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頌凱:攜帶式骨骼肌肉超音波儀 復健利器
2008/02/22 11:06:23瀏覽3013|回應0|推薦0

林頌凱:攜帶式骨骼肌肉超音波儀 復健利器

 


記者陳大鵬/整理


 

甫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完成運動醫學研究,同時擁有數次國際比賽醫療照護經驗的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頌凱指出,骨骼肌肉超音波,非常輕巧且攜帶方便,運動員受傷時更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狀況,作出最明快正確的處理,讓傷害程度降到最低,已成為治療運動傷害的利器。

【2004-02-13/民生報/CR5版/杏林天地】  

壢新醫院是於民國九十年引進最新型的攜帶式骨骼肌肉超音波儀後,經廣泛應用於因痠痛、關節腫脹以及運動傷害的復健科病患後,因這套設備就配置在診間,醫師可以在看診時直接進行檢查進而作出正確診斷,獲得民眾熱烈迴響。

他說,骨骼肌肉超音波問世後,因具備安全、快速、非侵襲性、不具放射線、可重複檢查、可提供動態的影像等優點,對於診斷這類疾病提供了莫大的幫助,且骨骼肌肉超音波比起核磁共振攝影便宜了許多,也為財務吃緊的健保制度減少了許多醫療支出,也是復健科醫師在臨床診斷上利器。

也是中華民國復健科專科醫師的林頌凱表示,在復健科的門診中,因為罹患骨骼肌肉系統傷害與關節病變的患者占多數,面對患者,除了要靠詳細的問診及完整的理學檢查,如輔以骨骼肌肉超音波的檢查則能即時對病變的位置與嚴重程度作正確的掌握,進而針對病變或傷害本身開立最適合病患的治療計畫,包含藥物與復健治療、運動處方以及預防進一步受傷的小秘訣等等,還可以藉由超音波來追蹤病灶的進展,視病情調整治療計畫,以期有最好、最有效的治療效果。

壢新醫院復健科目前巳對許多骨骼肌肉系統的病變或傷害,如肌肉拉傷或挫傷、肌腱發炎或斷裂、關節韌帶扭傷、關節疼痛或腫脹、足底疼痛、軟組織中異物、軟組織腫瘤及兒童的斜頸等等患者以超音波作為診斷及治療追蹤的工具。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ptem0938&aid=1635412