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著合唱團中台灣遊4~霧峰林家萊園
2020/09/17 08:00:00瀏覽2321|回應0|推薦29

 霧峰林家建築古蹟範圍包括下厝系統、頂厝系統以及萊園三大部份;參觀過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後,繼續走到萊園參觀。

明台高中所在之『萊園』即由林氏舉人林文欽為侍奉其母親所建,後來以霧峰林家花園之名盛傳全台。林家花園由清朝中期興建至今,經歷許多年代,建築風格變化也很大,到後期甚至出現中、西、和三式合壁的一些新建築及庭園。

木棉橋跨越於萊園溪上,因過去橋畔種滿木棉樹而得名。此橋初始為一座木橋,1930年時改建為水泥橋,在明台高中遷至萊園前,此橋也是通往萊園唯一的通道。

萊園園門原為四方亭形式, 1921年改建為現在中西風格融合的造型。走到園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兩側的對聯,此聯由被梁啟超譽為「海南第一才子」的林幼春先生所題: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短短兩句話中展現了林文欽先生淡泊名利,無心仕途的心志,欲效法陶淵明歸去田園,林和靖隱居小孤山的千古佳話。這份不求顯赫於世,只願奉獻於文化教育的精神,也為萊園歷代主人延續至今。

「萊園」與新竹鄭用錫的「北郭園」、板橋林本源「邸園」、台南吳春貴的「吳園」,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和其他名園相較之下,萊園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林園,與火燄山九九峰連成一片,擣衣澗引自山泉,順著地勢,蜿蜒到達五桂樓前的小習池,形成園內無數的自然景觀,如柳橋、木棉橋,巧妙的配合天然地形,加以改造利用,達到「因地制宜」「巧於因借」的自然山水林園特色,將山、水、天、人連貫在一起,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1875年以前林家族人即在萊園所在地修建若干建築與園景。1893年林文欽中舉後,為感激其母羅太夫人育養之恩,特地大規模整建花園以供母親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

萊園可說是霧峰林家的後花園。

萊園是座孝親之園,早期園中有12景。

虹橋為跨於小習池上的拱橋,因橋形圓拱,遠觀如一彎彩虹,故稱之為「虹橋」。

小習池位於五桂樓前,是萊園建園時所修的水池,其名稱來自《世說新語》中習郁在峴山南挖掘「習池」,做為名人雅士燕遊之所的典故,因此池規模不如習池,所以自謙為「小習池」。

荔枝島位於小習池中央,荔枝樹環繞飛觴醉月亭。

 五桂樓前身為「步蟾閣」,後來林文欽整建為羅太夫人的居所,樓成時於樓前種了五棵桂樹,象徵林家頂厝五個堂兄弟平安順利,故名之為「五桂樓」。

五桂樓旁另有樓門到後院

早年荔枝島與五桂樓間並無橋樑,只有竹竿橫跨其中,要前往飛觴醉月亭必須乘坐竹筏,挽著竹竿而過。這種過橋方式固然有幾分詩情畫意,但卻不甚便利,因此1906年時才在此修築木橋,1932年再改建為水泥拱橋~虹橋。

飛觴醉月亭初建時為三面有牆的軒亭,作為羅太夫人欣賞戲曲的戲台。

1936年林階堂將其改造為四面透空敞開的涼亭,並在完工後於亭中四柱留下親題詩句:月明池影一樓靜,風動梅花隔崦香,香飄丹荔風三面,綠蘸清池水一奩。此詩將四周小習池、五桂樓、萬梅崦、荔枝島等景色融入其中,互相呼應以襯托飛觴醉月亭之美。

五桂樓最早建於1887年,是閩南梢燕尾格局的兩層木造建築,一樓為客廳,二樓為羅太夫人起居室。林獻堂先生1905年修建為中西合璧式建築,1樓為紅磚具巴洛克式圓拱造型,2樓為木造建築,屋頂為傳統硬山型式頂,同時擁有西洋風及台灣味。

走出樓門可到後院

後院的龍眼果實纍纍,很想採來吃ㄝ!

對岸就是林獻堂博物館

霧峰林家花園-萊園(明台高中)內,園區有國定古蹟五桂樓、飛殤醉月亭、木棉橋等萊園十景。

飛殤醉月亭和五桂樓

在飛殤醉月亭內欣賞四周景色粉美,活潑的團員們為了拍照不知跳了多少次…..

飛殤醉月亭望向後院的景色

 從飛殤醉月亭走過虹橋就是五桂樓

從飛殤醉月亭內欣賞明台高中,景色怡人…..

合唱團內攝影高手很多

借用高手Oliver Chang的照片分享

沿著圍牆可以到五桂樓後方的庭園和2樓走走

窗櫺花樣變化多

可惜林獻堂博物館沒空進去參觀

離開萊園前再看一眼

大夥同遊真好,木棉橋上留影…..

中西風格融合的萊園園門,再見囉!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e016&aid=15049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