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1 11:31:38瀏覽1766|回應0|推薦5 | |
每個遊子的心情,都一樣, 在家的時候,想離家, 離開了家,卻想回家。 從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至今,起碼有十年了,從那時開始,眼淚就一直噙在我的眼眶裡,十多年了,感受不僅持續、還更有加深。 巫啟賢的歌聲有這樣的感染力,有一份扎實、也有一份動人,從他喉嚨裡吶喊出來的嘶吼會直接穿透鼓膜,但柔情時刻,也有另一種溫柔,離情依依時,則有最讓人無法掙脫的寂寞。 「離家三部曲」是巫啟賢早期的三首歌曲串在一起的淡美長曲,由「姊姊離開的那個下午」、「我真的要走了」以及帶有鄉愁的收尾、也是其中唯一的台語曲目「我是你的」所組成,歌曲來到八分多鐘,雖然較長,氣氛也相對濃郁。 夜深人靜的黑,人在異鄉,只有這首歌能打動心靈。 從小到大,不管求學或工作,我很少離開家鄉,照理說,我應該不太容易體會什麼叫做異地而居的生活,唯有的幾次迷惘則成了我自己蔓延想像的基石,說也奇怪,我該不太有感受的,偏偏就對這首歌裡所傳達的意境格外感傷。 在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討生活,心中的苦悶,誰人能瞭? 而離別,又是誰才懂得的哀傷? 遊子的心情應該多是一樣的。你就是在家按捺不住往外走闖的激動,甚至嫌家人嘮叨管太多,懷著壯志離開家裡,什麼樣的難關或挑戰都只能逆來順受,一旦在外打拼久了,連人生地不熟也都成為過去,忽然間,你又開始念家了,那些曾經嫌惡的生活小事,都變成你最渴望的平凡簡單。 當初送你離開的那些目光,始終默默期盼你回來團聚的片刻,逢年過節變成清粥小菜,要等到天倫大餐竟需要莫大機緣?現代人的生活與家庭模式,愈來愈朝這種方向走去,也愈來愈不能理解,什麼是送別的惆悵。 第一段的送行,雖然層次不太一樣,卻讓我想起去年送老弟去澳洲打工渡假的當下,牽掛與叨唸是當然的,那是親人的掛心,更是親情最說不出來的氣息。 第二段的離別,是屈服於現實的抉擇,我們都不清楚愛與不愛的作為可以有多大的不同或相同,但若為了心目中那重要的人、若離開之於對方會是好的,我相信不少人會選擇離開,是一種取捨,更是一份支持或寬慰,哪怕,真正要離開的瞬間,會有多麼難過。 而第三段,是聽慣台語的人會忽然被觸動到的旋律,和淺淺吶喊。 已經不再可能的繼續,只有「我是你的」才說得完那故事,氣氛醞釀至此已經足夠,我還記得曾有過那麼幾個夜晚,我聽著這首歌,默默掉淚。 只能默默離開的心,是最霧鎖的悠揚。 如果你剛好在異鄉生活、如果你正在思念家鄉,「離家三部曲」的傷懷,或許可以讓情緒釋放,等回到現實以後,鼓起勇氣繼續往下走去。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