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29 08:00:00瀏覽2104|回應1|推薦27 | |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5月12日盛大開展,再次見證台灣藝術市場的活力與深度。shine不是很懂藝術,但有機會就來湊熱鬧,會場賓客雲集,畫作琳瑯滿目,色彩繽紛,大開眼界。
來自日本的大田秀則畫廊( Ota Fine Arts)帶來日本知名藝術大師 草間彌生 的作品,經典波點圖案與南瓜,讓觀眾能近距離感受豐富的童趣。
當代藝術是『後概念』的藝術;對藝術的定義,從20世紀初期就曾有疑問,在當代(1950年至今),前衛派的概念也可能決定畫廊、博物館和收藏家會注意到什麼作品。
在當代藝術時期,傳播和娛樂在某種情況下也被視為當代藝術其中一派。
當代藝術(英語:Contemporary art)的作品是在當今出現的藝術作品,由後現代藝術發展而來也接續在現代藝術之後。在白話英語中,「現代」(Modern)和「當代」(Contemporary)是近義字,這導致許多非專業人士誤將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這兩個詞彙歸併在一起。當代藝術也可以理解為後現代藝術,或者說有意識反對現代主義信條的藝術,而波普藝術正是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界線。
波普藝術(流行藝術 (Pop Art))是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亦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其特點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複製。
波普藝術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紐約發展起來,此時它所反對的抽象表現主義正處於最後的繁榮時期。
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
在60年代後期,波普藝術開始讓位於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
波普藝術主要方面是新時期藝術家將商業藝術和近現代藝術聯合在一起的一種表達形式。
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
波普藝術又稱普普藝術,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藝術並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
波普藝術同時也是一些諷刺,市儈貪婪本性的延伸。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市場的前身。波普藝術家大量複製印刷的藝術品造成了相當多評論。
鄭在東 作品《白香爐》異雲書屋- 2022
鄭在東 作品《紅花》
以竹林鋪設藝術載點入口的 鄭在東個展「無何有之鄉」,也於繽紛的藝博會現場,呈現世外桃源之境。借鑑日本禪意,透過大面積的墨色,倒空了古代繪畫的背景,以及「金碧山水系列」,延續藝術家自去年(2022)在上海震旦博物館的當代水墨創作,寄寓細緻深刻的感受。近年,鄭在東較為關注的主題為「旅行」與「家」。六朝以來,謝靈運詩歌中的「行」和陶淵明詩歌中的「家」,都將「山水」和「田園」提升為永恆的題材,佔據了文人的思想。而現代讀者對這兩者的理解往往超出了它們原有的語境。
鄭在東 作品《燭光〈Candlelight〉》
鄭在東 作品《獨坐幽篁》;鄭在東曾提及,文人的旅行,不同於西元時期的殖民「探險」,他們也並非「征服者」,而是與古人同行。他表示旅行的目的並不是回到過去,而是為了創新。
我喜歡色彩繽紛的畫作
路由藝術(Nunu Fine Art)展出美國藝術家佩塔・科因(Petah Coyne)之作,《北極星》靈感出自夜空與塑造地球生命的奇妙力量。自古以來,北極星便被視為好運的象徵,水手與旅行者甚至依靠它作為導航。也隱喻著迷失的靈魂只需往上看,前方的道路便會顯露而出。佩塔・科因在經歷疫情與世界所發生各項議題的衝擊後,透過北極星的隱喻,鼓勵我們朝著目標前進,她也同時相信,藝術能夠引導我們的靈魂,敦促大家堅持不懈。
懸掛式蠟雕作品〈無題#1527 (北極星)〉(2021-2023),佈滿多層蠟浸泡的白色和紫色絲綢蘭花,錐狀的花朵集合體充滿生氣且輕盈地懸於空中,引導觀眾向上凝視雕塑內部,也向內在探索。科因的靈感首次取自宇宙星辰:「北極星是幸運和引路之星,為所有尋找意義的人,找到內在的方向。」這件作品還存在一個與台灣觀眾的秘密連結:其實〈北極星〉正是為台灣所作。
〈無題#1290(春雪)〉,2022-2023,絹花、特殊配方蠟、顏料、鋼製底架、鋼索、鋼索夾頭、鋼絲、 魔鬼氈、細線、快速連接卸扣、顎到顎旋轉頭。
好可愛的玩偶
第四屆台北當代呈獻了共 90 間國際頂尖畫廊所展示的藝術精品、豐富的公眾藝術計畫。
本屆會展分為三大展區:除了主展區 當代網域(Galleries)集結國內外一流畫廊及展示新興藝術的新生維度(Edge)展示20位新興藝術家的最新創作,今年更推出聚焦歷史意義策展的全新展區 藝術載點(Engage),重點呈現具歷史意義的主題特展,共同為會展增添藝術動能與深度。
本屆台北當代於南港展覽館集結國內外多達 90 間畫廊,其中70間於亞太區設有空間,光是在當代網域展區便可見多家世界級藍籌畫廊,如常青畫廊、立木畫廊、大田秀則畫廊、洗澡堂畫廊、世界畫廊、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有30間畫廊品牌為首度參展,如 ShanghART、布朗畫廊、Eric Firestone Gallery、國王畫廊、Nino Mier Gallery、P21…等,足見對亞太區藝術市場的重視。
Takashi Murakami / 村上隆 Wednesday on Mars / 《火星上的星期三》, 2023年作;以具象藝術為主題,最顯眼的無非是藝術家村上隆為人熟悉的微笑花朵,他在傳統自然景象與流行文化意象之間遊走,透過進一步變化這個標誌消除兩者既有的階級隔閡。
這次高古軒帶來的展品分為兩類,其一透過複雜和重複的手法探索抽象藝術,利用即興的筆觸和變化為精心構思的結構注入活力。德國藝術家Sterling Ruby的《渦輪。感質節拍》即為此分類的代表。無論是立體作品、繪畫、拼貼或影像,Sterling Ruby的創作常被視為「摧毀」和「轉換」下的成品;而源自於大型抽象畫系列的《渦輪。感質節拍》,黃色十字卡紙區隔開畫面中的四色區塊,並覆上腳印和其他標記。這些物質的變質和昇華,都被藝術家化為強烈的自然現象。
URS FISCHER / 烏爾斯·菲舍爾~Broken Beefcake / 《破碎的健美男》, 2022-23年作
曾梵志,《UNTITLED》,2012。再次回歸展出的高古軒畫廊,是當今全球擁有最多據點的一線畫廊,曾因成功將Damien Hirst的藝術身價推升至新高點,與藝術家一起在當代藝術史寫下傳奇的篇章。
粉紅頑皮豹非常有趣;Katherine Bernhardt, Shower Power, 2023. © Katherine Bernhardt Courtesy the artist, David Zwirner, and Canada Kerry McFate;David Zwirner 將展出近年受到新世代藏家歡迎的Katherine Bernhardt作品《沖涼的力量》,呼應即將到來的熱夏。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推薦大家用自己的感受直接體會,在展場中多逛多互動,與自己真心感覺觸動的作品不期而遇。
采泥藝術展位一景;希望更理解如何看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作品中充滿原住民的風格
充滿原住民風格的作品
有油畫的fu~~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這畫也太寫實啦?越看越真實喔!
有地毯的感覺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倒影無敵美
好多奇形怪狀的花束,是否要找看看畫中有多少人呢?
千奇百怪的花束
奇形怪狀的花束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有種水彩寫生的感覺喔!
LAVAR MUNROE Untitled, 2023
RODEL TAPAYA Wild Woodlands, 2022
ABOUDIA Les baramogoh du Poy, 3,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唐老鴉也出現啦!
Kila Cheung《Peak of Love》,2023年,帆布;丙烯顏料及粉彩;被奈良美智欽點的香港藝術家章柱基Kila Cheung作品也列名其中。
既抽象又超現實
KASPER SONNE Falling Leaves, 2023
ANDREA JOYCE HEIMER When I Am Restless but Cannot Leave, I Think of Nothing but Migration, Migrations of All Kinds, How the Need to Go Away is Engrained, Natural - Impossibly Heartbreaking, 2022
TONY MATELLI 的銅雕不鏽鋼鬱金香倒立著 Arrangement, 2023 Painted bronze, stainless steel
STEPHANIE TEMMA HIER Dont you ever dream of a life where corn dont grow, 2023
亞紀畫廊此次於B07展位帶來陳昭宏(b.1942)、陳庭詩、瑪莉伊士曼(Mari Eastman, b.1970)、伊根法蘭茲(Egan Frantz, b.1986)、安通庫恩斯特(Antone Könst, b.1997)、魯怡(Antonia Kuo)、瑪格麗特李(Margaret Lee, b.1980)、林亦軒(b.1985)、西野壯平、吳美琪(b.1989)和許炯(b.1982)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
在展位上,首次在台灣展出的魯怡以銀鹽相紙在暗房中創作「化學畫」,以不同的材料轉化中國書畫形制的抽象氛圍。陳昭宏1972年作品《Talking in the Living Room》,以精彩的人物處理,表現極具內心戲的孤獨張力。而即將在瑞士巴塞爾藝博會中舉辦個展的瑪莉伊士曼,帶來的大件複合媒材繪畫作品《藍色畫室/後院》,雖以複雜的媒材和多重技法表現繪畫過程中的奇想,在色彩的配置上卻輕盈疏朗,亦是展會中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之一。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亞紀畫廊展位一景
德薩畫廊此次參與台北當代,以「Perceptible Escapisms」(可察覺的逃離)為主題,主推40歲以下新世代藝術家林菁菁、麥影彤二、王加加、王欣以及鍾慰的作品。這些分別來自香港、上海、北京或駐紐約的年輕藝術家們以數位時代特有的視覺語彙,呈現年輕世代的視角與觀看,尤其是一種宛若電子遊戲般的觀看方式。網際網絡、網路文化和無形世界中的虛擬幻想,成為他們作品中最大的特質,具體地反映了其所身處的科技時代,及其快速迭代的演變狀態。藝術家們將他們自己的幻想形式視覺化,探索逃避主義現象的獨特視角,通過超現實和烏托邦性質的想象力圖景,向我們展示不受現實束縛的另一個世界,同時也揭示了當今社會文化氛圍的真相。
Ju Ming朱銘的人間系列-芭蕾 將反覆打磨拋光的不鏽鋼軀體,包覆在芭蕾舞衣內,閃爃著肌膚的光澤;奮力踮起的雙足,裹綁於純白 的芭蕾舞鞋中,掌握著身體的平衡。芭蕾舞者面對著音樂、節奏和環境等的不斷變化,同時需要處理重 心。在這樣的過程中,舞者以動作揭示動作,迅速地如同朱銘雕刻時所落下的每一刀,也如同他著名的 《太極系列》般,不再受限於動作招式,而是掌握住在動作過程之間的自然流動。不同的是,〈人間系列-芭蕾〉中的每一件都是獨立的作品,體現出舞者所有的思考和情緒。這些芭蕾作品沒有舞譜,動作的馳騁和凝結都被收編在藝術家手裡,徹底抽離故事,保留芭舊舞者的精神,舞出優雅的空間向度。
朱銘少年時拜入媽祖廟雕刻師李金川門下學習,開始在苗栗通宵做雕刻師傅,後來慢慢開始轉往藝術創作,1968年帶著自己雕刻的作品毛遂自薦拜楊英風為師後才正式由工藝雕刻轉為藝術創作。《太極》、《人間系列》深獲觀者共鳴。2023年4月逝世後國際藝壇唏噓不已,1938年出生的朱銘大師享年85歲。大師珍貴作品原作將在本次台北當代亞洲藝術中心(展位C12)現場展出。亞洲藝術中心表示本次將以40平方米的空間展示不鏽鋼、木雕的人間系列供大家觀賞。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色彩好粉嫩喔!
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現代雕塑大師李再鈐,其作《品》(2008)由 12 條大型不鏽鋼組成,以低限主義的幾何結構表現出雕塑藝術回歸純粹後的形式基礎。藝術博覽會的「博覽」性質,提供想要親近藝術的大家,享受親身盡情體驗的機會。「品」字可視為三個口,也是三個正方形。三個口出惡言、食相難看的三張大嘴,象徵著品味盡失。然而,通過解構重組此字所衍伸出的視感,亦能轉化出一股新意。鳳嬌催化室全新委託製作《瑕》融設計、科技、工藝於一身,也是今年重點的跨領域、跨媒材大型沉浸式裝置藝術作品之一。
台北當代再次推出的實境計畫(Node),本屆以策展形式大型、沉浸式裝置藝術呈現;今年的公共藝術展區「實境計畫」特別聚焦台灣藝術家作品。其中,由采泥藝術展出的藝術家董承濂,作品《若水》(2021);現場如冥想般的水光空間中,中心以水滴為概念,也象徵著宇宙的起源是一個熾熱而密集的點,空間爆炸,迅速膨脹,物質凝聚成星系。僅以上方四盞燈光,與中央旋轉的鏡面,經過超過十萬片手工製作的鏡面馬賽克反射,形成天頂與地面柔美的波光瀲豔,音樂、光與律動充滿感官,令人愉悅而平靜,交織成沉浸在水中的奇幻視覺體驗。但因動態變化shine只有錄影沒照片就不分享。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灣藝術家KEA TSAI,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本次個展《STICKER UP!》試圖以街頭文化中的貼紙為主題,透過戲謔地翻玩各式經典知名圖像,探討擁抱資本主義的當代社會現象,以及個體,權力關係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聯性。
KEA回顧個人2002年開始上街頭創作,以及在各城市四處留下貼紙的初衷,作為這次貫穿展覽的呈現的起點。透過翻玩、挪用與戲仿等方式,將他在街頭及日常生活中所見之物及其呈現的視覺形式,融入自己的觀點與幽默,再創作重組出不同的圖像,令作品加諸全新的表達意圖,進而達成戲謔、詼諧、諷刺、批判等不同語境。
本次的展出作品,藝術家更進一步呈現整個社會從個體的意識戰爭,演化成集體意識的對立,進而造成全球化的浪潮與動盪,甚至產生實際上的戰爭;而權力關係的緊張,又回過頭來形塑新的個體意識。知名品牌、迷因圖像、社群媒體等,這些由資本主義創造出的甜蜜糖衣,包裝著造神崇拜、槍毒泛濫、政府監視、文化強權的不斷擴張等等,令人感到緊繃焦慮的「真相」。近年來,全球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及安全危機,多引發自這些看不見的權力拉扯,有人選擇擁抱甜蜜糖衣,也有人不斷探尋糖衣底下的全貌。
KEA透過他一貫擅長的潮流翻玩手法,擷取現成物中的某些元素,重新加以改製、重建及變化,賦予其與原現成物迥然不同的寓意;將貼紙作為另種「包裝」的借喻,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點出夢幻童話中的冰冷現實。
感覺這就是典型的波普藝術
當代藝術不只是畫作,雕塑也是。
現場貴婦名流很多,當天就能下訂,聽說每張畫都是天價,所以shine買不起就拍攝回來欣賞啦!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還有現場藝術表演,以身體為創作載體;哈哈!我是看不懂啦!
第一次在台北當代展的ShanghART香格納畫廊,帶來重要印尼美術家 Melati Suryodarmo的作品,這些研究成果以攝影造型銘記,並轉化為編舞舞、視頻表演或現場演出,是對身體運動及其與我和世界的關係繼續進行研究的結果。她的作品以長時間的表現手法命名,受到舞蹈、舞步和歷史等原因的影響響。通過整合、提煉、概念化和轉化她所知道的存在要素,她意圖挑逗身體與環境之間流動的世界限制,表現她對文化、社會和政府層面的關閉。
Presented by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 B14: 如何想像蠟燭吹熄後的光? 要如何才有辦法去體會前一秒才發生卻已經存在於過去的事?在紫外線影響下發光的螢光牆面前,遊戲開始,作品的標題並不是以疑問結尾。德國概念藝術家歐拉夫.尼可萊(Olaf Nicolai)也現身展場,示範如何將個人影子與光放進他的作品之中。
金色的女王頭
谷公館展出藝術家羅智信的「貓砂貓」系列雕塑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JAN-OLE SCHIEMANN Stern (Sondermüll), 2023 acrylic, oil paint on canvas
當代藝術不只是畫作,雕塑也是。
這塊很奇特的水晶玻璃,穿過有特殊的效果喔!
睽違三年,全面恢復正式規模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在強勁的銷售表現下圓滿落幕。期待明年再相見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