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民生報歇業看今年的出版業。
2006/11/30 14:54:43瀏覽2693|回應4|推薦16

  國內老牌的體育娛樂報紙「民生報」於今天發出最後一刊,明天,十二月一日開始,民生報這個名字即將正式成為歷史名詞。

  這些年來,出版業界的不景氣不只瀰漫於一般出版社,各類新聞媒體也紛紛緊縮起過去寬鬆的口袋,省吃儉用,期盼能夠度過這個好比明天過後的寒冬,最直接的,如之前的中央日報,台灣日報等等,今天終於輪到曾執國內體育娛樂新聞牛耳的民生大報。

  自從港媒蘋果入侵以後,國內各大報的生存每況愈下,可以說國人養成了看八卦的習慣,也可以說新聞媒體惡性競爭下的循環,即便有許多報章媒體還是標榜清新溫馨,卻改變不了多數人愈發腥羶色的口味。或許這也是弱肉強食的社會現象,適者生存,即便大家罵得要命,蘋果還是一顆一顆賣,每週的八卦還是固定發刊,老字號的報紙不行了,撐不住了,說垮了也好,倒了也罷,話說得再好聽,終究是不敵現實銷售量的壓力,基於發刊初衷的堅持,讓一份曾經伴隨你我長大的報紙就此劃下休止符,也是唯一辦法。

  有媒體人說,今年出版業界景氣實在大不如前,很多出版社陸續關門,大小都有,似乎沒有特定範圍。這波媒體寒冬就像蝗蟲過境,不知從哪裡開始蔓延出來,不知從何時開始延伸下來,等大家發覺時,原來早已回天乏術。

  我想起今年跟幾間出版社接觸的經過,確實也體會到這波寒冬的可怕威力。

  年初,我與一間新興出版社有了接觸,要出版個人一部早已寫完兩年的都會小說作品,當時的我僅想著終於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二話不說立馬簽下合約,本以為新書會如該出版社的副總所言,於今年六月底左右上架,孰知,現在已近年底,新書依然連個影子都瞧見不得。

  該出版社副總對我解釋,今年出版業界景氣實在衰退得厲害,出版社有種種考量,將來可能不會再接觸網路小說領域,至於我已簽約的作品,他們會在合約期限內繼續努力,雖然,成功出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原先我以為是真是大環境使然,本不以為意,上個月再次與該出版社副總相談,才赫然知道內幕消息原來不若自己想像簡單。該出版社於國內出版了不少藝人書,去年底跨足網路小說領域,看似欣欣向榮,風光一時,不料年初給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中盤代理商倒了一屁股債,代理商一倒,旗下跟著活動的幾間中小型出版社也跟著垮台,副總說,他們差點也要倒閉,好在有金主及時伸出援手救了一命,可卻無法於短時間內彌補出版社的損失,也因為這樣,許多原先排定要出版的各類新書都面臨跳票與延後的命運。

  我問副總,那麼大間的代理商怎麼會突然倒了?副總欲言又止地苦笑說,大環境不好,現在出版業難做,買書的人愈來愈少,網路卻愈來愈發達,真怕將來實體書市場會萎縮到變成小眾範圍,他們那些出版人可就慘了。

  說到底,還是大環境的問題。

  因為買書的人少了,代理商消化不了庫存而倒閉,出版社跟著遭殃只好縮減出版量,作者因領不到稿酬而心灰意冷不再寫作,出版社拿不到稿子出版,代理商沒有書可庫存,買書的人更少了。層層相扣,真是精采,也精慘。

  下半年我接到之前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發出的信,詢問我有無新作完成,並且通知我,出版社最近要重新整頓旗下作者,重新了解各位作者的屬性來決定是否還能繼續合作。說實話,接到這份通知時,我無法不把在另一間出版社碰到的事聯想在一塊兒,還是因為出版不景氣的影響吧?否則,那麼大的出版社怎麼也開始了瘦身計畫?

  除此之外,今年投稿後獲得的回音多半延遲,不曉得是各個出版社都更加忙碌了--人手少了所以一人當多人用,抑或,有點駝鳥心態?我想若是我,也會駝鳥起來。

  年中還有朋友對我說,怎麼不試著到對岸書市闖蕩看看,北京上海現在網路書籍火紅得很,書店裡滿是從網路誕生的新生代作家,如果要搭上這班列車,現在過去也許還來得及。我苦笑一下,大陸出版業界不是沒有接觸過,也曾有過那樣的機會,但沒有選擇過去的主因依舊是人為因素--自己人還在台灣,怎能確保在大陸發書的可靠?了解不多的情況下,被當砲灰便罷,若還被當了白老鼠那可划不來,何必犯險呢?

  我自嘲地對朋友說,對岸書店裡面已經「滿滿都是網路作家」了,哪還有我這個台灣的「網路寫手」過去湊一腳的餘地?朋友笑了,不答腔我已了解。

  民生報熄燈了,一堆人發出感嘆,新書發出不了,我也發出感嘆;大家為了民生報不敵現實壓力而落幕感嘆,我為了新書不敵現實壓力而難產感嘆,台灣的出版業界今年真是面臨重大考驗,那位副總還對我說,這番冰霜恐怕會繼續蔓延到明年,甚至後年,得咬緊牙關熬過去,挺得過去的會有成功機會,否則,遲早成為國立編譯館眾多書號的陪榜花樣。

  我笑笑,這可怎麼辦呢?難道,真有那麼一天,只能高唱北京娃娃與上海姑娘嗎?

  這樣悽慘落魄,什麼玩意兒。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568509

 回應文章

幕後黑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行之法也!
2006/12/03 10:09
時常季說得真好啊!
不過,我非聯合報系的工作人員啦,想來您可能將我與「showit」搞錯了,呵呵~

但說真的,民生報若要轉成週刊形式延續下去也非不可,如您所言,這是最好的延續方式之一,畢竟聯合報這類的傳統主流報紙每天可能沒有太多版面給其他地方新聞/值得報導的次要(次次要)新聞,若能將那些新聞彙整,以週刊的形式出刊,未嘗不是辦法,只是,這樣的開支對於民生報主辦人的考量會否造成額外顧慮,那就得看主事者了,基本上,一份好的報紙實在會希望能夠延續,現在的閱讀民眾已經能夠接受太太太多元的新聞報導了,若能有一份可以享受舒服閱讀的報紙,何嘗不是樂事?^_^
寫作/公益/旅遊/影劇/評選/座談/網誌等相關合作--

歡迎來信洽詢:krmmrk@gmail.com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應該是不會有什麼不良影響
2006/12/03 01:28

民生周刊假如是以隨聯合報附贈的方式進行,它的作法和風格必然會和一般獨立出版的周刊不同,因為它的主要商業目的是在增加聯合報的附加價值,其次才是廣告收入。

這種隨報每周一次直接附贈的民生週刊,說來是對消費者和報社雙贏的作法。其實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在美國就每周(還是每二周?)隨贈一份世界周刊,有例可循的。不過世界周刊內容有一點五花八門,和我所說的民生周刊有點不太一樣。

我認為民生周刊的內容,可以不必是新的,它可以是總整理聯合報一周內所報導的屬於原民生報內容的部份,加以重點整理,或增加一些漏掉的新聞和內容。我們知道每天報紙版面有限,很可能有很好的報導,卻沒法加上去,只好割捨,很可能有很好的新聞,但是卻失去了截稿時間,又因失去時效,只好放棄了。像這些遺珠,就可以利用周刊內借屍還魂。

如果是夾報贈送那一天的報紙,在外賣的零售價上,也可以加點價錢(如多百分之五十)。但是對訂報戶,則不增加他們的訂費。現在做法如何我不知道,以前一位朋友的爸爸,每天去買報紙,我問他為不麼不去訂閱,他說到附近零買和訂閱是一樣的錢,他何必要去訂閱。他想要看的時候再去買,不會浪費,走路就當做是運動。

要不要向你們的主管建議一下呢?


幕後黑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嗯嗯!
2006/12/02 22:56
這的確是可行的辦法呢,若是這樣,剛開始一定會對中時週刊等產生衝擊的,但,會不因此讓週刊媒體的競爭更好或更惡性循環,很難講吧!
寫作/公益/旅遊/影劇/評選/座談/網誌等相關合作--

歡迎來信洽詢:krmmrk@gmail.com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生報可能會借牌上市
2006/12/01 14:45

民生報屬於聯合報系,當初的創刋,以日報型式出刋,本就是很有魄力的作法,如今時局改變,銷路不足於支持開支,停刋後,很可能轉入聯合報內,借牌上市,形成民生副刋或是隨報贈送的民生周刋,都是可行的做法。

如果真的弄出了民生周刋,雖然性質不完全相同,但很可能會對中時周刋的銷路產生影響,因為中時周刋是要另外買的。

猜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