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策略聯盟‧精緻華梵》等,不是辦法;闖,才有活路!
2007/02/13 12:53:46瀏覽709|回應0|推薦21

策略聯盟‧精緻華梵》等,不是辦法;闖,才有活路! 

陳雪麗/華梵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前言】:本文原寫於95年6月,雪麗為催生「課程發展與教育傳播」碩士學位學程而寫,本案提經董事會討論,結論是「緩議」。


    今天,教育部中教司來文,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專任教師未聘滿五位,限96學年度開學前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意指限期聘足五位專任教師),減招學生人數20%。且列入96年度師資培育評鑑對象持續管考。 

 
    我長嘆無語......。私校單班學程,通常只聘三位教師。長期以來,師資培育中心以二三人的力量,達成甚至超越別校聘足五位專任教師應有的效率。我們真是拼了,連續三次評鑑都獲「一等」,學生就業率高,而且普獲好評,「一等」終究還是不敵教育部一紙公文或急轉彎的法規……。

***************************************************************** 

華梵大學師資培育創辦十年來,歷經三次評鑑,三次均獲「一等」的肯定,走出自己的獨特品牌與培育理念。95年第一批實習半年,首度參加教師資格檢定的學生,即達72.41%的通過率 (全國各類科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59.4%,中等學程教師通過率僅57.2%)。 

前六屆 (第七屆統計中) 已培育224位中學教師,這是具體且長期播撒覺之教育種子的工作…,嘔心瀝血卻很值得。 

十年來的師資培育理念始終抱持正信、正念,始終朝向實踐曉雲法師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儒佛相彰的概念,它一直散在我們的培育理念中,一路的發展與找來的老師,如果撐得下去的,也都不脫這個概念之下的具體落實。 

我們以「理念‧熱情‧想像力,視野‧情懷‧行動力」為主要的培育理念,幾年的發展下來,自然地走出一種實踐深耕的取向,我們強調實踐力與社會參與、弱勢關懷,也摸索出一條可具體實踐「覺之教育」的路線。 

這條路線指向的是:透過教材的開發,與傳播媒體的有形結合,其中滲透的是一個人的人文視野與博雅情懷,這樣的人,才能「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我們有把握培養這種溫柔情懷、行動淑世的未來人。 

華梵發展了十七年,各個學系、發展理念逐漸成熟,應該透過一個有形的方式傳遞出去,落實整合的方式之一,即是研擬中的「課程發展與教育傳播」碩士學位學程。鎖定的對象是中小學教師的碩士在職專班。 

去年,師培中心提出這個設所構想,乃是因緣成熟之下自然呈現的結果,而非擔怕師資培育走不下去了,才急著轉型。 

如果師培終有一天走向自然萎縮,那是年輕學生終究不敵外界大環境的衝擊 (媒體大幅渲染流浪教師問題、少子化不開教師缺、教育部的政策轉向等),我們也是這個錯誤教育政策下的犧牲品。但是,反面觀之,若沒有這一波師資培育多元化的開放,我們也無從為華梵培育二百多位「覺之教育」的種籽教師。 

因緣自有生滅,如果師培真有萎縮的一天,我們仍會將手上的學生,精準漂亮地送到中學,慌亂之際,仍然挺直腰桿、堅持品牌、有始有終!可是,我始終相信,師培不會有那麼一天,它勢必能闖出一番品牌,成為體制外師資培育的典範! 

你問我何以堅信?就像十年前赤手空拳創出教育學程,連奪三次評鑑「一等」,訪評委員讚嘆稱奇。就像去年憑著一股堅毅不服輸的傻勁,完成曉雲法師的教育紀錄片:「兩千年來一曉雲,乞士女中無二人」。人生充滿許多奇蹟,華梵大學是個不可能的傳奇,華梵師培的成果,何嘗不是一個奇蹟?用心、創意、決心、毅力,就能開創諸多不可能為可能。 

若從正面觀點來看目前師培的危機,更應及早為學生設想,如何提升其競爭力,讓這批本質良善又有教育愛的學生,更有機會通過重重教師甄試的關卡,成為作育英才的覺之種籽教師。 

師培的窘境,也是華梵大學未來的縮影,即使理念獨特、成效卓著,終究面臨可能萎縮的危機。這個危機也是促進華梵大團結的重要轉機,華梵需要理念、價值、創意與行動力,也需設法透過有形的方式對外發聲。 

師資培育的經驗與正信、正念的經營,已經凝聚一股可能整合相關學系資源的動能。華梵以「覺之教育」起家,教育的實踐性、社會關懷與行動參與,都可藉由本所的設置理想,尋得一個落實的可能。 

思索華梵的現況與未來趨勢,提出「策略聯盟‧精緻華梵」的構想,師資培育中心有誠意跨出這個「資源整合」與「師資共享」的第一步,帶著「覺之教育」的理念為根基,以有形的教材,散播對提振社會人文關懷相關的課程研發成果。 

策略聯盟不是口號,是實質的行動與決心! 

迷你華梵,資源有限,必須有實質的策略才能創立獨特品牌,師資共享與資源整合,是未來勢必要走的方向。 

機會留給主動創造機會的人,猶豫不決已失先機! 

有前瞻的眼光,還必須有實質的策略配合,第一步極其不容易,華梵卻非得跨出去不可。現下要有足夠的前瞻性與實質的支持行動,不容猶豫不決,稍加猶豫,即已失去開疆拓土的先機。 

風雨飄搖中,你我患難相扶持!遠景已在望,但是必得不驚不懼、勇敢地跨出堅定的那一步! 

等,不是辦法;闖,才有活路!


    **雪媽給華梵同學的話:華梵師資培育理念倍受同業讚揚,即使因教育政策轉彎而「可能」招致減招學生人數的命運,我們仍然堅持挺直腰桿,給學生最好的鍛鍊與教育!學生人數少,師生互動的時間與機會反而更多,迷你小班制,不是教育界最嚮往的嗎?


推薦文章 

快快報馬去!華梵小苦力挺身接招》雪麗的詭計得逞:誰先接招啊?雪麗的球要丟出去了

沒有「爭議」的校園,是無趣的》雪麗摘記蔡大人回應白烏鴉老大,啟動創新校園的夢想

價值混淆的迷霧時代,活出生命的清明》達賴喇嘛加持?怎麼都酷似達賴喇嘛?!

圖:94年5月9日,師資培育訪評現場。親如一家人的師培師生與馬遜博士(前校長)、顏維謀博士(現任校長)。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uechen&aid=74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