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3 10:46:19瀏覽3291|回應20|推薦111 | |
聽聽音樂.... 離開了炫目攝魂的大市集後,沿著街道找了家露天餐廳坐下,在這用了到達土耳其後的第一餐,時差的疲倦感陣陣襲來吃得有點食不知味。 九月初的陽光暖而不威,我決定不去任何景點了,就這樣散散步收攝一下被市集五光十色炸散了的心神! 週末的Yeniceriler大街上人群摩肩擦踵的,我選了條不起眼的小階梯往上走,樹蔭下除了咖啡座外還有零零落落的地攤,這兒是倍亞濟清真寺(Beyazit camii)的外圍。 伊斯坦堡是個古城,迴旋轉身處處皆有清真寺本不足奇,但漫步間這面古寺邊牆卻讓我停下了腳步。 潔白素淨的寺牆在天光樹影中閃耀著,似乎唯一能在其上留下斑駁痕跡的只有「時間」而已。 我好奇地繼續往前走著,廣場上的鴿群不停地翻飛起落發出陣陣撲翅聲。 倍亞濟廣場當年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期,就是大名鼎鼎的狄奧多西廣場,是多條羅馬帝國軍事大道的匯合點,附近擁有全城最大的市集,商號與錢莊林立。 如今這兒有個官方名字叫做「自由廣場」,但這類名字的下場總是適合被遺忘,一般人仍以「倍亞濟廣場」稱之,另因鴿子繁多,還有個「鴿子廣場」的別稱。 廣場另一端那座巍峨的大門,就是我這次列在名單中一心嚮往拜訪的伊斯坦堡大學,源自帝國時期的大學,建築氣勢就是不同凡響。 我走近大門處,警衛攔下告知週末與平日三點之後謝絕參觀,剛到第一天我並不急,卻也驚訝著大學還有進出管制時間這回事! (事實上,後來伊斯坦堡大學成了這趟旅程中唯一的遺憾,我來了三趟卻都因時間陰錯陽差不得其門而入。不甘願的我,在最後一天拜訪時,只好向警衛求情讓我走進大門,遙遙拍張照片過乾癮。) 回頭望望剛剛因禮拜而人潮擁擠的倍亞濟清真寺,現在似乎禮拜結束了,我試探性地踏進了大門! 人潮已散,雖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在寺裡活動,但整個寺顯然逐漸安靜了下來。 我找了根柱子靠著坐下,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進來後才覺得它的宏偉、潔白和寧靜。 清真寺的中庭必然備有洗淨亭,在旅程中,不論是清真寺的洗淨亭,或是建物和路邊的小型洗淨池,都設計得相當有美感,雕花造型古典又雅致。 穆斯林們在禮拜前會坐在圓形水池前的石凳上,開了水龍頭洗臉洗手和脫襪洗腳,乾乾淨淨地進寺以示虔誠。 靜靜地看著這些虔誠的穆斯林們,回想起那些街上擦身而過人們的臉。 土耳其在回教世界裡應該算是較為開放的國家,但也許是五官深邃,或許是文化宗教的傳統教育,甚而可能因歷史背後沉重的壓力使然,人們臉上的表情大都是沉靜且保守,嘻笑怒罵招呼回禮等動作時,臉上的肌肉總是在最小範圍中牽動著,這當然不是形容伊城的人們表情木然,而是記憶中人們的臉像總有著禮教束縛的壓抑感,深沉且內斂。 我從背包裡拿出了小冊子翻查,原來倍亞濟寺並不普通,它是伊斯坦堡最古老的清真寺,建於西元1501-1506年。 現址是在拜占庭迪奧多西皇帝建造的Tauri論壇廢墟上重建,所以寺中庭院的走道、樑柱和洗淨池都取用於廢墟中殘留的石材,建造者倍亞濟二世即葬於花園中。 我坐在廊下陰涼處喝著水,暖陽曬過的微風吹拂著,疲憊感逐漸消失在風中..... (這張照片為環景照,放大後只能在slide中播放,原尺寸為7152x1080,放大了看,照片中的人臉場景清晰得如同就在眼前,縮放在軟體中播放卻變模糊了,實在可惜。) 走出了倍亞濟寺,側邊有個小小的拱門,我晃了進去才發現這是另一個小小的市集,專賣書畫。 雖說位於大學旁,倒也沒看到什麼大學用書,大部份為一般舊書、雜誌、手抄可蘭經與古畫。 範圍不大的書市順著丘陵緩坡有著淺淺的階梯,逛得人很少,書攤老闆們有的閑聊,有的無聊地逮著觀光客拉生意。 ↑可蘭經,有印刷也有手抄本,如火柴盒般小的可蘭經可掛於胸前或隨身攜帶,方便時時拿出來頌讀,似乎也有類似台灣廟宇求得的護身符意味。 賣土耳其國旗和太陽眼鏡的紀念品小攤旁,大理石造的洗手檯顯然早已停用,乾脆底下舖了報紙讓小黑貓窩著,陪伴老闆度過漫漫午後做生意。 ↑不懂土文,但看圖說故事,大概是畫土耳其浴吧!從泛黃的邊緣和紙質看來,似乎是古物。 拍這兩張細密畫時,坐在兩平方公尺大小店內看書的老闆,從老花眼鏡後挑著双眉盯著我瞧,顯然不怎麼樂意我拿著相機對著他的畫拍照。 第一次接觸細密畫這名詞時,是在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小說--「我的名字叫做紅」,當時腦海裡浮現的是記憶中曾看過的鄂圖曼時期精細畫作。如今算是第一次近身觀察到所謂的細密畫為何。 細密畫其實就是所謂的工筆畫,但鄂圖曼時代的細密畫家有些特色和一般畫家不同。 細密畫家不重創作重複製,一輩子的成就在於重製前輩畫家流傳下來的相同主題與構圖。在細密畫中,動植物不一定長得和實際模樣相同,但每種動植物都有既定的姿態和長相,因為細密畫畫的不是一般人眼中看到的世界,而是真主阿拉賜予的本質。 所以15世紀前的波斯畫家們是不能在畫上簽名的,那是破壞畫作完美的舉動,可是成了氣候的名畫家們,還是會不經意地偷偷在畫作中留下不明顯的痕跡,譬如末梢處的固定特殊彎曲,或馬鼻上的裂痕等,這些小小的線索也就等同於他的簽名了。 上面這幅畫看起來是否頗為眼熟?某些宮廷主題的細密畫常能見到中國畫的色彩與風格的影子,這和13世紀元朝在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兒汗國有關,因此這時期的細密畫可以看到中國畫技中岩石、山川、雲彩和線條等技法。15世紀之後細密畫到達巔峰時期,因為當時商旅來往頻繁導致文化的交互影響更深,此時的細密畫除了受到元朝的影響之外,甚而某些畫作中可以找到中國唐宋花鳥折枝和白描等畫法。 除了這兩幅細密畫,在之後旅途中無論是參觀博物館時所見的圖畫、皇帝服飾亦或商店中販賣的古代宮廷圖飾杯盤時,我都曾有短暫迷惑於眼前是中國事物的錯覺,但只要再定睛細瞧就會看出其中莫大的差異,此部分留待後面文章再介紹。 從書市繞了出來,沿著大學邊緣可以看到整排雜貨商店,販賣內容風格交錯。 邊走邊看中,我被身旁傳來的金屬敲打聲吸引而停下腳步,尋找了一會兒才在一家家電用品店旁的地下室中看到老師傅的身影,可惜太暗了只能拍到模糊的影像,地下室入口的地板旁可以看到幾幅他的金工作品陳設著。 ↑另一家店門口擺著幾個比我還高的酒壺、實用與非實用的鍋碗瓢盆、煙斗燈具雜貨無奇不有,就像一千零一夜裡的商店模樣。 隔壁色彩鮮麗的服飾店除了一般的T-shirt外,還有阿拉丁穿的柔軟舒適大泡褲,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觀光客買來穿,其實還蠻好看的,若非鞋子不配,我差點就衝動買件來試試。 就這樣一路走著逛著繞回到了大街上。夏天的伊斯坦堡八點後才天黑,但第一天到達,時差仍然擾人,我決定先回旅館休息,明早再回到這區拜訪古城中最重要的皇宮與清真寺。
待續 相關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