫塊、又有許多牽掛的病患而言,告知病情恐怕是比較好的。究竟是否應該告訴病人實情?恐怕見仁見智,有時還是個兩難的決定。 檢測新流感的快篩法準確率大約只有六成,如果醫療單位普遍告知這項訊息,恐怕許多人會拒絕接受快速檢測。但如果沒告知這件事,若有人篩檢過卻發病,也許會有醫療糾紛。前日一位醫生投書聯合報,解釋私人診所不熱衷配合提供快篩法,原因在此。 有位家長望女成鳳,把愛女送去學鋼琴,認為愛女琴藝高超,天資稟賦,想報名參加國外的比賽。面對一心想要參賽的母女,老師忍心告訴她們功夫還不夠嗎?以往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稱許與誇讚,造成她們今日的信心滿滿。 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天生殘疾的人可能是了前生之業。不過這種話能說出口嗎?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天生殘障的女兒去吃喜酒,大家都不願理睬她們,母親面色凝重。一位賓客說:「上帝造人,難免忙中有錯,出了狀況,又不能重做,上帝就把胎兒送給天下最有愛心的母親,讓母親用摯愛來彌補祂造的瑕疵,上帝才能放心。」母親聽了,臉色好多了,這話說得多漂亮﹗ 守「五戒」是來生可以轉生為人的條件,其中一戒為「不可造口業」,包括不能說謊話。這是指不能惡意說謊來傷害別人,但有些時候視情況得說假話,才能減少別人的傷痛難受,或是減輕對整個局面的衝擊。 碰到各種情形,究竟是講真話﹖還是說假話﹖講真話但也夾雜假話?不講假話,但也沒講真話,選擇性地講,讓聽話的人不知全貌?說話是藝術,在在考驗人的智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